“父皇啊。”扶苏放软了声音:“我想请教您一下,如果想改变一个国家的话,得先从哪里做起比较好呢?”
秦始皇觑他:“替你那新爹问的?”
扶苏:“咳咳咳咳咳!”
您还惦记着呢?
他移开了目光:“嗯……”
比起告诉父皇真相,还是认下来比较安全。
秦始皇却误解了扶苏的心虚,嗤道:“你既再世成人,自然就有生身父母。朕还能拦着你不认他们不成?”
说句实话,扶苏还肯认他这个父皇,他就很欣慰了。至于一开始那句话,那不是偶然一看就看到这小子胡乱喊爹,一时激动才脱口而出么?
让始皇承认那是真情流露?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至于儿子的问题,始皇沉吟了片刻,给出了两个字的回答。
——“教化。”
扶苏一怔,旋即恍然。
他虽然没有亲手理过政,但也在朝堂一线待过,父皇的每一条政策如何下达,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书同文、车同轨、度同衡、行同伦。
当时秦始皇下达的几条政令中,执行得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是第一条“书同文”。最让人遗憾的是什么?就是“行同伦”了。
它们都与教化有关。
教化不是一日之功。扶苏掐指一算,离自己二十岁加冠还有十七年,说得地狱点儿,比大秦的国祚还长。这么久,足够他下很多功夫了。
宋朝的最高教育机构是什么来着?
——苏轼就读中的国子监。
原来他白天信口的胡扯竟然还成真了,扶苏想。旋即就听到父皇恨声道:“该死了刘邦,承了秦的国祚,竟然连个驰道也不肯修!”
扶苏:“……”
原来您还惦记着呢!
始皇又道:“抄了朕的法门,白得几百年国祚,真是太便宜他了。”
说完看了扶苏一眼。
扶苏当即同仇敌忾:“就是就是!便宜他了!”
-
梦醒了,伸个懒腰,起床洗漱。
哎,不用上学的感觉真好。
扶苏自己是这么想的,在宫门口的集合地看到同窗的时候,确定了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一个个的脸色都亮堂了。
虽然本质是看猫,但因为是登门做客,他们都没有穿得很随便。圆领长袍的襕衫,腰间佩着银或玉带,活脱脱一个个小儒生童子的模样。
各人身后跟随的仆从手上捧着几个盒子,自然就是登门要送的礼物了。
扶苏不知道别人送了什么,他是让膳房烘了好多小鱼干,不加盐的那种。
鱼干?不加盐?膳房当时还以为听错了,问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又一口气做了好几种流行的猫饭。沉甸甸地装满了两个大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