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3040(第27页)

3040(第27页)

《大学》在南宋的时候成为四书之一,但在北宋理学未兴之际,也只是《礼记》的一个短篇章。

后代论破脑袋、翻出百般花样的“格物致知”四字,在王先生的讲述中,也被解释得不甚详细。

这恍惚让扶苏产生了一种错觉。

把后世的理学思想团吧团吧讲出来,这理学家,他也能当啊!

其实扶苏还挺奇怪的,倘若从字面意思上解读,能做到“格物致知”这四个字的人,要么会成为生物学家,要么会成为写实派画家。结果呢,宋以来的理学大师没一个沾边,纷纷走上了儒学思想家的道路。

最接近“格物致知”本身意思的,居然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人家每种药材的性状药理不仅记载详尽,还配了尽可能写实的插图呢!

要是在第一世,扶苏肯定不会相信,自己有一天会说儒家不好的话。但被第二世的教育洗礼了一番,他反而能愈发看透儒学的不足和它的无奈了。

现在的佛、道二教方兴未艾,儒学十分有必要建设自身的理论,与之一较高下。但是后世一旦形成了路径依赖,在理论方向上一去不复返……

扶苏一边思考着,脸上不自觉带了点沉静的神色,与糯乎乎的包子脸形成反差,倒显得更可爱了。至少,苏轼就饶有兴趣地盯了一会儿,才唤人:“喂,吃饭啦!再不走饭菜都要被抢光啦!”

“……啊?哦哦。”

扶苏恍然回神,无奈道:“膳堂的饭菜,抢不抢光的有什么关系?”

“反正都很难吃,对吧?”

苏轼自动补全了扶苏的后半句,又反驳起他来:“不一样的,抢来的东西永远是最香的,会比平时好吃一点……好吧,只有一点点。”

扶苏无情吐槽:“反正都比不上你家东君的伙食。”

一说起这个,苏轼立刻膝盖中箭,哑口无言。作为被扶苏亲口认证过的猫奴,他口袋里但凡有一点余钱,都花给家里的猫猫东君了。

就连摆摊的辛苦钱,平分后也足有一贯半的铜板,苏轼也只给自己留了一点,其他的全换成了小鱼干,把东君喂得皮毛发亮、油光水滑。

他捂着心口,夸张地哀叹:“唉,我现在就盼着我爹能早日中试,家中宽裕点,能多给我塞点零花。”

扶苏掐指一算:“最近的春试也要等明年。”

言外之意就是短期内别想了。

“而且,就算有多的钱,你也会花给东君吧。”

“那膳食委员会呢?什么时候能成立?让我吃得好一点也好啊……诶,你看,是不是已经在招募了!”

苏轼手指的目的地,赫然是膳堂的大门口。那里已经被人群团团围住,人头攒动之间,依稀可见一张告示悬挂在墙上。

扶苏和苏轼二人对视一眼,立刻走上前。

“让一让!”

“麻烦让一让——”

两道无比稚嫩的童声响起,使得围观者下意识让开,两人如同摩西分海般走到最前端,赫然发现,被团团围住的不仅是告示,还有一个坐着的人。

“范师兄?”

范纯仁眼前一亮,同两只豆丁打个招呼,顷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苏小郎、赵小郎。午膳吃了么?”

又神神秘秘道:“监中最近要成立个膳食改善委员会,你们可要参加?”

明明先前已经和他们商量好了。怎么又在大庭广众下问一遍呢?

扶苏感受到此刻汇聚在他身上的目光,立刻心领神会,眨巴着眼好奇地问道:“参加什么?什么委员会?范师兄,你们到底在做什么啊?”

别看膳堂的大门外,看热闹围观的人头众多,但敢于发问的却少之又少。有和范纯仁关系一般的,有不好意思主动开口怕被笑话的……让扶苏个三岁小孩子当托儿提问,一解大家心中的疑惑,刚刚好。

“这不是官家泽被国子监,专批的膳补银下来,但同窗们却说膳堂依旧不尽如人意。便有人提出一个办法,就是这膳食改善委员会了……”

范纯仁抓住了机会,在众人的灼灼目光中,如此这般地把计划书上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扶苏完全没有觉得耳目一新,因为基本上是他写的内容。但当托就要有托的基本素养,他还是夸张咧嘴,发出“哇”的声音,眨着星星眼道:“也就是说,我们监中学子以后就能通过这个委员会,改善膳堂饭菜的质量了?”

简直是神助攻啊,赵小郎。

范纯仁:“对!小郎你要不要来报名这个委员会?以后膳堂吃什么,说不定就是你来决定了。”

扶苏:“参加!”

苏轼也回过味来:“我也要参加!”

范纯仁转头拿出两张纸,笑眯眯地说:“那就请两位来报个名罢。”

又道:“还有没有人?”

“在下亦或可一试。”人群中又冒出一个扶苏的熟面孔,不是曾巩又是谁?他也是一副当场受到鼓动、兴致勃勃的表情,一点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没看出来,原来大家还都是影帝诶。

扶苏不禁暗暗吐槽。

报名表上除了姓名、年龄外,还介绍了委员会的运行逻辑:负责收集监中学子们对菜品的打分反馈、对每道菜的负责人进行绩效考核,设立奖惩机制,运行过一段时间之后,根据推出最受好评的菜单……

最后问了一道问题:对于上述机制,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畅所欲言。

扶苏:“……”

上面写的不全是他的建议么?怎么还问他呢。

扶苏难得有了一点词穷的感觉,伸出一根小手指挠了挠脸,作出一副沉思的表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