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新官上任三把火【VIP】
各县官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考察,如临大敌,心中满是对杨继宗的怨言。
知道他是新官上任二把火,但这火烧得也未免太急太快了些。
成堆的卷宗被送到了太守府内,杨继宗带着赵小福日日点灯熬油,没有丝毫懈怠,将辖下各县的情况一一看过誊抄重点後,再列举出对应之策。
杨文英自从来到哥哥身边,就开始照料起他的日常起居,偶尔也会有哥哥的同僚夫人过来邀请她入府游玩。
杨文英去过两回之後,就不再去了。
品茶插花,游山玩水这些原本也是她最爱的,可不知道为何她现在却同那些姑娘们说不到一处去。
有一回她望着湖泊里的野鸭子突然问了句:“你们知道养大这些鸭子需要多久吗?”
那些姑娘们哪里知道这个,只觉得杨文英这人挺怪。
後来,杨文英便不再去了,她在府里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又养了些鸡鸭,闲暇之馀便是写信。
至于这信是写给谁的,杨继宗从未过问。
不久之後,各县的官员都陆续抵达到太守府,这些人在路上就琢磨着等到了太守府该如何给杨继宗难堪。
毕竟没有哪个官员初上任就能摸出清楚辖下各县的情况,就是他们自个都未必能做到心中有数。
可他们却小瞧了杨继宗,当邢放和赵小福将卷宗一沓一沓的搬到衆人面前的桌案上,又听杨继宗一一道出各县情况和对策时,底下的官员们吓得冷汗都出来了。
杨继宗当初同沈瑶说过的承诺,被他一条条的颁发下去。
他不仅下令让这些官员们亲自下乡去考察田地土壤,丈量荒地,还得去考察水道和泉源。
在各个村子里开辟大小灌溉的渠道,建造水闸,推广灌溉,在农忙时能节省人力。
他在上面说,各县的官员在下头奋笔疾书,生怕遗漏,因为杨继宗说年底後他会下乡去挨个抽查落实。
不是,谁做官还要亲自下乡啊?
不都是百姓们有了冤屈才来见官的吗?
可这话衆人不敢当面说,因为杨继宗在颁布这些政策时,就擡出了圣人。
且官大一阶压死人,他们只能照做。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比如积极配合的彭定求。
“杨大人,您要让我们给佃户养牲口,那这钱从哪里出,据我所知,各县官员的俸禄可买不起这些牲口的。”
“是啊,这每户还必须要养两头猪,五只鸡,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咱们当官的哪有这闲钱?”
“不说这钱,这万一被养死了,咱们又该怎麽办?”
彭定求本是好意相问,没想到引起了身边同僚的抱怨。
杨继宗抿了抿干涩的唇,赵小福很有眼力见的拎着茶壶上前给衆人添水,打断他们的话,给老师争取到说话的空档。
杨继宗撑着面前的桌案站起身,“牲口本官已经都置办妥当,等各位返程时会给你们套好车都带回去。”
“竟然还有这等好事,杨大人,我云郡县佃户衆多,这猪真每户两头?”高皓抻长了脖子坐在末尾高声询问。
他们云郡县佃户最多,也是鄂州最穷的一个县。
杨继宗快速翻动着手里的册子,擡头道:“若卷宗上记载无误,你云郡县共有二十二个村落,佃户共计六百八十户,一户两头猪,五只鸡,也就是一千二百六十头猪和二千四百只鸡。”
杨继宗一边说,下面的官员就把随身携带的算筹取了出来,还真是这个数目。
高皓连连点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大人,这牲口是不要钱给佃户们养还是有其他要求?若佃户们养死了又该如何?”
“还有杨大人,您一下子从哪里买来这麽多牲口的啊?”
此事,杨继宗在心里早已谋划许久,买牲口一事多亏李蒙宏相助。
他可是新上任的治栗内史,各地农桑牲畜都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想要弄这些牲口只要他开口,下面的人就得去办。
当李蒙宏接收到杨继宗的方案後,认真核算过,每户佃农养两头猪五只鸡,来年出栏,佃户们只需归还两头猪仔和五只鸡的价钱,剩下的就都是赚的。
如此循环往复,佃农们手里就有了活钱,就能置办起土地。
而有了土地,就不会再承担过重的佃租。
至?
这不,圣人刚抄了京中几个贪官污吏的府邸,有钱好办事,不过买已。
衆官员闻言唏嘘不已,也着实见识到眼前这位新太守雷厉风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