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神色复杂难辨,不知该说什么:“你们交情可真好。”
苏轼立刻反驳:“不,才没有。”
“不过,他虽然不乐意自夸,但效果却好得很,瞧那群兵士们,嘴里都能塞鸡蛋了。”
苏轼觉得自己站在扶苏的位置上,肯定会忍不住笑场的。想想看吧,往下一望,千百张大到足以塞鸡蛋的嘴,噗,真的很难不笑。
“不过如果是赵小郎,倒也正常啦。文曲星下凡嘛,见到就是赚到了。”苏轼说这话时,眉目间浮现起淡淡的矜色,轻描淡写吹出了夸张的彩虹屁来。
王安石神色更复杂:还说你们感情不好?
爱憎分明,讨厌谁就把谁贬得远远的拗相公无法理解这种蹭的累行为。
不过他也觉得,禁军们合该有点反应,甚至现在的反应有点过平淡了。宋朝的文官们为什么自傲自慢?还不是因为本朝的武人们也真心觉得他们该高自己一等吗?
旋即,他看到了比想象中还激烈的反应。呼声被惊讶引线点燃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演变成了震天的欢呼,隔着老远都能听到。引得其他营的人也频频回望过来。
而引起欢呼的扶苏,还真像苏轼说的那样脚趾扣地了。他不断安慰起自己,没关系的,至少把大家的注意力引起来,效果好。
孰料,身后突入的一道熟悉声音更让人抖了三抖:“好风光啊,三元郎。”
扶苏不露出可置信,脖子像被上了发条般一卡一卡地扭过去:“官家?”
官家?
当王安石确认了那道身影后,原就忐忑心虚的他,险些膝盖一软。宋朝不似明清,跪拜乃是极重的大礼。他内心的慌张程度可想而知。
怎么办?
官家也来,假传圣旨一定东窗事发了。
而官家似也横眉竖目,似要当场清算起罪魁祸首:“朕不记得,朕有命三元郎你来禁军大营视察啊?”
扶苏心虚地移开眼:“……”
“但是,我感受到您关心禁军精神世界的心情了。所以替您来了一趟。”
官家登时就松开了眉头:这不就等于承认他们父子心有灵犀了吗?
当然,他可不会就此松口。
“你该叫我什么?”
因为下首人声鼎沸,官家和小三元的声音不是每句都能传进王安石的耳中。就像这会儿,三元郎特地把声音压低之时,他就几乎听不见什么了。
但王安石不会认错,三元郎做出的口型。
——是他新得的一子做出来之后,他高兴了整整三天的口型。
阿爹。
三元正在唤官家阿爹。
王安石:“……”
王安石:“…………”——
作者有话说:[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
迟来的40万字庆祝,老规矩,本章给大家发20红包~
第106章第106章“肃儿,你还是不愿意……
王安石揉了揉眉心。
王安石假装自己什么都没听到。
心中的腹诽却怎么也止不住:不是,你们父子俩既然要白龙鱼服,能不能做戏做全套,在不知情人士面前多远点呢?这不是我这个从五品的小官该知晓的秘密吧?
他宁可自己没听到。
但是已经没用了。一旁的苏轼已经露出个狡黠的笑容,如魔鬼般的童稚嗓音在他耳畔低声说着:“知道为什么我说赵小郎他假传圣旨没事了吧?王大人你还不信。”
王安石面无表情:他现在信了,可以吗?
苏轼不依不饶:“王大人,你猜猜朝中还有谁知道呢?”
……不会除了这小子外就剩我了吧?
“不是哦。”苏轼像是一眼洞穿了他心中所想:“不过五品以下的就咱俩。哦对了,还有范纯仁师兄,他也晓得的。”
所以都是高官才知道的秘密,为什么在我面前遮都不遮一下呢?王安石陷入了深深沉思中。
偏那肇事的父子二人还旁若无人地继续聊了起来。
“你看下来状况如何?”
“还好,幸好他们对狄大人很尊敬。不然我都不知该怎么让他们安静下来。”
官家摸了摸下巴:“狄卿么?”
他对狄青的好感度很高,不仅因为此人打赢了广源州之战,生擒侬智高。更因为他是肃儿信中亲口推荐的将领。而且,因为狄青不像后世登上了敏感的枢密使之位,惹得群臣竞相弹劾、天子猜忌,他现在的处境也相当安全。
要不要顺着肃儿的意思,把狄卿派到禁军中劳军呢?有违祖训,但似乎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