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家做生意实诚,从不缺斤短两,生意也不错。
祝平七岁就在私塾上学,课业拔尖,夫妻俩和私塾夫子都对他觊觎厚望。
不料,十二岁那年,他坚持不愿在读书。
说什麽朝堂昏庸,他们这些毫无背景的庶民,就算考中了功名,也无出头之日。
还不如早早谋条出路。
就这样,在夫妇两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便去了宁宅当夥计。
最後还是夫子找来,两人才知道他并没去私塾。
花氏苦口婆心劝说了不少,祝平依然不动容。
後面见他在大户人家账房当夥计,也算是门轻松的营生。
两人这才不得不放弃。
午时还没到,花氏手脚麻利,又有两个孩子当帮手,很快就做好了一大桌好吃。
祝秋又把邻里要好的两家请了过来,一大桌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晚上,父子闲聊之时,又提到让祝平继续读书一事。
“平儿,爹爹和你娘亲,还是希望你继续参加科考。”
祝平十二岁辍学时,已经考过童生了。
若他继续科考,按他的天赋定有高中的那一日。
祝平深谙朝堂之事,也不愿与她爹爹多做解释,岔开这个问题,“爹,忘记给你说了,东家升我做掌柜了,月银也涨了。”
祝秋愣了下,心中虽失望,祝平不愿继续走读书这条路。
可也算一件喜事,笑问:“东家对你真好,涨了多少?”
“涨了四两。”
往日在大账房做夥计时,祝平一个月六两银子。
祝秋把焊烟斗往地上一敲,拍了拍祝平的肩膀,高兴道:“好,好,我儿有出息。”
“比你爹娘还挣得多。”
“在哪都能吃上轻松饭。”
花氏和娟娟母女俩收拾完竈房出来,正好也听到了这个好消息。
都替祝平高兴。
“这个月月银发了,我便回来一趟,把月银都给娘。”
花氏笑得合不拢嘴,“不用拿回来给娘,娘知道你不会乱花银子。”
“自己留着,等成亲後交给你媳妇。”
祝平点头应下了。
*
自从青玉街的铺子开起来後,福儿只要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制香房里。
有几次太过投入,都忘记了去文轩阁伺候宁时毓用膳。
最後还是穆离来喊的。
几日过去,宁时毓也发现了不对。
平常和他说话或用膳都能打盹。
晚上歇息时,宁时毓从浴室出来,见她都在翻看制香的书册。
随即从她眼前夺走书册,“你可是又答应给别人制香了?”
“一整日都待在你那隔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