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三江奔流哪三江 > 第12章 写给未来的信(第1页)

第12章 写给未来的信(第1页)

夜幕降临,田村驻地渐渐安静下来。白天的兴奋与喧嚣沉淀为一种更加内敛、却依旧涌动的期盼。营房里,战士们大多已经睡下,为可能即将到来的入城行动积蓄体力,偶尔还能听到有人压抑着兴奋在梦里嘟囔几句关于“北平”、“电车”的呓语。

林瀚章却毫无睡意。他坐在靠窗的一张小马扎上,就着桌上那盏玻璃罩子熏得黑、灯芯不时噼啪爆响的煤油灯,小心翼翼地铺开了几张粗糙黄的毛边纸。那是他仅有的、舍不得用的“好纸”,是从连部文书那里软磨硬泡来的。一个印着红色框线的标准信封(同样珍贵)放在一旁,旁边是那支夹着迎春花的笔记本,以及一支用了很久、笔尖都有些磨秃了的钢笔。

跳跃不定、昏黄黯淡的油灯光晕,将他专注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斑驳的土墙上,随着灯焰轻轻晃动。窗外,是华北平原早春的寒夜,风声渐息,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哨兵偶尔经过的轻微脚步声,更反衬出屋内的宁静。

他的心情却远不如夜色这般平静。胸腔里仿佛有滚烫的岩浆在奔涌,无数的话语、影像、情感碰撞着,急切地寻找一个倾泻的出口。下午那石缝中倔强绽放的迎春花,像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他情感的闸门。而周文瑾——那个在战火与死亡中留下清晰而深刻印记的身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此刻最想倾诉的对象。

他拧开钢笔帽,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平复一下过于激动的心绪,却感觉吸入的空气中都带着一种崭新的、属于希望的味道。笔尖悬在纸面上方,微微颤抖了片刻,然后,他落笔了,字迹因为内心的激动而略显潦草,却又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文瑾同志:

见字如面。

写下这个革命队伍里最常用、也最郑重的称呼,他的心跳似乎漏了一拍。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双冷静清澈的眼睛。

请原谅我的冒昧。自去年寒冬一别,烽火连天,音讯阻隔,不知你是否一切安好?此刻提笔,心中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但我相信,当你听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惊天喜讯时,定会与我们有同样的喜悦与激动,故按捺不住,迫切想与你分享此地此刻的心情与景象。

他停了一下,目光望向窗外无边的黑暗,思绪却飞回了不久之前。

我们围困北平已一月有余。在此之前,城外的生活,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沉寂”。巨大的古城就在眼前,沉默而威严,城内城外,枪炮声零星,却更让人心头紧。我们挖掘工事,进行学习,但每个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望向那青灰色的城墙,猜测着城内的光景,担忧着一旦总攻起,这座千年古都会面临怎样的命运。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前的闷雷,那种等待,是对神经的极大煎熬。战士们私下议论,既有对胜利的渴望,也有对文化瑰宝可能毁于战火的深深忧虑。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他将围城下的焦灼、担忧、以及战士们朴素的议论,一一诉诸笔端。

然而,就在前夜,紧急集合的号声突然划破寒夜!我们都以为总攻的命令终于下达,心情紧张而又兴奋,握紧了钢枪,准备迎接最后的血战。但万万没有想到,郑怀远教导员(他已升任营教导员)带给我们的,是天大的喜讯——傅作义将军接受了和平改编的条件,北平,即将兵不血刃地回到人民手中!

写到此处,他的笔迹不由自主地加快,激动之情溢于纸面。

那一刻的情景,我永生难忘!整个部队瞬间陷入了狂欢的海洋!战士们把帽子抛向天空,互相拥抱,喜极而泣!欢呼声震耳欲聋!不是因为好战,而是因为我们深知,这意味着避免了一场可能惨烈无比的巷战,意味着保护了古城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意味着城内二百多万同胞可以免遭战火涂炭!这是一种比军事胜利更让我们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成就!

他仿佛又感受到了那一刻集体奔涌的狂喜热流,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笑意。

胜利的喜悦渐渐沉淀后,我们开始了入城前的政策和纪律学习。郑教导员给我们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他没有讲太多大道理,而是问我们:“北平解放以后,你们想干点啥?”同志们七嘴八舌,有的想天天吃白面馍,有的想回家种地娶媳妇,有的想进工厂当工人。

轮到我时,我说:“我想继续读书,学怎么建设国家。”

教导员听后,非常郑重地对我们说,大家想的都好,但打仗是为了破坏一个旧世界,而建设一个新世界,需要更多的知识、技术和人才。这比打仗更复杂,更需要本事。解放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更伟大的——建设的!

他详细复述了郑怀远的话,因为他觉得,这些话周文瑾一定能够理解,甚至可能早已身体力行。

文瑾同志,听到这番话,我深受触动,也感慨万千。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所在。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胜利,更意味着我们赢得了一片广阔的土地和千千万万的人民,赢得了可以去实践理想、建设一个崭新国家的历史机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后,他的笔调变得柔和下来,带着一种深切的感触。

今天下午,我独自在驻地旁的山坡上散步,心中仍在回味这份巨大的转变和未来的责任。就在一处背风的石缝中,我意外地现了几株已然绽放的迎春花!那么娇嫩的黄色,那么弱小的花朵,却如此倔强地在严寒中挺立,报告着春天即将到来的消息。那一刻,我深受震撼。

我小心翼翼地采下一支,此刻,它正静静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它让我想起了你,文瑾同志。想起一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夜,在硝烟弥漫的临时救护所里,你对我说的那句:“希望以后每个孩子都能打上疫苗,不再得天花、霍乱。”

这朵小小的迎春花,不正是这份希望的使者吗?北平的和平解放,让我们向着这个理想,迈出了无比坚实的一步!一个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医学和科学造福人民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招手。

他的笔尖在这里停顿了良久,仿佛在斟酌最恰当的词语,最终落笔时,笔迹格外认真:

我将这朵小花随信寄予你(虽然我还不知该如何寄出这封信,但我一定会想办法)。它代表着此刻我最诚挚的祝愿:祝愿这春天的消息能驱散所有严寒,祝愿和平的光辉能早日普照大地,更祝愿你能一切安好,并在不远的将来,能亲眼见证、亲手实现你那美好的理想。

我们都将投身于这伟大的建设洪流中去,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正如你所说,我们曾经的害怕与艰难,都是为了换取更多人不再害怕的未来。

期待重逢于光明的新北平,或是祖国任何需要我们的地方。

此致

革命的敬礼!

林瀚章

一九四九年元月于北平西郊田村

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又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仔细地将信纸叠好,塞进信封,却停在写收信人地址和姓名的那一刻。

周文瑾同志亲启

地址呢?他踌躇了。只知道她可能是支队直属救护队的,但具体属于哪个支队,现在又辗转到了何处?战事频繁,部队调动无常,一封信想要准确送达,难如登天。

他拿着这封沉甸甸的信,看着信封上孤零零的名字,一时间有些茫然。但很快,他又坚定了想法。就算暂时寄不出去,他也要先写好,保存好。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办法的。和平已经到来,交通和通讯总会恢复的。

他将信封仔细地夹回笔记本里,和那朵迎春花放在一起。仿佛将一份炽热的情感、一个春天的希望、以及对未来的全部憧憬,都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

油灯的光芒渐渐微弱下去,灯油快要耗尽了。但他心中,却仿佛被这封信点亮了一盏更明亮的灯,照亮了前路,也温暖了这寒冷的春夜。

他期待着明天,期待着入城,更期待着,能将这封写给未来、写给希望、写给她的信,真正地寄出去的那一天。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