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的晨钟刚过三响,济公就扛着破蒲扇,蹲在山门口的老槐树下啃油条。油花顺着嘴角往下滴,他却浑然不觉,眼睛直勾勾盯着山路上那抹匆匆而来的青色身影——来人身形消瘦,背着个半旧的药箱,腰间挂着枚铜铃,走一步,铃儿就“叮铃”响一声,声音清越,却透着股说不出的愁绪。
“哎哟喂,这不是赛华佗的高徒青枫小大夫嘛!”济公把最后一口油条塞进嘴里,抹了把油嘴,摇着蒲扇迎上去,“大清早的往灵隐寺跑,莫不是你那药庐里的甘草片又被偷了?”
青枫停下脚步,眉头拧得紧紧的,手里的药箱都在颤:“济颠大师,不是药的事……是我师父,我师父他不对劲!”他话音刚落,腰间的铜铃突然“叮铃铃”乱响,铃身泛着淡淡的青光,像是在预警。
济公眯起眼,盯着那枚铜铃,蒲扇一收:“哦?赛华佗行医几十年,救人无数,能有啥不对劲?莫不是他那‘活死人肉白骨’的药方,被阎王拿去当菜谱了?”
“大师别开玩笑了!”青枫急得额角冒汗,拉着济公就往山下走,“三天前,师父去西郊古月寺给方丈看病,回来后就变了个人。以前他总说‘医者仁心,见死不救枉为医’,可这几天,他连门都不出,有人来求药,他要么闭门不见,要么就扔出几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连脉都不肯诊!”
两人说着,就到了山下的“济世堂”药庐。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哐当”一声脆响,像是药罐摔在了地上。青枫急忙推门进去,只见赛华佗背对着门站在药柜前,须凌乱,身上的青布长衫皱巴巴的,手里攥着个黑漆漆的木盒,指节因为用力而白。
“师父!”青枫喊了一声,赛华佗猛地回头,眼里布满血丝,像是几夜没合眼,看到济公,他眼神闪了闪,急忙把木盒往身后藏,“济颠?你来干什么?”
“来给你看看病啊!”济公大摇大摆走到屋里,拿起桌上的药碗闻了闻,“啧啧,黄连配苦艾,这药喝下去,怕是比失恋还苦。赛华佗啊赛华佗,你这是给自己治病,还是给心找罪受?”
赛华佗脸色一变,把木盒往桌上一摔:“我没病!不用你管!”木盒打开,里面放着枚和青枫腰间一模一样的铜铃,只是这枚铜铃锈迹斑斑,铃身刻着的“古月”二字,已经快要看不清了。
济公盯着两枚铜铃,蒲扇轻轻一摇,两枚铜铃突然同时“叮铃”作响,青光交织,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古月寺的铜铃,一青一锈,一喜一愁,”济公摸了摸下巴,“赛华佗,你去古月寺,到底见了啥?”
赛华佗身子一僵,眼神飘向窗外,声音低沉:“没见啥……就是给方丈诊完脉,在寺里的后院转了转,看到了这枚铜铃,想起了点旧事。”
“旧事?”济公拿起锈迹斑斑的铜铃,指尖拂过铃身的锈迹,“是二十年前,古月寺那场大火的旧事?是那个叫‘素心’的尼姑,为了救你,葬身火海的旧事?”
“你怎么知道!”赛华佗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像是被人揭开了最痛的伤疤。青枫站在旁边,听得一头雾水:“师父,素心是谁?二十年前的大火又是怎么回事?”
赛华佗叹了口气,坐在椅子上,眼神变得悠远:“二十年前,我还不是什么赛华佗,就是个四处漂泊的游医。那年冬天,我路过古月寺,得了风寒,是素心师父收留了我。她不仅懂医术,还会制铜铃,说铜铃能安神,能驱邪。我们一起给山下的百姓看病,一起在寺里种药草,她还说,等我医术学成,就跟我下山,开一家药庐,救更多的人……”
他拿起那枚锈铜铃,指尖轻轻摩挲:“可没想到,那年腊月,寺里走水,火从藏经阁烧起,很快就蔓延到了后院。我当时被困在禅房,是素心师父冲进来,把我推了出去,自己却……”赛华佗的声音哽咽了,“我出去后,想回去救她,可火太大了,根本进不去。我只看到她手里攥着这枚铜铃,喊着我的名字,最后被浓烟吞没……”
“后来呢?”青枫追问,眼里满是同情。
“后来,我就离开了古月寺,誓要学好医术,完成她的心愿。”赛华佗苦笑一声,“我治好了很多人,得了‘赛华佗’的名号,也开了这家济世堂,可我总觉得,我欠她的,一辈子都还不清。这次去古月寺,方丈说后院翻修,挖出了这枚铜铃,我一看到它,就想起了素心师父,想起了她当年的话……”
济公突然笑了,摇着蒲扇:“哎哟喂,赛华佗啊赛华佗,你这脑子是被药熏糊涂了?素心师父救你,是希望你好好活着,好好救人,不是让你对着枚铜铃唉声叹气,连门都不出啊!”
“可我……”赛华佗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一个村民慌慌张张跑进来:“赛华佗大夫!不好了!山下张阿婆突然晕倒了,脸色青,气息奄奄,您快去看看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赛华佗身子一震,下意识就要起身,可手刚碰到药箱,又停住了,眼神复杂地看着桌上的铜铃。
“师父!”青枫急了,“张阿婆平时最疼我们,她现在有危险,您怎么能犹豫啊!”
济公拍了拍赛华佗的肩膀,蒲扇一指桌上的铜铃:“你看这枚锈铃,铃身虽锈,可铃心未锈;素心师父虽去,可她的心意未去。她当年救你,不是让你活在愧疚里,是让你带着她的心意,继续救人。你要是不去,不仅对不起张阿婆,更对不起素心师父!”
赛华佗浑身一震,像是被点醒了。他猛地拿起药箱,眼神变得坚定:“走!去看看张阿婆!”
几人快步赶到张阿婆家,只见张阿婆躺在炕上,脸色青,嘴唇紫,气息微弱。赛华佗立刻放下药箱,拿出银针,指尖翻飞,很快就扎在了张阿婆的几处穴位上。他手法娴熟,眼神专注,完全没了刚才的犹豫和愁绪。
青枫在一旁帮忙,递药、擦汗,忙得不可开交。济公蹲在门口,摇着蒲扇,看着屋里忙碌的身影,嘴角露出了笑容。
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张阿婆慢慢睁开了眼睛,气息也平稳了许多。她看着赛华佗,虚弱地笑了:“华陀啊……辛苦你了……”
“阿婆,您别说话,好好休息。”赛华佗温和地说,又给张阿婆开了个药方,叮嘱青枫抓好药,煎好送来。
从张阿婆家出来,天已经快黑了。夕阳西下,把天边染成了一片橘红色。赛华佗手里攥着那枚锈铜铃,眼神平静了许多。
“济颠大师,谢谢你。”他对着济公拱了拱手,“若不是你点醒我,我恐怕还在钻牛角尖,耽误了救人。”
济公摆了摆手:“哎哟喂,谢我干啥?要谢就谢素心师父,谢你自己心里的那点仁心。你记住,医者仁心,不是说说而已,是要落到实处,救一个人,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青枫突然指着赛华佗手里的铜铃,惊讶地说:“师父!你看!铜铃亮了!”
众人低头一看,只见那枚锈迹斑斑的铜铃,竟然慢慢褪去了锈迹,露出了里面锃亮的铜色,铃身刻着的“古月”二字,也变得清晰起来。更神奇的是,铜铃突然“叮铃”响了一声,声音清越,像是素心师父的笑声。
赛华佗愣住了,眼里泛起了泪光。他轻轻摇了摇铜铃,铃声悠扬,飘向远方,像是在回应着什么。
“素心师父,你看到了吗?我会好好救人,好好活着,完成我们的心愿。”他轻声说,语气里满是坚定。
济公笑了,摇着蒲扇,哼着小调:“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他走在前面,赛华佗和青枫跟在后面,铜铃的“叮铃”声,伴着他们的脚步声,在夕阳下,谱成了一温暖的歌。
回到济世堂,赛华佗把两枚铜铃挂在了药庐的门口。风一吹,铜铃就“叮铃叮铃”响,声音清脆,像是在提醒着他,医者仁心,不忘初心。
从那以后,赛华佗又变回了以前那个热情开朗的“赛华佗”,每天早早开门,给百姓看病,偶尔还会带着青枫去古月寺,看看方丈,看看那片曾经留下过回忆的地方。只是每次去,他都会带着那两枚铜铃,像是带着素心师父的心意,一起守护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济公依旧每天在灵隐寺山门口啃油条,偶尔会来济世堂蹭杯茶喝。每次看到赛华佗忙碌的身影,听到门口铜铃的响声,他都会笑着说:“哎哟喂,赛华佗啊,你这药庐的铜铃声,比灵隐寺的钟声还好听!”
赛华佗也会笑着回应:“那是自然,这铜铃里,藏着最真的心意,最暖的仁心。”
月光洒在济世堂的门口,两枚铜铃在风中轻轻摇曳,铃声悠扬,飘向远方,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关于爱、关于坚守、关于仁心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会随着铜铃的响声,一直流传下去,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喜欢活佛济公第四部请大家收藏:dududu活佛济公第四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