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开元大衍历经 > 第35章 安抚流民一文钱就能随便吃(第1页)

第35章 安抚流民一文钱就能随便吃(第1页)

靖安郡的青黑色城门如蛰伏的巨兽,死死咬合着牙关,厚重的榆木门板上钉满碗口大的铁铆钉,在秋日天光下泛着冷硬的光。城门楼两侧,五百名靖安郡士兵身着玄色甲胄,手持长矛列成两道密不透风的人墙,枪尖斜指地面,映出下方数万人影的仓皇——那是从应天府一路迁徙而来的流民,九天跋涉让原本几千人的队伍滚雪球般壮大,此刻正像潮水般簇拥在城门外,将方圆数里的土地挤得水泄不通。

尘土被无数双破烂的草鞋、赤脚反复碾踏,扬起灰蒙蒙的雾霭,混着汗水、排泄物与劣质草药的气味,在风里弥漫成令人窒息的腥腐。流民们的衣着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麻布衣裳被荆棘划得满是破洞,露出的皮肤要么晒得黝黑脱皮,要么沾着干涸的血痂,孩童的小脸上糊着泥污,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趴在母亲单薄的肩头小声啜泣。几位白老者拄着断裂的木棍,佝偻着脊背在人群中摇晃,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胸膛剧烈起伏,浑浊的眼睛望着紧闭的城门,满是绝望与哀求。

人群中不时传来压抑的哭喊,一个妇人抱着奄奄一息的婴儿跪倒在地,单薄的肩膀剧烈颤抖,嘶哑地喊着“求大人开城门”,声音很快被更嘈杂的议论、咳嗽声淹没。有精疲力竭的汉子直接瘫倒在城门前的石板路上,任凭他人踩踏,只无力地伸着手,指尖距离城门不过数尺,却像隔着天堑。还有些半大的孩子,饿得实在受不了,试图从士兵的长矛缝隙中钻过去,被警惕的士兵用枪杆狠狠拨开,摔在地上出沉闷的声响,引来一阵混乱的骚动。

城门楼上,士兵们神情肃穆,紧握武器的手青筋暴起,目光锐利地扫过下方涌动的人潮,时刻防备着可能出现的冲击。他们的甲胄上还沾着操练后的尘土,腰间的佩刀偶尔碰撞,出清脆的金属声,在嘈杂的环境中格外刺耳——这是沈砚世子的命令,在他完成城中粮仓清点、疫病隔离区搭建的筹备工作前,无论流民如何哀求,城门绝不能开,这五百士兵便是靖安郡此刻最坚实的屏障。

城内侧的马道上,几名传令兵正来回奔走,时不时抬头望向城内深处的世子府方向,显然也在等待沈砚的进一步指令。而此刻的流民队伍,还在被远处尘土中不断赶来的零星逃荒者补充着,人潮涌动间,绝望与焦躁的情绪正悄然蔓延。

靖安王府议事厅内,烛火摇曳着映亮满墙舆图,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淡淡的火药味。沈伯山身着藏青王袍,端坐于主位之上,手指轻叩案几,目光扫过阶下众人,沉声道:“城外数万名流民,多是应天府周边逃荒而来,拖得越久,越易生乱。今日召你们来,便是要定下个安置章程。”

沈砚立在父亲身侧,玄色劲装勾勒出挺拔身形,手中握着一卷流民沿途灾情的卷宗,接口道:“父亲所言极是。方才斥候来报,流民中已有疫病苗头,且不乏青壮劳力,若处置不当,要么引城防冲突,要么疫病传入城内,后果不堪设想。”

阶下左侧,靖安五虎将并肩而立,甲胄上的霜气尚未散尽。苏凛上前一步,声线沉稳:“世子放心,城西营寨已操练完毕,三千步兵可随时调往城门两侧布防,既能防备流民冲击,也能协助后续安置秩序维护。”身旁的苏虎瓮声瓮气补充:“末将带五百锐士守粮仓,保证粮草一粒不丢!”苏熊挠了挠头,粗声道:“城南演武场已清空,可暂做流民聚集点,末将正带人加固围栏。”秦风与陆川则齐声禀报:“城防巡逻已加密,各城门楼增设岗哨,绝不让流民有机可乘。”

“兵力部署到位,便要解决‘安置’核心。”沈砚转向右侧,目光落在一身银甲的凌霜与捧着账本的苏青庚身上。凌霜拱手,声如寒玉:“女子护卫队已备好草药、伤布,可抽调十人协助搭建疫病隔离区,余下八人负责筛查流民中的妇孺,单独安置在东跨院旧址,避免混乱。”

苏青庚推了推鼻梁上的木框眼镜,翻开账本:“回王爷、世子,府库现存粮草可支撑流民三日消耗,后续需从各乡县征调;隔离区需搭建帐篷两百顶,柴火、饮水已安排人从城外溪流运送;另外,流民中的工匠、农夫可登记造册,后续分配至城郊农庄或工坊,既能解决生计,也能补充郡内劳力。”

沈伯山颔,目光扫过众人:“就依此方案。沈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五虎将各司其职,严控城防与安置点秩序;凌霜率护卫队重点保障妇孺与疫病防控;苏青庚务必在明日午时前,将第一批粮草、物资运至城南演武场。记住,流民是隐患,亦是靖安郡的潜力,处置得当,方能稳固民心。”

沈砚上前一步,玄色劲装勾勒出的身形挺拔如松,语气斩钉截铁:“爹,苏伯,无需动用靖安郡现有粮食储备!流民的吃饭问题,我自有稳妥章程解决,绝无半分差池。”

议事厅内瞬间静了瞬。沈伯山眉峰微挑,叩击案几的手指一顿——府库粮草需兼顾军民,数万名流民的口粮绝非小数,儿子这般笃定,倒让他生出几分探究,却未多问。苏青庚捧着账本的手紧了紧,刚要开口劝阻,见沈砚眸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底气,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沈砚不再多言,转向阶下的苏凛,声线陡然沉厉,带着军令如山的威严:“苏凛,即刻点两千士兵,携带帐篷、绳索、木桩赶赴城南校场,连夜搭建安置营。今夜子时前,必须搭好至少三百顶帐篷,划分男丁区、妇孺区、临时诊疗区,每区各派五十名士兵值守,严禁混闯!”

“末将领命!”苏凛轰然应诺,甲胄碰撞声清脆刺耳,转身大步退出议事厅,门外很快传来他召集士兵的洪亮口令。

凌霜随即上前:“世子,女子护卫队可抽调五人随行,协助清理校场杂物、划分妇孺区域,提升搭建效率。”

“准了。”沈砚点头,目光扫过苏青庚,“苏伯,你无需筹备粮草,只需配合我后续调度物资即可;爹,城内秩序劳您坐镇,若城外流民有异动,让秦风、陆川率部牵制。”

沈伯山抚须颔,眼中闪过赞许:“好!放手去做,王府与靖安郡,我替你守着。”

第二日天未亮,靖安王府的后厨便已亮起连片灯火,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刺破晨雾,混着渐浓的米香漫出朱红院墙。

沈砚寅时便起,悄然潜入书房最内侧的密室——门扉闭合的刹那,他已从现代公寓的储物间里取出堆叠如山的箱笼,转而用推车将这些封装完好的物资分批送出密室,交由候在外的亲卫搬运。亲卫们只知世子昨夜“寻得奇人相助”,见箱笼上印着看不懂的花纹(实则是现代食品厂的logo),却不敢多问,只用厚布裹住箱身,脚步轻捷地运往后厨。

后厨内,二十余名王府厨师已被管家召集到位,个个挽着衣袖,围着八口半人高的铸铁大锅忙碌。沈砚站在灶台旁,玄色劲装外罩了件素色围裙,指尖点向第一口锅:“张师傅,这箱是皮蛋瘦肉粥,拆封后直接倒入沸水,小火慢搅,别糊了底。”

张师傅应声上前,双手扶住纸箱边缘用力一撕,真空包装的粥袋滚落出来,每袋足有五百克,温热的触感让他愣了愣——明明是刚从箱里取出,却带着微热。他不敢细究,麻利地剪开袋口,浓稠的粥液顺着剪刀刃流入锅中,皮蛋丁与瘦肉丝的香气瞬间迸,引得旁边的学徒咽了咽口水。

另一侧,李师傅正处理香菇青菜粥,拆箱时不小心蹭到箱角,露出里面的标签,上面“保质期六个月”的字样一闪而过,他只当是某种新式封装工艺,反手将标签按回布套里,专注地往锅里加清水。八口大锅依次倒入不同口味的粥:燕麦牛奶粥泛着乳白,红枣桂圆粥飘着甜香,海鲜粥里的虾仁、瑶柱清晰可见,杂粮粥则堆满了红豆、薏米、黑米,每一口锅都蒸腾着不同的香气,交织成令人垂涎的热气。

“火候都控制在文火!”沈砚走至灶台边,手背轻贴锅沿试了试温度,“粥本身就是熟的,加热到冒热气就行,别煮得太烂,影响口感。”说着,他拿起长柄木勺,对着一锅快要溢出的玉米粥轻轻搅动,勺底划过锅壁,带出细腻的粥糜,“像这样,每刻钟搅一次,防止粘锅。”

灶台旁的案几上,五个硕大的竹筐已摆放整齐,分别装着不同馅料的包子——猪肉大葱、青菜豆腐、香菇酱肉、萝卜粉丝、豆沙,都是真空包装,咬开一个小口便能看到饱满的内馅。王师傅负责蒸包子,他将包子一个个摆上竹制蒸屉,叠至三层高,再抬到灶台上方的蒸架上,蒸汽顺着蒸屉的缝隙往上冒,很快在屋顶凝结成水珠,滴滴答答地落在地面的青砖上。

“刘师傅,榨菜分装进小碟,每个碟子放两包,方便流民取用。”沈砚指向墙角堆叠的榨菜箱,三十个纸箱整齐码放,拆开后里面是独立小包装,金黄的榨菜丝透着鲜香。刘师傅领着两个学徒,用干净的陶碟分装,指尖捏起榨菜包时,能感觉到里面脆生生的质感,忍不住拆开一包尝了尝,咸香爽口,当即赞道:“世子寻来的这腌菜,比咱们王府腌的还够味!”

后厨外,沈砚抬手召来一名亲卫,语气沉厉且清晰:“去城南校场通知苏虎,让他即刻抽调五百士兵,在安置营旁搭设施粥棚——棚子要搭得宽敞,至少能同时容纳两千人排队,每棚配四张长桌、十把木勺,划分出八条领取通道,务必在巳时前搭建完毕!”

亲卫抱拳领命,转身策马疾驰而去。沈砚望着后厨内蒸腾的热气,又瞥了眼墙上的沙漏,眸色坚定——粥棚搭好,热食备好,正好能赶上流民清晨最饥饿的时刻,既解燃眉之急,也能借机稳住人心。

与此同时,靖安王府的后厨内,热气已浓得像化不开的雾,二十余名厨师各司其职,分装动作麻利到几乎出残影。灶台边,张师傅正用长柄铜勺舀粥——铜勺深入锅腹,舀起满满一勺皮蛋瘦肉粥,浓稠的粥液顺着勺沿缓缓流下,刚好装满一个粗陶碗,碗沿还点缀着两颗皮蛋丁。学徒们在旁排成队列,双手捧着叠起的陶碗递过去,张师傅舀粥的度精准得惊人,每碗粥不多不少,刚好七分满,避免运送时溢出。“每桶只装二十碗!”他头也不抬地叮嘱,学徒们随即用干净的粗布盖在木桶上,布角塞进桶沿,既能保温,又能防止灰尘沾染。八口锅对应八只木桶,桶身外侧用红漆写着粥品名称,“燕麦牛奶粥”的木桶旁,还特意多垫了层棉絮,生怕乳白的粥液变凉。蒸架旁,王师傅揭开蒸笼,白茫茫的蒸汽瞬间涌上来,带着包子的鲜香。他戴着厚布手套,飞快地将包子从蒸笼里取出——猪肉大葱馅的包子外皮金黄,捏褶处微微鼓起;豆沙馅的则透着淡淡的粉色,个头小巧圆润。士兵们递来内衬油纸的竹篮,王师傅按馅料分类摆放,每个竹篮装三十个包子,盖好后在篮沿贴一张小纸条,标注馅料种类。五个竹篮叠成一摞,由亲卫搬往后厨门口,整齐码放。墙角的案几上,刘师傅和学徒们正专注地分装榨菜。他们双手各捏一个小陶碟,飞快地从纸包里抽出两包榨菜放入碟中——榨菜包是金黄色的油纸封装,上面印着细密的花纹,捏起来脆生生的。陶碟一个个排列在长方形木托盘里,每个托盘放四十碟,摆满后,学徒们小心翼翼地捧着托盘,送到粥棚的指定区域,整齐地摆放在长桌上。“世子,第一批食物分装完毕,可送往粥棚!”管家快步走到沈砚身边禀报,沈砚抬眼望去,后厨门口已堆起数十个木桶和竹篮,热气从布缝里钻出来,香气飘得老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知道了。”沈砚颔,目光扫过后厨门口堆起的物资,随即转身走向书房方向,只留下一句简短的吩咐,“你们先将第一批送往粥棚,我去取第二批物资,继续按方才的规矩做,午时前务必再备出同等分量。”

亲卫们尚未反应过来,便见沈砚很快从书房方向返回,身后跟着两队推着推车的亲卫,每辆推车上都堆满了与先前一模一样的箱笼,依旧用厚布裹着,只隐约透出里面印着花纹的包装。“都搬到后厨来,动作轻些,别磕碰到了。”沈砚话音刚落,亲卫们便麻利地将箱笼卸下,后厨原本空旷的角落瞬间又被堆得满满当当,八口大锅旁刚空出的位置,很快又被新的粥箱、包子箱填满。

张师傅刚把最后一桶粥交给送粮的士兵,转头见又一批皮蛋瘦肉粥的箱笼被搬过来,忍不住愣了愣,随即搓了搓手笑道:“世子这物资可真充裕!”说着便上前拆开箱笼,真空粥袋滚落的触感依旧带着微热,他熟练地剪开袋口,将浓稠的粥液倒入刚清空的大锅中,文火再次燃起,锅内很快又蒸腾起热气。

王师傅那边,蒸笼刚空了一半,新的包子箱便被送到案边,他揭开箱盖,看着里面整齐码放的真空包装包子,戴上手套的手不停歇地往蒸屉上摆放——猪肉大葱馅的香气混着豆沙馅的甜香,再次弥漫在整个后厨。刘师傅则招呼学徒们继续分装榨菜,新的榨菜箱拆开后,金黄的油纸包装堆了半案,陶碟不够用,管家早已让人搬来新的摞在一旁,确保分装不耽误。

沈砚站在灶台旁,看着厨师们再次投入忙碌,指尖轻叩案几:“加快度,第一批送过去后,流民的胃口会被吊起来,第二批必须跟上,别让他们等急了生乱。”厨师们齐声应诺,舀粥的铜勺碰撞声、蒸屉的晃动声、拆箱的撕拉声交织在一起,比刚才更添了几分急促,却依旧井然有序。

沈砚抬手召来陆川,玄色劲装的袖口随动作扫过案边热气氤氲的粥桶,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陆川,去王府禀报父亲,就说粥棚、安置营均已就绪,可下令开城门迎流民进城了!”

陆川身着玄色甲胄,大步上前抱拳:“末将领命!”

“记住,”沈砚上前半步,指尖点了点陆川的甲胄肩甲,目光锐利如锋,“城门开启后,让秦风率部守在城门内侧,按‘男丁、妇孺、老弱’分三队引导,每队由十名士兵护送,直奔城南校场安置营,绝不准许流民在城内逗留闲逛。务必维持好秩序,若有滋事闹事者,先扣押再处置,切勿引混乱!”

“末将明白!”陆川轰然应诺,甲胄碰撞声清脆利落,转身时腰间佩刀擦过地面,留下一道细微的寒光,大步流星地朝着王府方向疾驰而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