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三江奔流 潮头涌动 > 第48章 郑怀远的展望(第1页)

第48章 郑怀远的展望(第1页)

山坡上的那次眺望与对话,像一枚投入林卫东心湖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虽不汹涌,却持续地扩散着。他开始更留意父亲带回家的图纸上的线条,更仔细地倾听父母偶尔谈及厂里事情时的只言片语,甚至和小南方玩耍时,也会模仿父亲那日指点江山的语气:“你看那边,以后那里要建一个更大的厂子…”

林瀚章将儿子的变化看在眼里,心中颇感欣慰。那颗种子,算是播下了。但他也深知,自己所能描绘的蓝图,终究局限于现有的厂房、钢铁与机器。关于未来更遥远的想象,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一个周六的傍晚,这视野的提供者,如期而至。

周文瑾正在公共厨房里忙着和面,准备包一顿玉米面掺白面的饺子,改善一下伙食。林瀚章则在屋里辅导儿子写作业。忽然,门外传来了几声熟悉的、爽朗的笑声和一个洪亮的嗓音:

“嗬!好香的醋味儿!看来我老郑来得正是时候啊!”

林瀚章闻声一怔,随即脸上露出惊喜,快步迎了出去。周文瑾也擦着手从厨房出来。

只见郑怀远正笑呵呵地站在院门口,他身上依旧穿着那身半旧的深蓝色中山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但眉宇间比起几年前当指导员时,多了几分沉稳和更宏观的思虑,那是主持一方工作赋予的气质。他手里还提着两包用油纸包着的东西。

“老长!您怎么有空过来了?也不提前打个招呼!”林瀚章连忙上前握手。

“郑书记!”周文瑾也笑着打招呼,“快屋里坐!外面冷!”

“什么书记不书记,下了班,就是老郑,老战友!”郑怀远摆摆手,显得很随意,他低头看到闻声跑出来的林卫东,眼睛一亮,“哟!这是卫东吧?长这么高了!上次见你,你还在你妈怀里吃奶呢!快认不得喽!”

林卫东有些害羞地躲在父亲腿后,又忍不住好奇地探出头打量这位气度不凡的伯伯。

“快进屋,屋里暖和。”林瀚章连忙把郑怀远让进屋里。

比起战争年代的篝火旁和建设初期的干打垒,林家的条件总算有了一丝改善。虽然依旧简陋,但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火炕烧得热乎乎的,窗台上还养着一盆耐寒的蒜苗,泛着点点绿色。一盏瓦的电灯散着昏黄却温暖的光。

郑怀远把带来的东西放在炕桌上:“一点水果糖,给孩子甜甜嘴。还有一条腊肉,过年时候分的,我也吃不完,拿来给你们添个菜。”

这在那时可是极为难得的礼物。周文瑾连声道谢,心里琢磨着正好可以把腊肉切一小半下来,和白菜一起炒了,给这顿饺子宴增色不少。

晚饭桌上,气氛热烈而融洽。周文瑾果然炒了一盘腊肉白菜,金黄的玉米面饺子冒着热气,还有一小碟花生米和一碗蛋花汤。这对于普通工人家庭来说,已是极尽所能的招待。

郑怀远吃得赞不绝口:“好!文瑾同志这手艺,比我们机关食堂大师傅强多了!这饺子馅调得香!”

饭桌上,大家自然而然地聊起了过往。回忆起华北野战军的急行军、破庙里的救护所、北上的列车、初到东北时的荒凉,无不感慨万千。

“那时候,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高粱米饭,就是天大的幸福了。”郑怀远咬了一口饺子,感叹道,“谁能想到,这才几年功夫,我们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坐在自己盖的房子里,讨论怎么造汽车、炼特种钢了?”

话题很快从回忆转向了当下和未来。郑怀远问起了“争气钢”后续量产的情况,林瀚章简要汇报了遇到的困难和进展。

“好啊!gc-的成功,意义重大!这不单单是解决了一种材料的问题,更是打破了迷信,证明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郑怀远听得目光炯炯,用力一挥筷子,“瀚章,老石师傅,还有你们技术科和车间的同志们,都是功臣!”

接着,他的话锋转向了更宏大的图景:“咱们市啊,不,咱们这片工业基地,未来的规划蓝图已经初步确定了。”他像是打开了话匣子,眼神中闪烁着规划者和建设者特有的光芒。

“一期工程只是打基础,二期、三期马上就要跟上!”他用筷子蘸了点水,在炕桌上粗略地画了起来,“这里,河西那片荒地,规划要建一个大型的拖拉机厂!咱们炼出的钢,要第一时间变成成千上万台‘铁牛’,开到全国各地的田野上去!”

“这里,靠近铁路编组站的地方,要建一个重型机械厂,生产大型机床、矿山设备!”

“铁路线要一直往北延伸,打通和内蒙矿产区的连接…”

“还要在东边工人聚居区那边,规划一个全新的工人文化宫!要有最大的礼堂,能放电影、演话剧;要有图书馆,让工人们下班后能看书学习;还要有各种活动室,下棋、打球…咱们工人不仅要有活干,有钱赚,更要有文化,有精神头!”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每一个规划都清晰而具体,充满了令人振奋的感染力。林瀚章和周文瑾听得入神,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荒地上崛起崭新的厂房,听到了文化宫里传来的欢声笑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卫东虽然听不懂那些具体的地名和规划,但他能感受到郑伯伯话语里的那种激情和力量,比他父亲在山坡上说的还要宏大,让他不由自主地屏息听着。

郑怀远说完,喝了一口蛋花汤,目光落在正努力消化着这些宏大信息的林瀚章脸上,语气变得深沉起来:“瀚章啊,还记得当年在华北,我跟你们说的吗?打仗,是为了让孩子们不打仗。现在我们搞建设,意义同样深远。”

他顿了顿,环顾了一下这间简陋却充满生机的屋子,目光最后落在了正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他的林卫东身上。

“我们这一代人,吃苦受累,爬冰卧雪,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地建起这些工厂,炼出这些钢铁,是为了什么?”他像是在问林瀚章,也像是在问自己,“说到底,是为了给下一代人搭桥铺路,是为了让他们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不用再从零开始,不用再受我们受过的憋屈,能去搞更高级的、更尖端的建设!”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充满了历史的穿透力。

“我们打下工业的基础,他们就能去展精密的仪器!”

“我们造出合格的钢材,他们就能去冶炼更特殊的合金!”

“我们教会他们知识和原理,”他伸出手,轻轻摸了摸林卫东的小脑袋,眼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慈爱,“他们将来,就能去造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东西!比如…”

他微微前倾身体,仿佛在分享一个伟大的秘密,声音里带着一种诱人的魔力:

“比如…让他将来去造飞机!造那种能飞得比老鹰还高、还快,在蓝天白云之上翱翔的飞机!”

“甚至…去造火箭!造那种能挣脱咱们脚下这片土地,飞到月亮上去、飞到星星上去的火箭!”

“火箭…”林卫东无意识地重复着这个对他来说还无比神秘和新奇的词汇,小嘴巴微微张着,眼睛里仿佛有星光被点亮。

林瀚章和周文瑾也听得心潮澎湃。飞机!火箭!这些词汇所带来的想象空间,远远出了他们日常面对的钢厂、机床和图纸,指向一个更加激动人心、更加辽阔无垠的未来。

郑怀远的话,如同一声洪钟,敲响在林瀚章的心头。他瞬间感到,自己和小山、石师傅他们所付出的一切艰辛,他们所取得的“争气钢”的成功,意义被提升了,被延展了。他们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生产任务,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他们更是在为那个“飞向星空”的遥远梦想,锻造着最初、也是最坚实的基石。

“父辈的旗帜”含义,在此刻被赋予了全新的、更深邃的内涵。它不仅仅是奉献和坚守,更是一种奠基与开拓。他们这代人,注定是铺路石,是基石,是托举未来腾飞的底座。

这顿家常便饭,因为郑怀远的到来和他的这番展望,变成了一个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盛宴。房间里灯光依旧昏暗,饭菜简单,但弥漫其中的,却是一种关于国家命运和下一代未来的宏大想象和坚定信念。

窗外,北国的寒风依旧呼啸,但屋内,每个人的心中都仿佛燃起了一团火,一团足以驱散严寒、照亮前行道路的希望之火。

郑怀远看着林瀚章夫妇和孩子眼中被点燃的光亮,欣慰地笑了。但他笑容深处,似乎还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他知道,通往那个宏伟蓝图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未来的挑战或许比想象中更为复杂和严峻。只是在这个温暖的夜晚,他选择将这份担忧暂时压下,只将最光明、最充满希望的一面,展现给这些已经背负了太多的建设者和他们的未来。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