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扶苏穿成宋仁宗太子喃喃果笔趣阁 > 7080(第1页)

7080(第1页)

第71章第71章狄青,我只能帮你到这儿……

侬智高?

听见梅尧臣的话,扶苏愣了片刻,总觉得这个名字似乎在那里见过。仁宗朝好像确实发生过这么一次叛乱。但跟别的朝代一样,西南边境不安分乃是家常便饭,凭什么这个人就搞特殊,有能力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一鳞半爪呢?

“怎么回事?好端端的突然叛乱了?很严重吗?”他问道。

梅尧臣说道:“哪里有什么好端端在?他们何时安分过了?”

在后世,云南省也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北宋时期,这里更分布着占城、大理、交趾等诸多小国。

自历史上看去,当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便表面拜服纳贡。一旦中央力量衰微,无力羁縻经略之时,他们又会变得高度自治,拒绝中原王朝的力量干涉插手。

在梅尧臣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原儒士眼里,边陲的小国们便是块扎手的山芋,既难拿也难放。但偏偏为了自古以来“怀柔远人”“居于北辰而众星拱月”的政治正确,不得已分出精力妥善处置。

但在扶苏眼里,可大有不同。

别忘了,他的棉花种子就是从这几个小国的贡品当中抖落出来的。更别提西南那片丰富的物产,光是水果就有数十种之多,如果移植到中原地区……别人暂且不说,苏轼这小子肯定有口福了。

但扶苏还是没有找到这一战在他心里留痕的原因,又细细问起了前因后果。当得知本地造反连下数县,甚至杀害了一位知州、侬智高本人称帝的时候,被吓了一跳。

“这下子不平叛不行了吧?”他问道。

“是啊。”

扶苏眨了下眼睛:“那梅先生您知道,平叛的将领是谁吗?”

“此事乃军情机要,老夫不过区区一介博士,如何知晓?”梅尧臣说道:“此事并非你我可堪左右的,老夫只是要提醒你,关乎边事之题,你当有所准备了。”

“至于主帅到底为谁?大约官家正在垂拱殿中,与诸位相公们商量罢?”

梅尧臣使了个眼色,意有所指——赵小郎,你有能力有门路的话,可以自己打听啊。

扶苏明白了暗示,回了一个眼神。

收到!这就去打听!

不过他的打听渠道和别人可不一样。别人是从小道消息中捕风捉影,尽力猜测。他呢,是在家书里直接问。

官家?我还是不是你最可心的儿子,寄予厚望的继承者啦?侬智高叛变的事儿居然完全瞒着我?我还是从梅博士那儿听说的呀!

不行,官家你必须补偿我!必须告诉我一手的绝密军情,别人都不知道的那种!顺便能不能透露一下,平叛广南的主帅是谁呀?我保证不会说出去的!

扶苏在信中好一通撒泼打滚,为了满足旺盛的好奇心,演得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装信封、盖火漆的时候盖得格外认真——生怕一不小心被人看到,自己的英名就毁于一旦了。

天色将晚,他托梁怀吉把信送入宫中。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回信。

梁怀吉的身上还披着新鲜的露水,从怀里掏出个信封来:“官家托小的嘱咐殿下,内中一定不要让别人看到。”

扶苏顿时眼前一亮:哦豁!

这话说明了什么?说明里面一定有好东西。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啪”一声,一卷质地非凡的皮纸便掉了出来。梁怀吉见状连忙捂住眼、转过身去。如此大惊小怪的模样,扶苏却只能夸他做得对。

因为那皮纸上是什么?

是大宋南边的舆图!

它的珍贵程度,该怎么形容呢?就算是此次出征平叛的的将领也只能拥有一张。而且是用完之后要归还给官家的那种扶苏软乎乎的小手抚过皮纸,眼光扫过上面大小的州县与国家,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连这个都肯给他,官家属实是对自己太好了一点吧?

扶苏由衷地想道。

他又抖搂出了信封中的信纸,薄薄的一张,展开来果然是清隽飘逸,熟悉的官家字迹。

肃儿啊,非是朕故意不把这件事告诉你,只是实在难以开口罢了。一来你学习正忙着,实在不该再多加操心。二来呢,这件事本是朕处理失当,出于老父亲的自尊心,便瞒着你。但既然你问了,朕便讲给你听吧。

扶苏的身子微微一震,连忙继续看下去:是什么前因后果,让仁宗自认“处理失当”呢?

原来,这位侬智高乃是广源州一位壮族的酋长之后,其家族内附于大宋,是被宋廷正式加封过的土司家族。按理来说,侬智高本人应当在其父死去之后名正言顺地继位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

侬智高的父亲死了,但是是非自然死亡。他是被交趾杀害的。侬智高本人请求内附后,大宋出于息事宁人的想法拒绝了。他只好忍着杀父之仇投降了交趾国。但最近因为一些冲突,他再也忍不了了,积蓄的力量一朝爆发,既反了交趾、又反了大宋。

笔到这里,仁宗似乎不乏悔恨之意。肃儿啊,虽说息事宁人的决定是众卿家商量得出不假,拍板权却在朕的手上,朕实在难辞其咎啊。只是那时宋夏交战正酣,那交趾的李朝似乎也知晓此事,频频在南边作乱。朕想着忍一时之辱,待西北平定之后,再缓缓经略南方。谁知道,竟给国家留下一道祸根啊。

扶苏读完之后,一声长叹。

仁宗的信中,自己揽下了首锅。然而真如同他说的一样祸端源自自己的误判吗?上帝视角来看,确实如此。但处在官家当时的立场上,北边的宋夏战争已经十分吃紧,都需要一场新政来改革顽疾了。难道还要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在南方大显神威吗?

官家唯一做错的,就是误判了侬智高。他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否则也不会依附交趾也能积蓄到独属于自己的力量,反宋之后,又连破数城了。

但让扶苏感慨的,不只是这个。

他拿着薄薄的一张信纸,走到了窗边,对着初升的日光看了一会儿。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封“罪己诏”,而且比前朝的公开罪己诏更值得称道的事,它是一封私人的家书。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是堂堂的人主、人父对着亲生儿子检讨己身得失的。没有一丝作秀的成分,全是不掺水分的真情实感。

倘若这封信流传出去,仁宗的名声还会再上一个台阶吧?

扶苏兀自在窗边站了一会儿,仔细地把信收进了书柜的深处。公不公开的事儿以后再说。至少他要好好地保存起来。

然后,他读起了下一张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