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嫁给周涛半年后,才现和我同床共枕的,可能不止他一个。
这件事的开端,简单得让人后背凉——他总在深夜独自说话,好像床边坐着个我看不见的人。
那天晚上,我被尿意憋醒。卧室里一片漆黑,只有空调运转的微弱声响。我习惯性地伸手摸向旁边,却摸了个空。周涛不在床上。
卫生间方向没有光,整个房子静得可怕。我轻手轻脚地下床,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悄悄推开卧室门。
客厅的窗帘没有拉严,月光透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条苍白的光带。周涛就背对着我,坐在光带边缘的沙上。他的侧影在昏暗中很清晰。
“我知道你累了,”他低声说,声音温柔得陌生,那是他刚追我时才会用的语调,“再坚持一下,很快就好了。”
我僵在原地,心跳如擂鼓。他在跟谁说话?
一阵沉默,只有我自己的呼吸声。他微微侧头,仿佛在倾听。
“别这么说,”他叹了口气,伸手在空中做了个抚摸的动作,那里空无一物,“我怎么会嫌你麻烦?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
我的血都凉了。他那种专注的神情,分明是在和某个具体的人交流。可沙上除了他,什么都没有。
我屏住呼吸,慢慢退回卧室,轻轻关上门,躺回床上假装睡着。几分钟后,我听见极轻的脚步声,周涛小心翼翼地躺回我身边,呼吸平稳,像从未离开过。
第二天吃早饭时,我装作随意地问:“你昨晚是不是做噩梦了?我好像听见你说话了。”
周涛正在剥鸡蛋的手顿了顿,抬头对我笑了笑,眼下的乌青很明显:“吵醒你了?可能最近工作压力大,有点梦游。”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公司最近确实在搞竞聘。但我无法忘记他当时那种温柔又疲惫的语气,还有那个对着空气的抚摸动作。
从那天起,我开始留意他。周涛是个文员,性格内向,朋友不多,社交简单。
我们的生活轨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每当深夜,他偶尔会离开床铺,坐在客厅沙上,进行那些单向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对话。
“今天她做的菜,合你口味吗?”
“再等等,现在还不是时候。”
“我知道你受委屈了……”
那个“你”,似乎无所不在,像个沉默的幽灵,盘踞在我们生活的缝隙里。更让我恐惧的是,周涛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脸色越来越差,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亢奋。
更让我恐惧的是,每天我醒来,逼里总是湿漉漉的。
我开始在家里寻找蛛丝马迹。检查他的手机,除了工作群就是和我的聊天记录。翻看他的物品,没有异常。这个家干净得仿佛那个“它”只存在于周涛的脑子里。
直到那个周五晚上。
周涛加班,我一个人在家看电视。遥控器掉进沙缝隙,我伸手去掏,指尖触到一个硬硬的、冰凉的东西。我费力地把它抠出来,是一个小小的、边缘光滑的黑色鹅卵石,上面用红色的颜料画着一个极其古怪的符号,像一只闭着的眼睛。
这东西透着一股说不出的邪气。我把它放在茶几上,盯着看了很久,心里毛。周涛什么时候放的?为什么放在沙缝里?那个符号是什么意思?
晚上周涛回来,我假装收拾沙垫,观察他的反应。他看到那个暴露在外的鹅卵石时,眼神骤然一变,几乎是扑过来,一把将石头攥在手心。
“这是什么?”我问,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只是好奇。
“没什么,路边捡的小石头,觉得好看就带回来了。”他语气生硬,把手背在身后,指节因为用力而白。
“上面的图案挺特别的。”
“瞎画的。”他转身走进书房,锁上了门。
他在撒谎。那种慌乱和掩饰,绝不是对待一块普通石头的态度。那个“它”,或许和这块石头有关。
接下来的几天,周涛的行为越怪异。他吃饭时会突然停下筷子,对着旁边的空位露出歉意的微笑。看电视时,他会把遥控器放在中间,好像真的有人在和他争抢频道。夜里,他独白的次数越来越频繁。
恐惧像藤蔓一样缠绕住我。我尝试和他沟通,问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总是用工作压力来搪塞,眼神却躲闪着,飘向我的身后,仿佛那个“它”就站在那里,无声地警告他闭嘴。
我快要被这种无形的压力逼疯了。这个家不再安全,每一个角落都可能藏着那个我看不见的“房客”。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
转折点生在一个周三的凌晨。
我突然惊醒,不是被声音吵醒,而是一种强烈的被注视感。卧室门虚掩着,一道狭长的黑影站在门缝外,一动不动。
是周涛。他就那么站着,面向床的方向。月光从客厅窗户透进来,勾勒出他僵直的轮廓。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能感觉到那道视线,冰冷、专注,甚至带着一丝……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