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8:父母课堂
星星和宴宴就读的是一所顶级的私立幼儿园,以其开放的教育理念和个性化的关注着称。然而,再好的教育也无法完全规避孩子个性发展带来的“小麻烦”。
学期中的家长沟通日,洛星辞和顾宴一同出席。班主任是位经验丰富丶气质温和的女老师,她先高度赞扬了孩子们的优点——星星的逻辑思维和专注力远超同龄人,宴宴则拥有惊人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但随後,她也委婉地提出了观察到的“小问题”。
“星星非常优秀,但他似乎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组活动时很少主动与同伴交流,显得有些……孤僻。”老师斟酌着用词,“我们鼓励他多融入集体,感受合作的乐趣。”
“至于宴宴,”老师笑了笑,带着些许无奈,“她的想象力天马行空,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但有时候,课堂规则对她来说似乎形同虚设,想到什麽就做什麽,我们希望她能稍微建立一些规则意识,这对她未来的集体生活也有好处。”
回家的车上,气氛有些沉默。
洛星辞率先开口,眉头微蹙:“我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但方式是不是太一刀切了?星星喜欢安静思考有什麽不好?宴宴有创造力,为什麽非要被规矩束缚?保护孩子的天性更重要。”
顾宴手握方向盘,目视前方,语气平稳理性:“社会运行基于规则。星星需要学习协作,宴宴需要理解边界。适当的引导不是束缚,是让他们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适应环境?难道要把他们都变成流水线上的标准産品吗?”洛星辞有些不认同,“快乐和自由才是童年最宝贵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快乐不能建立在无视秩序的基础上。”顾宴反驳,“清晰的规则能带来更大的安全和自由。”
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大概是他们婚後少有的丶真正意义上的观念碰撞,无关对错,只因出发点不同——一个更偏向感性的守护,一个更侧重理性的规划。
僵持不下时,洛星辞忽然眼睛一亮,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既然我们谁都说服不了谁,那不如实践出真知?”他看向顾宴,嘴角勾起狡黠的弧度,“明天周六,我们交换角色。你用你的‘规则法’带他们两个,我尝试我的‘天性解放法’。看看效果如何?”
顾宴挑眉,对这个提议有些意外,但看着洛星辞跃跃欲试的表情,他点了点头:“可以。”
于是,周六一大早,“父母课堂”实验正式开始。
顾宴的“规则法”实践:
他制定了一张详细的日程表,精确到分钟,包括起床丶洗漱丶早餐丶阅读丶户外活动丶午餐丶午休丶手工丶自由活动等。每一项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结果:星星对此适应良好,甚至觉得井然有序很舒服。但宴宴苦不堪言,在规定时间内画不完她想画的复杂城堡,想多玩一会儿滑板车也被时间限制打断,小嘴撅得能挂油瓶,最後在“自由活动”时间因为憋得太久,彻底放飞,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顾宴看着一片狼藉的游戏房和眼泪汪汪的女儿,眉头拧成了结。
洛星辞的“天性解放法”实践:
他宣布:“今天没有规则!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在安全前提下)”
结果:宴宴欢呼雀跃,立刻投入到她的“巨型壁画”创作中(墙壁遭殃)。星星一开始有些无所适从,在洛星辞的鼓励下,也开始研究他感兴趣的电学实验套装(拆了三个遥控器,未能复原)。家里瞬间变成了创意(灾难)现场,零食包装满地,午睡时间宴宴兴奋得根本睡不着,下午四点多就开始因为过度疲劳和糖分摄入过量而闹脾气。
傍晚,两位“实验员”看着一个因为规矩被打破而焦躁疲惫丶一个因为过度放纵而吵闹不休的孩子,以及如同被飓风席卷过的家,面面相觑,都在对方脸上看到了同样的疲惫与……恍然。
洛星辞瘫在沙发上,有气无力:“我错了……完全没规则好像也不行。”
顾宴揉着眉心,看着怀里终于睡着的宴宴,低声道:“我的方法,也过于僵化了。”
这一刻,他们明白了对方的苦心,也看到了自己方法的局限性。
晚上,孩子们睡熟後,两人在书房进行“战後总结”。
“也许,”洛星辞靠在顾宴身上,总结道,“不是在‘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里二选一。”
“嗯,”顾宴揽着他,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他的头发,“需要在‘爱’与‘规矩’之间,找到一个属于我们家的丶动态的平衡点。”
他们达成共识:尊重星星喜欢秩序的天性,但也鼓励他尝试合作;保护宴宴的创造力,但通过有趣的方式(比如游戏规则丶故事里的约定)让她慢慢理解必要的边界。
危机解除,家庭氛围重回和谐。
洛星辞打了个哈欠,慵懒地戳了戳顾宴的胸口:“顾老师,今天这堂‘父母课堂’,学费怎麽算?”
顾宴低头,捕捉到他眼底的狡黠,眸光一暗,顺势将人打横抱起,声音低沉而危险:“学费?肉偿。”
然而,就在卧室门关上的瞬间,客厅角落里,星星遗忘在沙发上的那个被他拆开又勉强组装回去的旧遥控器,指示灯忽然微弱地丶极不稳定地闪烁了几下,屏幕也跟着亮起又熄灭,最後彻底暗了下去。
星星明天早上发现他心爱的(虽然被拆过)遥控器彻底坏了,是会冷静地分析原因,还是会……第一次因为心爱之物损坏而表现出失落甚至小脾气呢?
这个小小的意外,似乎预示着,在“爱”与“规矩”的平衡之外,养育孩子的过程,永远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