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儿东头的老张家,前些日子出了件邪门事儿。
张明勇和他媳妇儿王正琴是村里有名的勤快人,虽说日子不算富裕,但靠着几亩地和偶尔外出打零工,小日子倒也过得去。他们家住的是祖传的老屋,青砖灰瓦,有些年头了,屋里总是阴凉阴凉的,即便是盛夏时节,也透着一股子凉气。
那天是农历七月十三,离鬼节还有两天。张明勇从镇上干活回来,手里拎着个旧布袋,脸上带着几分酒意,走路摇摇晃晃的。
“死鬼,又喝这么多!”王正琴正在院里喂鸡,见他这样,忍不住骂道。
张明勇嘿嘿一笑,凑过去想搂她:“我的小骚货,今儿个可是挣了大钱,老板结了工钱,还多给了二百块呢。”
王正琴推开他满身酒气的身体,眼睛却亮了起来:“真多了二百?没骗我?”
“哪能骗你呢!”张明勇从兜里掏出一沓钞票,塞到媳妇手里,又神秘兮兮地举起那个旧布袋,“还有好东西呢!”
“啥东西?”王正琴接过布袋,感觉里面软乎乎的。
“镇上有个老李头,家里多余的寿衣,全新的,绸缎的!说是便宜处理,我就买下来了。你摸摸,料子多好!”
王正琴一听是寿衣,顿时像被烫了手似的把布袋扔在地上:“你个缺心眼的!死人的衣服往家拿?快给我送回去!”
张明勇不乐意了,捡起布袋:“你懂个屁!这可是上好的绸缎,原价得好几百呢,我五十就拿下了。等过几天我问问,村里谁家要一百卖出去。”
“你不要命我还要命呢!”王正琴气得直跺脚,“赶紧给我扔了!”
张明勇借着酒劲,一把抱住王正琴就往屋里走:“扔什么扔,我先让你快活快活”
“死鬼!放开我!满身酒气”王正琴半推半就地被他拖进屋里,嘴里骂着,却也没真反抗。
夜深了,一阵凉风吹进屋子,王正琴打了个寒颤,醒了过来。张明勇在旁边鼾声如雷。
那件寿衣被张明勇从布袋里拿出来,随手搭在了床头椅子上。月光从窗户缝里漏进来,照在那寿衣上,泛着幽蓝的光。王正琴越看越觉得心里毛。那是一件深紫色的绸缎寿衣,上面用金线绣着福字和云纹,在月光下,那些金线仿佛在微微流动。
“死鬼,明早非得让他扔了不可。”王正琴嘀咕着,翻了个身,不敢再看。
就在这时,她似乎听到轻微的“沙沙”声,像是丝绸摩擦的声音。她猛地睁大眼睛,屏住呼吸仔细听。
什么声音也没有。
“自己吓自己。”王正琴松了口气,闭上眼睛准备继续睡。
突然,又一声“沙沙”响,这次更清晰了,就是从椅子方向传来的。
王正琴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她慢慢转过头,看向那件寿衣。
月光下,寿衣仍然搭在椅子上,纹丝不动。
“大概是老鼠。”她自我安慰道,却再也睡不着了。
第二天一早,王正琴第一件事就是让张明勇把寿衣扔掉。
张明勇酒醒了,也有点后悔买了这晦气东西,但一想到五十块钱,又舍不得:“好歹是绸缎的,洗洗晒晒,应该没事吧?”
“要洗你洗,我可不碰!”王正琴坚决地说。
张明勇拗不过,只好答应晚上回来时顺便把寿衣扔到村外的沟里去。
白天王正琴一个人在家,总觉得心神不宁。她做家务时,总感觉背后有人盯着她,但每次回头,除了椅子上那件寿衣,什么也没有。
中午吃饭时,她故意背对着那寿衣,却还是感觉脊背凉。
更奇怪的是,她养的那只大黄狗,平时总爱趴在屋门口打盹,今天却死活不肯进屋,就连拿骨头引它,它也只是在门外叫唤,不敢踏进一步。
王正琴心里毛,索性拿着针线活到院子里做。夏日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身上,却驱不散她心里的寒意。
好不容易熬到傍晚,张明勇回来了。
“那寿衣扔了吗?”王正琴急切地问。
张明勇一拍脑袋:“哎哟,我给忘了!明天一定扔,明天一定!”
王正琴气得直骂:“你个不中用的东西!就知道糊弄我!晚上你别碰我!”
张明勇嬉皮笑脸地凑过来:“不碰你碰谁?这村里就数我正琴最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