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志们!从今天起,这就是咱们全厂的‘脉搏’!是咱们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汇报工作的‘成绩单’!”
红布被猛地揭开!
一幅巨大的、制作精美的生产进度表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表格纵横交错,项目繁多,但设计得清晰明了。最上方是年度总任务和月份分解,下面则是各车间、各班组的细分指标栏。目前大部分还都是空白,等待着用每日、每周的实际产量和数据去填充。
“它将是红色的!代表我们额完成计划!”
“它将是黄色的!代表我们按计划进行!”
“它,绝对不允许是白色的!那代表落后,代表拖了国家的后腿!”王厂长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们要让这张表,从月初红到月底,从年头红到年尾!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有!!!”
台下,短暂的寂静后,爆出地动山摇般的回应。数千名职工的情绪被彻底点燃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集体使命感和竞赛热情被激出来。每个人都被纳入到这架庞大而精密的计划机器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齿轮或螺丝钉。
大会结束后,那种激昂的情绪迅转化为crete(具体)的行动。各车间、班组立刻召开小会,进一步分解任务。林瀚章回到技术科,现办公室里已经堆了好几摞新送来的资料——大部分是俄文的技术文献和图纸,是关于新设备操作、新工艺标准和更高要求的产品规范的。
他随手翻开一本,厚厚的,散着油墨和纸张的特殊气味。里面是密密麻麻的俄文术语、复杂的图纸和数据表格。他知道,啃下这些“硬骨头”,将其消化吸收,再结合本厂实际,制定出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是他和技术科的要任务。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工厂仿佛被上紧了的条,以前所未有的节奏高运转起来。
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似乎更加密集和急促。墙上贴满了各自班组的生产进度表,工人们上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上面的数字和颜色。劳动竞赛的红旗在车间之间流动,谁得了红旗,整个车间都觉得脸上有光;谁要是暂时落后,班组长和技术骨干急得嘴上起泡,连夜开会找原因、想办法。
林瀚章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他白天要深入车间,解决生产线上突的各种技术故障——新指标压力下,设备的负荷加大,以前隐藏的小问题都暴露出来。工人操作稍有不慎,或者对新技术参数理解有偏差,就可能造成批量废品,耽误宝贵的生产时间。
晚上,他则泡在办公室和技术资料室里,对着那些厚重的俄文资料,一边查阅字典,一边仔细研究,常常熬到深夜。他需要将苏联的先进技术标准,与石师傅等老工人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找到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台灯下,他的眉头总是紧锁着,纸上写满了计算公式、工艺参数和待解决的难题清单。
他和石师傅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常常能在车间角落看到两人对着一个零件、一张图纸激烈讨论。
“林工,你看这苏联图纸要求的这个公差,照咱们现有床子的精度,够呛啊!”石师傅指着图纸上一处,面露难色。
“我想办法从工艺上调整一下加工顺序,再设计一个辅助夹具,或许能稳定控制在oo毫米内。”林瀚章盯着图纸,快地在笔记本上画着草图。
“嗯…夹具这边我来想办法改进。但热处理工艺你得把关,按他们这个曲线,咱厂的炉子控温精度怕跟不上…”
“我正研究这个,可能需要分段控温,延长保温时间…”
他们面临的,是理想化的先进设计与落后现实条件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需要靠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去弥补、去追赶。
巨大的生产指标如同高悬的鞭策,催动着每一个人。工厂的“脉搏”——那块巨大的生产进度表,上面的数字和颜色开始不断变化,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它不再是墙上一张简单的表格,而是真正成为了工厂生命节奏的直观体现。
林瀚章穿梭于车间、办公室、资料室,感觉自己就像这部巨大机器中一个高旋转的部件,被国家计划的洪流推动着,疲惫却亢奋地运转着。他清楚地感受到,一个全新的、充满了挑战与希望的时代,已经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而他,正身处这时代浪潮的核心。
然而,就在他全力应对常规生产任务带来的如山压力时,一个更为艰巨、更为特殊的任务,已经悄然下达,即将把他和石师傅,乃至整个工厂的技术核心力量,推向另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那将是一场不能借助苏联图纸、必须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的硬仗。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