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叶凡就醒了。
客栈的木窗没关严,风裹着点清晨的凉气钻进来,吹在脸上还挺舒服。他伸了个懒腰,从硬板床上坐起来,摸了摸怀里的钱袋——昨天从佣兵工会结的报酬还在,够支撑一阵子。
“先去打听报名的事儿。”
叶凡嘀咕了一句,简单洗漱了下。他还是穿那件洗得有点白的粗布长衫,袖口磨出了点毛边,看着跟街上普通的年轻人没两样——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推开门,客栈楼下已经热闹起来。
店小二正端着铜盆往厨房跑,看见叶凡就喊:“客官早啊!要不要来碗热粥?刚熬好的小米粥,配着酱菜吃,暖身子!”
“不了,赶路。”叶凡摆了摆手,脚步没停地出了客栈。
临渊城的清晨挺有烟火气。
街边的早点摊支起了棚子,油条在油锅里“滋滋”响,飘出的香味能飘一条街;卖豆腐脑的老汉推着小车,嗓子洪亮地喊:“热乎豆腐脑——咸甜都有嘞!”;还有几个挑着菜筐的农妇,蹲在街角跟早起的主妇讨价还价。
叶凡没急着走,先凑到一个卖包子的摊子前。
摊主是个胖乎乎的中年妇人,正忙着给客人装包子。
“大姐,问您个事儿。”叶凡递过去两个铜板,“要两个肉包。”
“好嘞!”妇人麻利地用油纸包好包子递过来,“小伙子想问啥?”
“您知道帝国学院招生的报名点在哪儿不?”叶凡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肉馅挺足,还冒着热气。
妇人眼睛一亮:“你说那个啊!昨儿城中心的公告栏刚贴了告示,好多年轻人都去看了!报名点好像在城东的英才馆,具体的你去公告栏瞅瞅就知道,写得可清楚了。”
“谢了大姐。”叶凡点点头,一边吃包子一边往南大街走。
路上又问了两个路人,都是差不多的说法。
走到南大街口,果然看见一堆人围着个大木牌——那就是临渊城的公告栏了。木牌有一人多高,上面贴着张泛黄的宣纸,字迹是用朱砂写的,看着就挺正式。
叶凡挤到跟前,仔细往下看。
内容跟昨天在酒馆听老佣兵说的差不多:帝国学院三年一度招生,面向全国二十岁以下、修为开元境以上的年轻人,三个月后在帝都天穹城进行正式选拔。
不过公告末尾多了条关键信息——各地级城市设初级报名点,先进行初步筛选,合格者推荐信,只有拿着推荐信才能去帝都。
“嘿,这骨龄测试严不严啊?我虚岁十九,实岁还差俩月,应该能过吧?”旁边一个留着寸头的少年跟同伴嘀咕。
“不好说,听说去年有个家伙差三天满二十,硬是被刷下来了。”同伴撇撇嘴。
旁边一个穿着短打的中年汉子叹了口气:“我家那小子,差俩月就满二十了,修为也到了开元境一重,可惜啊,赶不上这趟了。”
叶凡没再听他们议论,心里有了数——报名点在城东英才馆,得先去那儿过三关:骨龄、修为、基础天赋。
他转身往城东走。
临渊城挺大,从南大街到城东得穿过两条街。路上能看到不少跟他一样往城东去的年轻人,个个都带着股劲儿,有的成群,有的跟在家人后面,手里还拎着包袱,看样子是准备直接去测试。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终于看到英才馆的影子。
那是座挺气派的建筑,青砖墙,黑瓦顶,门口立着两尊石狮子,比临渊城的县衙还显档次。正门上方挂着块黑漆匾额,上面用金粉写着“英才馆”三个大字,看着就有股官味儿。
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得有二三十人,队伍旁边还站着两个穿着青色制服的人,应该是学院的执事。
叶凡赶紧过去排队。
他站在队尾,往前打量。
排在前面的大多是衣着光鲜的年轻人,有的穿锦袍,有的穿丝绸,腰间挂着玉佩,手里拿着折扇,一看就是出身不错的。有个穿宝蓝色锦袍的少年,身后还跟着两个仆从,一个拎着食盒,一个捧着茶水,仆从还时不时跟少年说:“少爷,您别急,前面就剩五个人了,一会儿测试肯定能过。”
还有个穿浅粉色衣裙的姑娘,攥着衣角,脸色有点白,小声跟旁边的丫鬟说:“我、我有点紧张,万一骨龄了怎么办?”
丫鬟赶紧安慰:“小姐您才十八,肯定没问题的!”
像叶凡这样孤身一人、穿着普通的,整个队伍里也就两三个。
排在叶凡前面的是个瘦高个少年,穿着粗布短褂,手里攥着个布包,看着挺拘谨。他回头看了叶凡一眼,小声问:“兄弟,你也是来报名的?修为多少啊?”
“开元境一重。”叶凡答道。
“跟我一样!”瘦高个眼睛一亮,“我叫林虎,从隔壁青风镇来的。你呢?”
“叶尘。”叶凡报了化名。
“叶尘兄弟,”林虎挠挠头,“你说这基础天赋测试难不难啊?我听人说要亮黄光以上才算合格,我之前在家试的时候,也就刚到黄光边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别担心,正常挥就行。”叶凡安慰了一句。
两人正说着,前面的队伍动了。
很快就轮到林虎。
只见一个站在门口的执事拦住他,声音挺严肃:“姓名,年龄,籍贯,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