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衍之数起卦法 > 第56章 永安城捷报沈伯山夫妻俩懵了(第3页)

第56章 永安城捷报沈伯山夫妻俩懵了(第3页)

沈砚跟着大军走进城门,看着楚昭雪持枪立在城楼上的身影,眼底闪过一丝赞许。周霆走上前来,虎头湛金枪往地上一戳:“世子,永安城已破!”

张清鸢也走了过来,双手剑上还沾着血,语气里带着笑意:“没想到楚昭雪你枪法这么准,一下就毙了王承宗。”

楚昭雪摸了摸鼻尖,有些不好意思:“之前在青狼岭,对付逃兵多了,这点准头还是有的。”

沈砚看着眼前投降的敌军,又望了望永安城内的街道,沉声道:“传我命令,全军进城后不得扰民,清点粮仓和武器库,安抚百姓,休整一日,明日启程,攻打下一郡!”

“喏!”士兵们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士气——拿下永安城,破云州十三郡的第二关已过,剩下的十一郡,仿佛也不再遥远。晨雾渐渐散去,阳光洒在永安城的城楼上,映着靖安军的旗帜,猎猎作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永安城内的街道上,硝烟还未完全散去,石板路上残留着零星的血迹和断裂的兵器。百姓们躲在自家门后,偷偷掀开一条缝往外看,眼神里满是惶恐——以往军队进城,难免会有抢掠之事,他们生怕这一次也躲不过去。

沈砚骑着马,玄鳞寒铁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凤翅镏金镋斜扛在肩,缓缓走在街道中央。他见百姓们畏畏缩缩的模样,抬手示意大军停下,翻身下马,对身边的周霆、张清鸢、楚昭雪吩咐:“先让弟兄们在城外营地休整,留一部分人进城维持秩序,再派哨岗守住各个路口,不许士兵擅自惊扰百姓。”

周霆立刻领命,握着虎头湛金枪转身吩咐:“周虎带五百步兵守城门,周豹带三百骑兵巡街,任何人不得私自进入百姓家中,违者军法处置!”

沈砚走到一户紧闭的门前,轻轻敲了敲门板:“老乡,我们是靖安军,已拿下永安城,不会惊扰百姓,你们可以出来了。”

门内沉默了片刻,才缓缓打开一条缝,一个白苍苍的老者探出头,见沈砚穿着盔甲却神色温和,身后的士兵也都站在街道两侧,没有丝毫抢掠的意图,才慢慢放下心来,对着街坊们喊道:“是好军队!大家别躲了!”

百姓们渐渐从家里走出来,有的还提着水桶,想帮着清理街道上的血迹。沈砚见状,召集军中将领和各队队长,站在街道中央,声音严肃却清晰:“今日进城,我定三条规矩,所有人必须遵守,违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军法处置!”

周围的士兵和百姓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沈砚。

“第一条,不得擅闯百姓宅院,不得抢掠百姓财物。”沈砚的目光扫过在场的士兵,“百姓们本就受战火牵连,我们是来保家卫国的,不是来祸害百姓的!若有人敢拿百姓一针一线,军法伺候!”

士兵们齐声应和:“是!”百姓们听到这话,脸上的惶恐又少了几分,有的甚至悄悄挺直了腰板。

“第二条,善待投降的敌军士兵。”沈砚继续说道,“他们中大多是被迫参军的百姓,只要放下武器,便不得再伤害。愿意回家的,给他们放干粮和路费;愿意加入靖安军的,登记在册,与我军士兵同等待遇,不得歧视!”

楚昭雪站在一旁,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她以前是山匪,最懂被迫入伙的滋味,这条规矩正好能收拢人心。降兵们听到这话,原本紧绷的身体也放松下来,有的甚至露出了感激的神色。

“第三条,全军将士不得饮酒闹事,不得滋扰妇女。”沈砚的语气更加严厉,“进城后,除了巡街和值守的士兵,其他人都在城外营地休整,不得擅自离队。若有人敢违反,轻则杖责五十,重则斩示众!”

这话说完,周围的百姓彻底放下心来,一个中年妇人甚至走上前,手里捧着一筐馒头:“将军,俺们也没什么好东西,这些馒头给弟兄们垫垫肚子吧。”

沈砚笑着接过,对妇人拱了拱手:“多谢老乡,我们有军粮,不过您的心意我们收下了。后续若百姓们有困难,比如房屋损坏、缺衣少食,都可以去城中心的哨岗找我们,我们会尽力帮忙。”

周霆立刻让人去安排:“张清鸢,你带亲卫去安抚百姓,登记受损的房屋;楚昭雪,你去处理降兵,按世子的命令放干粮和路费;周凌云、周凌峰,你们带人防备城内残余的敌军,确保百姓安全。”

众人领命而去,街道上渐渐热闹起来——士兵们帮百姓搬着被战火损坏的家具,降兵们拿着干粮排队登记,孩子们甚至敢凑到士兵身边,好奇地看着他们手里的武器。

沈砚站在街道中央,看着眼前的景象,眼底满是暖意。他知道,要破云州十三郡,不仅要靠武力,更要赢得民心。永安城是第二关,只要守住军纪,善待百姓,后续的路,定会好走许多。

夕阳西下时,永安城内已恢复了几分生机。百姓们在家门口挂起了灯笼,有的还主动给巡街的士兵送水。沈砚回到临时的主营帐,看着桌上百姓送来的馒头,对周霆笑道:“你看,民心这东西,只要用心,总能赢回来。”

周霆点头,虎头湛金枪靠在帐边:“世子说得是!有这样的军纪,别说十三郡,就算是再难的仗,咱们也能打赢!”

掌灯时分,负责统计户籍的文书捧着账簿走进主营帐,躬身道:“世子,永安城百姓数量已统计完毕,共计三千二百余户,一万一千余人,其中老弱妇孺占了六成,青壮年多被王承宗强征入伍,如今剩下的不足四成。”

沈砚正对着云州地图标注路线,闻言抬眸,指尖在账簿上轻轻点了点:“一万一千人……正好,让火头军多准备些吃食,今晚在城中心的空地上设席,让百姓们和士兵们一起吃顿饭。”

文书愣了愣,以为自己听错了:“世子,您是说……让百姓和士兵一起吃饭?”

“没错。”沈砚放下笔,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让张清鸢带亲卫去通知百姓,就说靖安军设宴,感谢他们配合守城,无分军民,人人有份。再让周霆传令,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他人都去空地集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文书领命退下后,楚昭雪正好掀帘进来,手里还拿着刚清点完的粮仓账簿:“砚哥哥,你让百姓和士兵一起吃饭?这是……”

“惯用手段。”沈砚笑了笑,起身往帐后走,“人心得靠暖,光靠军纪严明不够,一顿热乎饭,比说多少话都管用。你跟我来,去‘对接’点后方送来的特供物资。”

楚昭雪立刻会意,跟着他走到帐后——沈砚飞快摸出藏在甲胄内侧的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划过,空间“生鲜市”里的牛羊肉、蔬菜、火锅底料瞬间被勾选,订单提交的刹那,几个印着“军需特供”的木箱子悄无声息落在帐角。他没多停留,让人直接抬去炊帐,只嘱咐了句:“让老张头按老法子弄,分清汤和辣汤。”

火头军帐里,老张头看到木箱子里的东西,眼睛一亮,挥手让手下动作:“快!把清汤底料拆两包,先煮上葱姜;辣锅多放花椒,上次世子给的底料够劲,煮出来香得很!”手下士兵动作麻利,切肉的刀工均匀,串蔬菜的签子摆得整齐,连烤架上的炭火都早已烧得通红——显然不是第一次做,之前沈砚借着“后方调运”的名义送过几次物资,火头军早练熟了手艺。

张清鸢带着亲卫通知完百姓,路过炊帐时,被一阵浓郁的香味勾住脚步。她掀帘探头,见火头军围着几口大铁锅忙碌,锅里翻滚着红油,串好的羊肉在烤架上滋滋冒油,忍不住皱了皱眉:“这是在做什么?闻着倒奇怪。”

“是砚哥哥说的‘火锅’和‘烧烤’。”楚昭雪跟在后面,也凑过来看,眼神里满是好奇,“我以前在青狼岭只吃过煮肉干,从没见过这样煮的,还有那串在签子上烤的,倒新鲜。”

两人正说着,沈砚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两个空碗:“正好,你们俩还没尝过,一会儿试试。清汤锅适合你,昭雪,你要是敢吃辣,也能尝两口辣锅。”

城中心的空地上,几十口大铁锅早已架好,火光映得夜空泛红。百姓们起初怯生生的,直到火头军端出码得整齐的肉片、串好的蔬菜,才慢慢围拢过来。周虎拎着两串刚烤好的羊肉,塞给身边的老人:“老乡,尝尝!这肉嫩得很,比煮肉香多了!”

张清鸢站在锅边,看着沈砚用长勺从清汤锅里捞起一个丸子,递到她碗里:“先试试这个,没那么刺激。”她犹豫着咬了一口,丸子的鲜汁在嘴里散开,肉质软嫩,和平时吃的干肉完全不同,忍不住眼睛亮了亮:“这做法倒特别,比行军时的咸肉好吃多了。”

楚昭雪盯着辣锅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让沈砚给她盛了一勺,刚吃一口就被辣得吸气,却舍不得吐:“好辣……但好香!比我以前偷偷吃的野辣椒还够劲!”沈砚笑着递过一碗温水,张清鸢在一旁帮她扇着风,眼里带着几分无奈的笑意:“明知辣还吃,小心晚上胃疼。”

百姓们也渐渐放开了,老人守着清汤锅给孩子涮蔬菜,青壮年围着烤架抢肉串,连之前拘谨的妇人都敢主动问火头军:“大兄弟,这汤里放的是什么?怎么这么香?”

沈砚端着碗汤,站在人群外围,看着张清鸢被楚昭雪拉着尝烤串,两人一个皱眉说“有点焦”,一个点头说“正好”,忍不住勾了勾嘴角。楚昭雪吃够了,跑到他身边,还不忘追问:“砚哥哥,下次咱们还能吃这个吗?太好吃了!”

沈砚揉了揉她的头,语气笃定:“放心,以后想吃,一直都有。”他没多说背后的缘由,只望着眼前军民同席的热闹景象——藏在“军需特供”背后的秘密,会陪着他们一路拿下云州十三郡,这份暖人心的烟火气,永远不会断。

夜色渐深,空地上的笑声和香味飘得很远,没人再提战火,也没人再惧军装,一碗热汤、一串烤肉,就这么把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喜欢大衍启元请大家收藏:dududu大衍启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