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问芷兰说,“芷兰,你读过大周律吗?”
芷兰摇摇头,“将军写的兵法我倒是常读,律令却没有读过。”
六娘说,“既然这大周律令,是孟大人修订过的,估计现在只有他那里有,你去向他借来,说我很想看看。”
芷兰笑应了。
第二日便从亲军都尉府借来了这大周律令。
六娘点着灯细细地读,她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孟简之做的批注很详细,总像是……像是在给她做解释,好像早知道她会读似的。
夜里,芷兰见六娘在读书,还捧了一碗冰雪冷元子来,说,“郡主吃点再看吧。”
她吃了一口,便知道,这不是御膳房的做法,这是……是他做的。
她虽然很想吃,还是抿唇,将这冷元子推远。
芷兰也不好再劝。
六娘挑灯读了半夜,方知道肖臣毅,武德帝,孟简之一定要推行这大周律了。自古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武德帝想要的是一切依大周律行事,哪怕是皇亲贵族犯了刑罚也要依大周律严惩。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田地,赋税,军功,郡县,爵位,官制的大大小小数千条律令。
如今的大周,一切都是依着前朝旧例推行。要是依着大周律去做,则无异于将一切推倒重来,尤其对皇亲贵族则是伤筋动骨,难怪……当年献王设计陷害肖臣毅,朝堂上没有几个人为肖臣毅说话,肖臣毅被杀,武德帝也不得不暂时向他们屈服。
六娘明白,武德帝和孟简之的意思。
如今的大周本就是一片破烂不堪的废墟,是推倒重建的最好时机。
其实……六娘看着孟简之改过的大周律,要比她阿爹当年写的那一版温和许多了,想来推行下去,也会更顺畅。
灯火摇曳间,六娘轻轻合上了书页,她回过头,却发现芷兰正在画她的小像,她抿唇,想从她手中夺过来,可芷兰飞块地放到身後,六娘已经看见了,是她在灯下读书的模样。
芷兰说,“郡主……我,我只是自己画着玩儿。”
六娘垂眸,却也不再夺她的小像,说,“等我读完了,你记得将这书册还给他。”
“嗯!”芷兰说。
芷兰将书册还给孟简之的时候,自然是将小像一同交给他的,芷兰说,“郡主最近一直在看大周律,看得很认真,茶饭不思。”
孟简之点点头说,“若她愿意看得话,这些你也可以拿给她看,上面都有批注,她看起来,应该会容易很多。”
芷兰点点头,“听说,陛下生了公子的气?”
“没事,不用担心。”孟简之笑了下,轻轻说。
芷兰点头,想着没什麽事,便也不再多问了。
芷兰再也没有听见过孟简之的消息,也很少去找他。
直到今秋十月,王贵妃诞下麟儿。
阖宫上下都在为贵妃庆贺,贵妃诞下麟儿的时候,六娘就在寝殿外侯着,她听到一声孩儿的啼哭,和长平一起站起身,去里间看王贵妃。
王贵妃刚诞下孩子,身子尚且虚弱。她拉着六娘的手,问六娘。“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是个小皇子。”六娘说。
王贵妃却微微蹙了下眉头,有些失落,她知道前些时日,孟简之就为储君的事情得罪了陛下,她很怕……
六娘让奶娘把孩子抱过来,将孩子交给王贵妃,她握着她的手说,“娘娘不用担心,小皇子命好得很,一定能一生顺遂,喜乐无忧。”
王贵妃抱着孩儿,说,“那就借你吉言了。”
却正听着外面传来道喜的声音,福公公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贵妃所诞之子,必乃麟儿,外面虹光万丈,正有成群喜鹊立于殿房之上。”
六娘听了,便也隔着窗纸望过去,竟真有虹光万丈,六娘握着王贵妃的手说,“娘娘,快看,上天保佑,小皇子一定会平平安安。”
王贵妃顺着六娘的视线望出去,眼边落了泪。
武德帝见那虹光万丈,听着衆人道贺,也很欢喜,此时却并来不及想储君一事。
六娘这个月时常会去长熙宫,帮太医一起照顾王贵妃和小皇子。
王贵妃的身子好得挺快,只是因为当年跟着武德帝东奔西跑的时候有些亏损,所以,还得慢慢养着。
可有小皇子在身边,王贵妃好像心情好些,便好得更快了些。
六娘很喜欢逗小皇子,因为她觉得小皇子好像真的很喜欢她!属她来的时候笑得最开心。
宫中的日子似乎在平稳过着,直到那天,她正在读书,芷兰进来说,“郡主,听说公子又在早朝同陛下提了易储之事,陛下发了大怒,满朝文武都跪着不敢说话,散朝後,孟大人仍在承平殿外跪着。”
六娘心中一跳,但她没有说什麽,仍是向长信宫行去,她看了一日的书,什麽都没问。
入夜的时候,芷兰说,“郡主,听说,公子还在承平殿外跪着。”
六娘顿了顿,蹙眉说,“陛下没有说什麽吗?”
“听福公公说,陛下仍在气头上,说……公子愿意跪着,就让他跪着。”
六娘望了望外面的天,似乎要落雨了,她想了想,问芷兰,说,“福公公有没有说,大周律,推进的如何了?”
芷兰说,“听福公公的意思是,还在起步呢,陛下也是因为还需要公子推行律令,所以,暂时没有发落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