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心里想过去了乡下要怎麽对付他的家人,白珍珍听见这话默了下,转脸看着他问,“那你家里人会不会觉得我要求多啊?”
“不会,妈跟二叔他们只会欢迎你,不会觉得你要求多。”沈淮安这话并不是骗她,沈母虽提过想让他离婚另娶的话,但那只是出于对孩子的心疼,现在白珍珍回心转意同他感情变好,她知道了也只会更加高兴。
自两人结婚後白珍珍从未接触过他的家人,沈淮安猜她或许是心有不安,便又耐心安抚她,“妈和二叔都是性子宽和的长辈,大哥大嫂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小妹你见过了,她很喜欢你这个嫂嫂,至于旁的亲人,有我在他们不会也不敢对你不好。”
沈淮安亲生父亲早逝,沈母後来在他六七岁时改嫁给了同村的沈二叔,两人都有年幼的孩子,起初结婚不过是为了搭夥过日子,但沈二叔为人憨厚老实又踏实肯干,婚後对沈淮安也好,愿意花大钱供他读书,不是亲父胜似亲父。
大哥与沈淮安没有血缘关系,但两人也像亲兄弟一般感情很好,小妹更不必提,她从小就乖,又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与两个哥哥对她都多有疼爱。
这些都是沈淮安最亲近的家人,他们即使不喜欢白珍珍也绝不会做出为难他的妻子的事。
不过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沈淮安有自己的经历做参照,知道早晚有一天家人也会看到妻子的好,到那时她自然不会再有顾虑。
白珍珍听了沈淮安的话心里确实安定不少,等他去学校接沈晴的这段时间,她还让王婶收拾了些家中没拆开的高档补品还有进口零食等,时间紧来不及去商场重新买礼物,这些带去送给沈家人也不错。
沈淮安带着沈晴回到家属院,就看到王婶收拾了一堆东西放在客厅,这些都是白珍珍准备带去送他家人的。
知道这些都是她的心意,沈淮安没说什麽,直接帮着一块提到了车上,两人走之前把家里钥匙交给了王婶保管。
沈晴再次见到嫂子,面上生疏少了很多,甜甜笑着喊了声“嫂子”,看起来并没有受流言影响。
白珍珍陪她坐在後座,两人聊了会儿天,沈淮安开车还算稳,出了城区後白珍珍又开始犯困,沈晴便不再说话,安静下来让她补眠。
等她再醒来时已经过了两个多小时,车窗外早不见先前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是远处一座座巍峨高山,一座接着一座,路边不时闪过乡间瓦房村落还有一块块稻田。
前不久水稻刚刚成熟过一茬,现在这个时间段田里还没开始种新一季庄稼,只有一丛丛收割过的稻茬。
车子很快驶上盘山路,一环绕一环的人坐在车上特别不好受,沈淮安已经尽量放慢了车速,不过越往後路越不好走,距离沈家所在的村落还有一段难走的黄泥路。
这趟出行可是把白珍珍折腾坏了,她在路上还忍不住问沈晴政府为什麽不把路修好一些,这麽七拐八绕的路让人怎麽走。
她从小就生活在城里,自是不知道乡下的路都这样,尤其是住在山里的人,一开始的路都是人一趟趟过踩出来的,这样的路相比起来已经好很多了。
“这路是去年修的,在我们村里已经是很好的路了。”能过人能通车,村里种的果子也能卖出去。
沈晴面上有些窘,不过她并没有不好的想法,城里的马路又宽又平坦,她也很喜欢,希望哪天自家门口也能修上水泥路就好了。
她还告诉白珍珍,好在是最近并没有下雨,路面比较硬,若是下过雨那泥巴路开车还会打滑,他们就只能走路回村。
“以前我在镇上读书的时候,每逢下雨都要脱了鞋子光脚走回家。”沈家前几年为了给沈母治病掏空了家底,沈晴从小就知道要节俭,根本舍不得穿着鞋子踩泥巴。
开车的沈淮安听着後座小妹和妻子的对话并没有插话,但其实他从小过得日子比妹妹更苦,只是他从未抱怨过什麽,日子越苦他读书便越努力,只想早日走出大山,带家人过好日子,好在他如今已经做到了。
“到了。”车子开进村落,沈家的房子就建在村口不远处的路边,独一栋的二层小楼很是醒目。
门口是水泥院坝,白珍珍透过车窗朝外望,正看见沈母等人站在门口,满脸挂着殷切的笑容望着这边。
沈淮安把车开到院坝上,下车後又绕到後座开门牵出了白珍珍,他擡头对着面前夫妻笑道:“妈,二叔,我带珍珍一块回来了。”
-----------------------
作者有话说:[狗头叼玫瑰]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