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临门的消息,如同最和煦的春风,瞬间吹遍了林家的每一个角落。经过短暂的电话商议,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诞生了:趁着林雪开学前和林帆满月左右,全家齐聚江城老家,举行一场跨越三代、连接南北的盛大团圆!
八月底,暑气渐消,秋意初显。林卫东一家三口从西北戈壁出,带着金榜题名的荣耀和风尘仆仆;林向洋、陈静则抱着尚未满月的林帆,从繁花似锦的深圳归来,带着新生命降临的喜悦和事业有成的沉稳。两支血脉,如同两条溪流,向着共同的源头——江城那座承载了无数记忆的老房子——奔涌而去。
林瀚章和周文瑾老早就开始张罗。周文瑾带着赵庆兰(她先一步回来帮忙),几乎将市场搬回了家,冰箱里塞得满满当当。林瀚章虽然依旧话不多,但背着手在屋里转悠的频率明显增高,时不时检查一下电话线,或者调整一下彩电的天线方向,那种隐隐的期待,藏也藏不住。
当儿孙们先后踏进家门的那一刻,这座平日里有些寂静的老屋,瞬间被注入了汹涌的活力。
“爸,妈,我们回来了!”林卫东的声音带着戈壁的爽朗。
“爷爷,奶奶!”林雪清脆地叫着,脸上是大学生特有的朝气和羞涩。
紧接着,林向洋也抱着婴儿篮,小心翼翼地护着陈静走了进来。“爸,妈,我们到了。这就是小帆。”
刹那间,原本宽敞的客厅显得有些拥挤起来。行李、礼物、欢声笑语充斥了每一个角落。周文瑾看着眼前这济济一堂的儿孙,眼圈瞬间就红了,嘴角却抑制不住地上扬,忙着接过这个的包,拉住那个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好,好,都回来了,快坐下歇歇……”
林瀚章站在客厅中央,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景象:沉稳干练的长子卫东,贤惠的儿媳庆兰,即将展翅高飞的孙女小雪;经历了商海沉浮愈精悍的次子向洋,温婉大方的儿媳陈静,还有那个襁褓中代表着无限未来的小生命……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沧桑感交织在他心头。这个家,已经多久没有这样完整、这样热闹过了?
最引人注目的,是林瀚章与重孙子林帆的互动。
起初,林瀚章只是远远地看着那个被陈静抱在怀里的小肉团,眼神复杂。在周文瑾的鼓励和林向洋期待的目光下,他终于有些笨拙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将那个软绵绵、带着奶香的小生命接了过来。
小家伙似乎不怕生,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面容严肃的太爷爷,嘴里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林瀚章僵硬地抱着,一动不敢动,生怕弄疼了这脆弱的小生命。但渐渐地,那柔软的触感和纯净的眼神,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融化了他脸上常年累积的严肃线条。
一抹极淡、却无比真实的慈祥笑容,在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缓缓绽开。那笑容里,有对生命神奇的惊叹,有血脉延续的欣慰,也有岁月流逝、薪火相传的感慨。他低着头,用只有自己和宝宝能听到的音量,含糊地嘟囔了一句什么,谁也听不清,但那神情,是任谁都能看出的温柔。
他抬起头,目光又落在亭亭玉立、即将奔赴大学的林雪身上。一个是林家未来的希望,一个则是即将开启自己人生的新一代。他看着林雪,又看看怀中的林帆,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轮回与传承,看到了时间的长河在自己眼前静静流淌。一种越了个体得失、关乎家族延续的宏大情感,在这一刻充盈了他的内心。
厨房里,是另一个忙碌而温馨的世界。周文瑾是总指挥,赵庆兰和陈静打着下手。婆媳三人配合默契,洗菜、切肉、炖汤……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女人们的说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周文瑾看着两个儿媳,心里满是欣慰。大儿媳庆兰踏实肯干,把西北那个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二儿媳陈静知书达理,在事业上也能帮助向洋。她忍不住对她们说:“看着你们都好,孩子们也都争气,我这心里啊,就比吃了蜜还甜。这一辈子的辛苦,都值了!”
陈静微笑着说:“妈,您和爸才辛苦,培养了卫东和向洋这么优秀。”
赵庆兰也附和道:“是啊,妈,现在该享享福了。”
傍晚,丰盛的家宴在客厅里摆开。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象征团圆和祝福的菜肴。四世同堂,围坐一桌,这样的画面,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代表着最圆满的幸福。
林瀚章作为一家之主,端起了酒杯。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家人,声音比平时柔和了许多:“今天,小雪考上大学,向洋也有了孩子,是咱们林家的大喜日子。咱们一家子,难得聚得这么齐……别的就不多说了,都好好的!”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深刻道理,但这朴素的祝酒词,却道出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心声。大家都举起了酒杯(或饮料),脸上洋溢着自内心的笑容。
饭后,在周文瑾的提议下,大家在客厅里照了一张全家福。林瀚章和周文瑾坐在中间,林瀚章怀里还抱着小小的林帆,林卫东一家站在左侧,林向洋一家站在右侧。随着傻瓜相机闪光灯的一亮,这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瞬间被永恒地定格下来。这张照片,将成为林家历史中珍贵的一页,承载着这个时代一个普通家庭所能拥有的最大幸福。
然而,在这表面和谐团圆的盛宴之下,不同代际之间对于未来、对于价值、对于期待的细微差异,也如同水下的潜流,正在悄然涌动,等待着在合适的时机显露出来。
喜欢三江奔流请大家收藏:dududu三江奔流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