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时刻到了——如何让它平稳地滑入基坑斜坡,而不是失控栽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停!”石师傅再次叫停。他指挥工人们在基坑边缘用枕木垒起坚固的挡坎,又在下滑路径上铺好厚厚的滚木排。
“所有倒链!准备反向吃劲!控制下滑度!听我口令!慢!一定要慢!”他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基础的一部分已经悬空。工人们调整了倒链的方向,将其作为制动装置。
“放——!”
随着石师傅的口令,倒链开始极其缓慢地、一齿一齿地释放。
基础开始顺着斜坡缓缓下滑。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倒链制动出的“嘎嘎”声异常刺耳。
下滑过程有惊无险。在倒链的精确控制下,基础沉重而平稳地滑到了基坑底部,出一声沉闷的巨响,激起一片尘土。
但工作还未完成!还需要在坑内进行最后的微调,对准基础螺栓和中心线。
工人们又跳下基坑,在狭窄的空间里,再次使用千斤顶、撬杠和小型倒链,喊着号子,一点一点地调整着这个巨物的最终位置。
汗水湿透了他们的棉衣,在寒冷的坑底冒着腾腾热气。他们的脸上沾满了泥污,却写满了专注和执着。
当最后一声号子落下,基础上的中心线标记与基坑底部的基准线完美重合时——
整个现场,陷入了一种短暂的、极致的寂静。
成功了?
真的……成功了?!
“好!!!!”
王指挥第一个爆出惊天动地的吼声,猛地一拳捶在旁边的木桩上!
“成功了!他娘的!成功了!”
这声吼叫如同解除了魔法,瞬间点燃了现场!
“噢——!!!”
“成功了!!!”
工人们扔下工具,激动地跳着,叫着,互相拥抱,用力捶打着对方的肩膀,脸上洋溢着难以置信的狂喜和自豪!小山东一把抱起身边的一个小个子工人,兴奋地转着圈!
林瀚章长长地、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了,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脸上却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灿烂的笑容。他看向石师傅。
石师傅依旧站在那个土堆上,默默地摸出旱烟袋,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他脸上那刀刻般的皱纹似乎舒展了一些,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没有参与欢呼,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精准就位的底座,仿佛在欣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这时,阿廖莎动了。他快步穿过欢呼的人群,径直走到石师傅面前。他脸上的严肃和疑虑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赞叹和一丝歉意。他伸出大拇指,用还十分生硬、却极其真诚的汉语,大声说道:
“老师傅!好!非常非常好!(ctapыnactep!oчehbxopoшo!oчehboчehbxopoшo!)”
他可能还想说更多赞美的词,但语言的障碍限制了他。然而,那坚起的大拇指,那光的蓝色眼睛,那激动的语气,已经足够表达一切。他看到了苏联先进图纸与中国工人惊人智慧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他更对这位沉默寡言、却身怀绝技的中国老工人,产生了自内心的、真正的敬意。
石师傅看着激动的阿廖莎,脸上的表情缓和下来。他收起烟袋,对着阿廖莎,也用力地点了点头,用同样生硬的语调回了一句刚跟林瀚章学的俄语:“斯巴西巴(谢谢)。”
这一刻,国籍、语言、身份的差异,在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的成功面前,消融了。一种基于技术和劳动的尊重与友谊,悄然建立。
王指挥也大步走过来,用力拍着石师傅的肩膀,哈哈大笑:“老石头!真有你的!你这‘土办法’顶得上进口大吊车了!立功了!给你记一大功!”
他又看向阿廖莎和林瀚章:“还有阿廖莎专家,林技术员,你们也都功不可没!哈哈!”
欢腾的气氛弥漫在工地上空,驱散了严寒和疲惫。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的攻克,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力量的凝聚。它证明了,即使条件极端艰苦,只要拥有智慧和勇气,依靠集体的力量,就能创造奇迹。
“劳动创造一切”的氛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真实和动人。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