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中,
弥勒佛笑口常开,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口袋。
大殿两侧,是四大天王。
身穿白衣手持琵琶的持国天王,身穿青衣手持宝盖的增长天王,身着红衣手挽蛟龙的广目天王,身着绿衣手持宝塔的多闻天王。
弥勒勒金身闪耀,
彩绘的四大天王也是格外的高大威武。
在金灿灿的笑脸弥勒背后,还立着尊甲胄森严、手持降魔杵的天将韦陀,巍然肃立。
凡夫俗子们一进这天王殿,就会被这些震慑住心神。
可此时,
李逸就站在这天神殿中,刚刚他也来上了香,可他笑呵呵的也如弥勒佛一般,
但说出的话,
却让寺中三纲都沉默了。
留二百比丘三百沙弥,授给度牒,每人授口分田二十亩,共授百顷。
给寺中五百僧留一年三千石口粮。
一千多名僧人,要么回到原来的寺中,要么还俗。
而为寺中执役做事的庞大净人,也要全部离开。
上座慧隐手持念珠,不停的转动着。
寺主慧达面色隐含怒意,却敢怒不敢言。
这位李司徒不是一个人来上香的,
而是带了三百铁甲禁军一同入寺,寺外,还有三千精锐府兵。
“我听闻释迦牟尼是古天竺的王子,为寻求普度众生之法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他禅悟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成佛。
佛经中说他是大慈大悲,大智大觉,法力无边,故曰大佛。佛祖身边有普贤和文殊两位菩萨,普贤菩萨是德行高尚,功果无边,文殊菩萨则是学问广博智慧深远。”
维那慧始连连点头,他肥头大耳的倒是有些像弥勒。
“我还听闻,
释迦牟尼成佛后,曾立下戒律,禁僧众蓄积八不净物。
几位大师,
敢问,佛陀禁止僧众蓄积八不净物,是哪八种?”
涅槃经、华严经等都有记载此原始戒律。
李逸此话一出,
和尚们更加沉默了。
此戒源于佛陀时代的原始教规,禁止僧众蓄积八类物品,蓄积八不净物易引发贪执之心,违背少欲知足的修行原则。
“梵行即净行也,
佛陀禁僧众置买田宅、贮聚谷粟、蓄养奴婢、蓄养群畜,藏积金银钱宝,蓄积八不净物,皆为不净。”
“慧隐大师,我所言非虚吧?”
慧隐点头。
李逸说的这些那都是诸多佛经上有的,
只不过这些戒律,
早就已经没有多少寺院僧侣们遵守了。
各寺都是大量占有田地,雇佣佃户甚至是蓄养奴仆,另外原本用布施来的钱粮,灾荒时救济百姓,不收利息,甚至都不强求将来归还本钱。
可是现在呢,
香积厨、长生库,都成了借三宝之名放贷收息营利。
不少寺庙僧侣甚至借此放高利贷。
这些都是违背佛陀原始戒律的。
众僧答不上来。
若是一般人,他们还能辩一辩,可这位是李司徒啊,谁敢跟他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