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遇见熊瞎子装死
迟云臣托刘权在村里找了个“参把头”。
在这一带,进山采参必须拉帮结夥,形成一个完整的队伍,而“把头”在其中起着引领的关键作用。
“老把头”并非指年龄最长者,而是整个队伍中最富经验的人。茫茫群山充满未知,“把头”的任务就是带领队伍找到人参,并且安全返回。
白山的野生中药材曾经养活了附近一代又一代的居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中那些珍贵的中草药越来越难寻觅,不再像过去那样随便扣扣挖挖就能轻易得到,靠山吃山的人们也纷纷另谋出路。
如此一来,掌握寻参挖参技巧的“参把头”更是一人难求。
好在刘权找到了前些年有名的“参把头”。老人家年过七十,腿脚已然不好,早不能上山下水了。最後经过刘权苦苦哀求,老人家才委托自己的儿子替他走这一趟,毕竟迟云臣开出的“劳务派遣费”还算可观。
迟云臣所说的急事便是上山挖野山参。上个月迟宏达来了一趟,帮迟云臣处理了一些事情,结束後提到下一个课题想研究人参皂苷在人工养殖和野生人参中的含量区别,可市面上买到的野山参经常是假货,实验後的数据没有参考价值。
老爷子提了好多次,迟云臣便满口答应帮忙找野山参。对常常往返于白山的迟云臣来说,寻找野山参确实比在实验室闭门造车的教授容易得多。
人参采收季节在秋天,而且迟宏达也不急着要,这事就一直耽搁下来。
直到现在,迟云臣闲了下来,天气也逐渐转冷,又经白夏如提醒,他才意识到再不动身就进不了山了,于是赶忙开始准备。
科技快速发展,如今进山已经不用像过去那样夜观天象。他们直接提前几天看好天气预报,挑了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迟云臣约上好容易求来的“参把头”,定好了出发时间。
天刚亮,他们就在山脚下集合。迟云臣带着方芩,又硬拉上不情不愿的刘权,和“参把头”组成了四人小队伍。
库山的居民大多沾亲带故,也不知是怎麽排的辈分,他们跟着刘权一起称呼“参把头”为六叔。
六叔五十岁左右,能用壮实来形容,那是常年干农活练就的结实体魄,身材近乎五五分,健壮的上肢显得他下半身的存在感没那麽强。六叔脾气似乎不太好,不爱说话,从见面开始就冷着脸,迟云臣问一句他才回一句。
他们没有直接进山,而是先在山脚进行了简单的祭拜。早年间进山寻参,都要杀猪宰羊用来祭祀山神,以求保佑路途安全丶采参过程顺利。现在虽然过程简略了许多,不再需要繁琐的步骤,但形式依旧不可或缺。迟云臣前一晚特意准备好一只红公鸡带来,学着六叔的样子,恭恭敬敬地下跪磕头。
祭拜完成後,太阳已然升起,金色的阳光洒下,四面八方顿时响起虫鸣鸟叫。
六叔看了看眼前的山路,语气不明地说:“快走吧。不管能不能采着,必须在天黑之前下山。这山里温差太大,你们这些城里老板可受不住。”
他们只定了一天的行程,如此急迫的时间给采参增加了不少难度。
“对。”刘权附和道,“如果找不到,我可以托老乡买点,虽然比不上现采的,肯定也比迟老师买到的强。”
迟云臣点头称是,而後贴近身旁的方芩,细心嘱咐:“胳膊腿儿都挡好,再热也别露出来,山里的蚊虫蛇蚁多的很……”
话还没说完,一通电话打了过来。
“净制设备厂家领导来了,他说要当面赔不是……这位坐了三个小时飞机特意过来的,你不露面恐怕不太好。”白夏如焦急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迟云臣一脚还没迈进山里,就被白夏如这通电话硬生生拉回了钢筋水泥。原本的计划就此被打乱。
六叔的时间他们反复约了几次才定下来,如果这次不去,再找他就费劲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和刘权简单交代了几句,白山的原始森林不比开发过的景区,一切都是未知。他若是不去,刘权这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不用他担心,但方芩自小在平原长大,他得对员工的安全负责,自然多担心一点。
他甚至动了些让方芩跟他回去的念头,但是他能看出来,方芩知道要进山後,表现是前所未有的积极,他很期待这趟冒险。
他若是要求方芩和他回去,按他的性子一定欣然同意,但最後还是会满腹遗憾。
说话间他看向一旁的方芩,正在盯着一颗大树凸出的树皮放空。他交代完刘权,而後走到他身边,反复叮嘱。
“跟紧他们,千万别乱跑。”
“走路看好脚下,山里有的路看着没问题,脚踩下去可能都是空的。”
“一定要在天黑前回来!”
方芩点点头。
“走不走了?”六叔在远处不耐烦地喊了一嗓子。
方芩从迟云臣身边跑开,跑了几步,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忽然站定,冲着迟云臣大声说:“不用担心,我大学进山实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