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三江奔流归大海是什么意思 > 第23章 沸腾的车厢(第1页)

第23章 沸腾的车厢(第1页)

沉重的车轮碾过铁轨接缝,出规律而有力的“哐当、哐当”声。汉口火车站那混合着泪水和呜咽的喧嚣,被这钢铁的节奏无情地抛在身后,越来越远,最终只剩下窗外不断向后飞驰的田野、村庄和电线杆。

林瀚章无力地靠在硬座车厢冰冷板壁的角落,手里紧紧攥着那个温热的布包,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周文瑾残留的体温和最后那含泪的微笑。离别的刺痛感,如同车窗缝隙钻进来的冷风,尖锐而真实地切割着他的心。他望着窗外迅掠过的、尚且泛着南国绿意的冬景,眼神空洞,思绪还停留在那个湿冷的站台,停留在那孤零零的身影上。

车厢内,最初的混乱渐渐平息。人们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笨拙地将大大小小的行李塞到头顶的行李架上或座位底下。低低的啜泣声、沉重的叹息声、以及男人压抑的咳嗽声,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清晰。离愁别绪,如同潮湿的雾气,弥漫在车厢的每一个角落。许多人和林瀚章一样,沉默地望着窗外,脸上写着对未知远方的茫然和对故土亲人的不舍。

这是一列特殊的列车——北上支援东北工业建设的专列。车厢里没有普通的旅客,全都是来自华中各地、经过选拔的技术干部、青年工人、应届毕业生以及像林瀚章这样有文化基础的转业军人。虽然目的地相同,但此刻,共同的离愁是他们最相通的语言。

然而,这种低沉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

时代的列车,承载的不仅仅是离愁,更是喷薄欲出的建设热情和改天换地的豪情。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人,终究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怀揣理想、响应号召的积极分子。

列车驶出武汉市区,度逐渐提稳,广袤的江汉平原在窗外铺展开来。

不知是从哪个座位先开始的,几声压抑的交谈打破了沉默。

“同志,你是去哪个厂的?”

“鞍钢,听说要恢复高炉。你呢?”

“我分到第一汽车制造厂筹备处,还不知道具体干啥呢。”

“俺是去阜新煤矿,搞机电维修……”

简单的问答像投入静水中的石子,很快激起了更多的涟漪。口音各异的交谈声开始此起彼伏,从低声到正常,越来越响亮。湖北话、湖南话、河南话、四川话……南腔北调交织在一起,虽然有时需要连猜带比划才能听懂,却奇妙地驱散了之前的沉闷。

“哎呀,这东北到底有多冷?真能冻掉耳朵吗?”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搓着手,好奇又带点担忧地问。

“怕啥!冷有冷的好处,屋里都有火墙火炕,暖和着呢!比咱们南方冬天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强多了!”一个像是有点北方生活经验的人大声回答,引来一片笑声。

“听说那边顿顿吃高粱米、大碴子,能习惯吗?”

“能吃饱就行!咱们是去搞建设的,又不是去享福的!”

话题迅从气候饮食转向了未来的工作,气氛变得热烈起来。人们开始交换各自知道的信息,讨论着苏联援助的“项工程”,猜测着自己将要从事的具体工作,眼神中重新闪烁起兴奋和期待的光芒。

离愁被对未来的憧憬所取代。毕竟,他们不是被流放,而是去参加一场光荣的“工业战役”!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旧军装、身材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车厢连接处——正是那位在站台上拿着喇叭指挥的王团长。他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目光扫过逐渐活跃起来的车厢,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不再是为了维持秩序,而是为了鼓舞士气:

“同志们!情绪都高涨起来嘛!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咱们是去干大事的!去建设新中国的‘鲁尔区’!想想看,以后咱们自己生产的钢铁、自己制造的汽车、自己挖出的煤炭,会流向全国,支撑起咱们的国家!这是多么光荣的任务!”

他的话极具感染力,瞬间点燃了车厢里所有人的情绪。

“王团长说得对!”

“咱们是去当开拓者的!”

“建设新中国!”

突然,车厢中部,一个年轻的、学生模样的小伙子(正是小李)猛地站了起来,他脸色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挥舞着手臂,起了个头: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