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三江奔流 潮头涌动 > 第22章 汉口站台的离别(第1页)

第22章 汉口站台的离别(第1页)

三天时间,短暂得如同白驹过隙,却又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林瀚章在工业处紧张地办理着工作交接,将厚厚一摞文件和笔记交给接手的同志,事无巨细地交代着注意事项。每一个白天,他都让自己忙碌得像个陀螺,试图用工作麻痹那即将离别的神经。

而每一个夜晚,回到那间小屋,看着周文瑾默默为他整理行装的身影,那份不舍与愧疚便如同潮水般汹涌袭来。小小的房间角落里,那个帆布行李包越来越鼓,装进去的不仅仅是厚实的棉衣棉裤、崭新的棉鞋、几本专业书籍和俄语词典,更装进了妻子无声的关爱和沉重的牵挂。周文瑾的话变得更少了,只是更加细致地检查每一样物品,反复叮嘱着北方的寒冷和生活的细节。她极力掩饰着孕期的反应和内心的波澜,但偶尔泛红的眼圈和失神的目光,还是泄露了她真实的情感。

离别的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清晨,天色灰蒙蒙的,空气中带着江城特有的湿冷。林瀚章和周文瑾早早起身,沉默地吃完了一顿简单的早餐——周文瑾特意煮了粥,蒸了馒头,还剥好了几个咸鸭蛋,但她自己几乎没动筷子。

出的时间到了。林瀚章提起那个沉甸甸的行李包,周文瑾坚持要送他去火车站。她穿上那件略显宽大的列宁装,试图遮掩日益明显的孕肚,但动作已显得有些笨拙。

“你别去了,站台上人多,挤着不好。”林瀚章心疼地劝阻。

“让我送送你。”周文瑾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长久的分别,或许也是未来数年唯一能有的送别,她不想错过。

没有更多的言语,林瀚章点了点头。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走出了小屋,锁上门。那把冰冷的铁锁,仿佛也锁住了这段短暂而温馨的共同生活。

越是靠近汉口火车站,空气中的氛围就越是不同寻常。一种混合着激昂、嘈杂、离愁与期盼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距离列车出还有一个多小时,火车站站前广场及周边街道早已被人流和车流挤得水泄不通!

这里不再是平日旅客匆匆的驿站,而是成了一个巨大的、情感奔流的漩涡中心。数不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大多是即将北上的建设者和他们的送行亲友。男人们提着、扛着各式各样的行李,女人们拉着丈夫或儿子的手,孩子们在腿边嬉闹或被抱在怀里,脸上带着懵懂。各种口音——湖北话、湖南话、四川话、河南话……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嗡嗡作响的声浪。

最引人注目的是站台上方悬挂着的一条巨大的红色横幅,上面用遒劲有力的白色大字写着:“热烈欢送英雄儿女北上支援东北工业建设!”这横幅像一团火焰,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灼灼燃烧,定下了今天这场离别的主基调——光荣,却也悲壮。

林瀚章紧紧护着周文瑾,费力地穿过拥挤的人群,凭借介绍信和报到证,好不容易才通过检票口,进入了更加混乱的站台。

站台上的情景,更是令人动容。

长长的绿色铁皮列车静静地卧在轨道上,如同一条即将远行的钢铁长龙。每一节车厢门口都挤满了人。带队干部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努力维持着秩序。

“去鞍山的!这边集合!三号车厢到八号车厢!”

“本溪的同志!看这里!跟我走!”

“家属同志们请往后退一退!让出征的同志先上车!”

一个身材高大、嗓门洪亮、穿着旧军装、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正是王团长)正站在一个临时搬来的木箱上,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喇叭,声嘶力竭地喊着:“同志们!支援东北的同志们!请按照分配的车厢号,迅集合!排好队!不要挤!保证安全上车是第一位的!送行的家属亲友,请理解配合,送到这里就可以了!”

他的声音虽然洪亮,却也难掩一丝沙哑和疲惫,显然已经这样指挥了很久。但他的存在,就像定海神针,让混乱的场面维持着基本的秩序。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汗味、烟草味、劣质雪花膏味、还有火车头喷出的煤烟味。但更多的是离别的味道。

到处都在上演着告别的场景。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老泪纵横,反复叮嘱:“儿啊,到了那边,常写信回来……天冷,记得加衣服……”

年轻的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婴儿,丈夫笨拙地摸摸孩子的小脸,又看看妻子,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只化作一句:“等我安顿好了,就接你们过去……”

也有年轻的学生情侣,女孩哭着把织好的围巾给男孩戴上,男孩则红着眼圈,努力做出坚强的样子……

林瀚章和周文瑾找到了他们对应的车厢位置,站在相对人少一些的角落。巨大的喧嚣似乎将他们隔绝开来,两人之间反而陷入了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默。

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嘱咐的话,这三天早已反复说过无数遍;不舍的情绪,彼此心知肚明,无需再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文瑾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一个小布包,塞到林瀚章手里。布包还是温热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