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活佛济公第四部免费版 > 第37章 元宵蛊音(第1页)

第37章 元宵蛊音(第1页)

正月十四的钱塘县早已被元宵的热闹裹住,街头的灯笼串成了火龙,卖糖画的小贩抡起勺子,糖浆在青石板上淌出飞禽走兽的模样,甜香混着煮元宵的糯米气,飘满了整条街。济公披着半旧的袈裟,挤在人群里,手里攥着个刚买的芝麻元宵,烫得直跺脚,却舍不得松口。

“师公!师公!”必清和尚举着个兔子灯笼,从人群里钻出来,灯笼穗子上还沾着糖渣,“城东的‘玲珑阁’出事了!老板娘说她家的琵琶成了精,半夜自己响,还唱些让人落泪的曲子!”

济公把最后一口元宵咽下去,舔了舔嘴唇:“琵琶成精?怕是有人在弦上藏了心思。”话音刚落,广亮和尚扛着药箱,喘着粗气追上来,袈裟上沾着不少灯笼纸:“济公!不好了!玲珑阁的乐师张老栓,今早抱着琵琶跳河了!捞上来的时候,手指还死死勾着琴弦,脸上全是眼泪!”

三人挤开看热闹的人群,往玲珑阁赶。刚到巷口,就听到一阵呜咽的琵琶声,调子悲切得让人揪心,几个路过的妇人听得红了眼眶,甚至有个老汉抹着眼泪,差点往墙上撞。“不好,是‘催泪蛊’!”济公脸色一沉,掏出破蒲扇猛扇,扇面上的“佛”字闪过金光,琵琶声顿时弱了几分。

玲珑阁里乱作一团,老板娘柳二娘瘫坐在地上,哭着抓头:“都怪我!昨天从旧货市场买了把旧琵琶,晚上就听见它自己响,张老栓说要帮我调弦,结果今早……就没了!”她指着墙角的琵琶,琴身是深褐色的老木,琴弦泛着暗哑的光,琴头刻着个“苏”字,还沾着几滴未干的泪痕。

济公走过去,指尖刚碰到琴弦,就猛地缩回手——琴弦上缠着细密的怨气,像无数根细针,扎得人指尖麻。“这琵琶是‘断弦琵琶’,前朝名妓苏怜儿的遗物。”他沉声道,“苏怜儿当年为情所伤,抱着这把琵琶跳河自尽,怨气附在琴上,谁要是弹它,就会被勾起伤心事,最后寻短见。”

柳二娘吓得脸都白了:“可……可昨晚没人弹它啊!它自己就响了!”

“不是它自己响,是有人用‘控音术’操控它。”济公目光扫过琴身,在琴腹的位置现了个细小的孔洞,里面塞着半片干枯的蛊虫翅膀,“这是‘音蛊’的翅膀,能借着琴声散播怨气,操控人的情绪。卖你琵琶的人是谁?”

“是个穿青衫的男子,说这琵琶是祖上传的,急用钱才卖。”柳二娘回忆道,“他左眼下方有颗黑痣,说话时总摸袖口。”

“是‘蛊师’马五!”必清突然喊道,“前阵子他在城西用蛊虫害人,被师公教训过,没想到躲了这么久又冒出来了!”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骚动,一个穿蓝布衫的青年被人架着进来,嘴里胡言乱语,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把琵琶:“让我弹弹……弹完这曲就解脱了……”青年是隔壁茶铺的伙计,早上听了琵琶声,就变得疯疯癫癫,非要抢琵琶。

济公立刻掏出银针,扎在青年的人中穴上,又往他嘴里塞了颗“伸腿瞪眼丸”。青年打了个哆嗦,终于清醒过来,后怕地说:“刚才好像有个女人在我耳边哭,说活着没意思,让我跟她走……”

“马五肯定还在附近,他要靠琵琶声收集人的怨念,养他的音蛊。”济公站起身,“必清,你带柳二娘去县衙报官,让捕头封锁巷口;广亮,你跟我去找马五,再晚就来不及了!”

两人循着琵琶声的余韵往城西走,越往前走,空气中的怨气越重。在一处废弃的戏台前,马五正坐在台中央,怀里抱着把一模一样的断弦琵琶,手指在琴弦上拨动,周围围了十几个百姓,个个眼神呆滞,脸上挂着泪痕,像提线木偶一样往前走。

“马五!你竟敢用蛊虫害人!”广亮举起禅杖大喝。

马五停下拨弦的手,转过头,左眼下方的黑痣格外显眼:“济公活佛,别来无恙。这苏怜儿的怨气真是好东西,只要收集够一百人的怨念,我的音蛊就能大成,到时候整个钱塘县的人都得听我指挥!”他手指一动,琴弦再次响起,这次的调子更悲,连广亮都忍不住红了眼眶,握着禅杖的手微微抖。

“孽障!”济公猛地扇动蒲扇,金光打散了周围的怨气,“苏怜儿的怨气是悲,不是恶,你却用它来害人,不怕遭反噬吗?”

马五冷笑一声:“反噬?我早就给琵琶喂了蛊,它现在只听我的!”他猛地加重力道,琴弦“铮”地断裂一根,一个穿红衣的女子虚影从琴身中钻出来,正是苏怜儿,她双目空洞,嘴角淌着血泪,直直冲向济公。

“苏姑娘,你是被他操控的!清醒点!”济公大喊,将佛珠掷向虚影,金光缠住她的身形。虚影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清明,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转向马五,凄厉地尖叫起来。

原来马五不仅操控她的怨气,还挖了她的坟,取了她的骸骨磨成粉,混在琴弦里,让她永世不得生。苏怜儿的怨气彻底爆,红衣猎猎作响,无数黑气从她身上涌出,缠住马五的琵琶,琴弦一根根断裂,出刺耳的声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马五没想到虚影会反水,吓得起身要跑,广亮趁机挥起禅杖,一下将他打倒在地:“还想跑!”

此时,必清带着捕头赶来,将马五牢牢绑住。马五不甘心地嘶吼:“我没输!音蛊还在!它会替我报仇的!”

济公走到断裂的琵琶前,掏出“伸腿瞪眼丸”碾碎,撒在琴身上:“苏姑娘,你的骸骨我会重新安葬,马五也会受到惩罚,安心去吧。”苏怜儿的虚影对着济公深深一拜,化作点点金光消散在空气中。

被迷惑的百姓也渐渐清醒,纷纷对着济公磕头道谢。柳二娘捧着那把断弦琵琶,红着眼眶说:“活佛,这琵琶……该怎么处理?”

“把它送到灵隐寺,在佛前供奉七日,度苏姑娘的亡灵。”济公说,“以后别买来历不明的旧物件,有些东西藏着的不是念想,是执念。”

处理完戏台的事,已是黄昏。街头的灯笼越亮了,煮元宵的香气也更浓。广亮揉着肚子:“济公,折腾了一天,咱是不是该回寺里吃元宵了?方丈说伙房煮了芝麻、豆沙两种馅!”

济公却摇着头,指向城外的方向:“先去给苏怜儿找块坟地,她漂泊了这么久,得有个安稳的归宿。”

柳二娘主动说:“我家有块地在城郊,风景好,就让苏姑娘葬在那吧,以后我常去看她。”

众人跟着柳二娘来到城郊,捕头派人挖了坟坑,济公念了段往生咒,将装着苏怜儿骸骨粉末的布包放进坑里。柳二娘在坟前摆了碗元宵,轻声道:“苏姑娘,以后每年元宵,我都给你送好吃的来。”

返回灵隐寺时,月亮已经挂上树梢。寺里张灯结彩,小和尚们正提着灯笼玩耍,方丈站在大雄宝殿门口等候,见济公回来,合十道:“济公,此次你化解了苏怜儿的怨气,又擒住了蛊师,真是功德无量。今晚的元宵,为师特意让伙房多煮了些。”

济公嘿嘿一笑,跟着方丈走进禅房。禅房里摆着一大碗元宵,芝麻馅的流着糖心,香气扑鼻。广亮拿起勺子就往嘴里送,烫得直咧嘴,却舍不得吐;必清则给济公盛了一碗,小心翼翼地吹凉。

“师公,您说明天元宵灯会,还会有怪事生吗?”必清问道。

济公咬开元宵,甜香在嘴里散开:“说不准。但只要有贫僧在,就不会让妖邪坏了百姓的热闹。”他拿起破蒲扇,扇了扇风,眼中满是笑意。

夜深了,灵隐寺的钟声在寂静的夜里回荡,与街头的琵琶声、笑声交织在一起。钱塘县的百姓们忙着挂灯笼、备元宵,柳二娘的玲珑阁重新开了张,新换了把琵琶,弹出的调子欢快明亮。

济公站在禅房的窗前,望着天边的明月,嘴里哼着小调:“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他知道,这世上还有许多冤屈等着化解,还有许多邪祟等着铲除,但只要他的破蒲扇还在,佛珠还在,就会一直走下去,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窗外的灯笼晃出温暖的光,元宵的甜香飘进禅房。济公打了个哈欠,躺到床上,很快就响起了呼噜声。在他的呼噜声中,灵隐寺睡得格外安稳,就像被他守护的钱塘县一样,在元宵前夜的静谧里,静静等待着灯会的热闹。

第二天一早,元宵的阳光洒进禅房。济公被敲门声吵醒,打开门一看,柳二娘带着百姓们送来的元宵,堆了满满一桌子:“活佛,祝您元宵快乐!这是我们亲手包的,您尝尝!”

济公笑着拿起一个元宵,塞进嘴里:“好吃!大家快去灯会吧,别耽误了热闹!”

百姓们欢欢喜喜地走了。广亮和必清凑过来,看着桌子上的元宵,眼睛都亮了:“师公,我们也去灯会逛逛吧!听说今年有猜灯谜,猜中了有糖画!”

济公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走!去看看钱塘县的热闹,比啥都强!”

三人提着灯笼走出灵隐寺,街头早已人山人海。孩子们追着灯笼跑,小贩们吆喝着卖糖画,琵琶声、笑声、猜谜声混在一起,满是烟火气。济公蹲在糖画摊前,指着最大的龙形糖画:“老板,给贫僧来一个!”

阳光洒在他的袈裟上,暖融融的。毕竟,他是济公,是那个鞋儿破、帽儿破,却最爱看百姓热闹的活佛。

喜欢活佛济公第四部请大家收藏:dududu活佛济公第四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