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
之後一周,俞晨的日程被切割成两半——
白天在教室,她是最普通的转学生:校服扣子系到顶,艳红发尾藏进帽子里,笔迹锋利,做题飞快;
夜里十点,她翻墙出校,打车直奔市拳馆,换上红色护具,拳套砸在皮革上,声音闷而稳,像心跳外放。
训练结束,凌晨一点,她再溜回宿舍——二楼水房窗户永远留一条缝,同寝的田樱负责守门,听见三声猫叫,便轻手轻脚开窗,递上一杯葡萄糖水,再帮她把宿管阿姨的巡楼时间写在便利贴:
「2:10结束,安全。」
周四晚,最後一班地铁。
俞晨靠在车厢连接处,帽檐压到最低,校服外套里只一件黑色背心,後背汗湿,被冷气一吹,小颗粒一路爬到颈侧。她抱着32寸运动包,包侧网袋塞着一卷黑色绷带——萧桅的,昨晚训练结束忘了拿。
手机震动,是萧桅的语音,时长3秒:
“下车别跑,给你带了甜汤。”
声音低哑,带着刚洗完澡的潮热,像把薄荷糖含在舌尖再说话。
俞晨把语音听了两遍,嘴角无意识上扬,却在擡头瞬间瞥见车窗倒影——自己锁骨下方,训练时被萧桅膝撞留下的淤青,颜色已从墨绿褪成浅黄,边缘泛着淡粉,像一块被雨水泡过的铜币。
她伸手,用指腹按住那块淤青,轻微钝疼,却带着诡异的安心。
——
周五00:47拳馆後门
萧桅倚在摩托旁,黑色棒球帽压到眉骨,指间拎着一只保温袋,外面凝满水珠。看见俞晨出来,她擡手,把袋子递过去,声音低:“冰糖雪梨,没冰,润喉。”
俞晨接过,指尖碰到对方掌心,温度互传,一个滚烫,一个微凉。她低头喝了一口,甜混着梨香滚过喉间,却把杯子又递回去:“你也喝。”
萧桅就着她手,低头就吸管,睫毛在路灯下投出两把冷色小刀。一口完毕,她擡手,用指腹擦过俞晨唇角,声音哑得发软:“周五选拔,赛场见。”
“嗯。”俞晨点头,小指勾住她小指,像拳台碰拳,“赛场见。”
——
周六1:05临夏体育运动学校·体校内
田樱开窗,俞晨翻进来,运动包先落地,人随後——动作轻得像猫,却还是被窗框撞了一下膝盖,疼得龇牙,却无声。宿舍里其他人都睡了,只有田樱递上葡萄糖水,声音压得极低:
“明天选拔,加油。”
俞晨“嗯”了一声,把萧桅的绷带塞进枕头底下,像藏一条未拆引线的□□。她换了睡衣,躺在上铺,月光从窗帘缝隙漏进来,落在枕侧——
那里,淡粉色淤青与黑色绷带并排,像一枚被时光磨钝的勋章,也像新的回合铃,提前敲响。
她闭眼,心跳却稳——
咚丶咚丶咚。
像地铁声,像拳台声,也像有人低声说:
“别怕,有我在。”
周五,省队选拔馆。
圆形灯排从穹顶压下来,亮得发白,像一枚烧透的铁币,悬在60×60的蓝色垫子上方。四周围绳新换过,深蓝,反光,仿佛一面被拉紧的湖。观衆席只坐满七成,却足够把空气搅得滚烫——拳套撞皮革的闷响丶快门连片的咔哒丶计时器“滴——”的尾音,全被收进穹顶,放大成心跳的回声。
俞晨站在对角,红色护具,艳红发尾从拳套後调节孔炸出,像一截不肯熄灭的火线。她擡手,咬断魔术贴,指节还留着凌晨翻墙时刮出的淡痕——那是她这一周的训练日志:夜里1点出馆,2点翻窗,3点入睡,7点早读。循环七轮,把“累”字磨成粉,撒在每一滴汗里。
对面,上界60kg省冠——梁砚。24岁,体校大师姐,战绩17战15KO,绰号“铁肺”。她正反手击打自己的护胸,发出“砰砰”空心鼓点,肩背肌群在黑色背心下起伏,像一台刚预热完毕的柴油机。
裁判示意碰拳。梁砚走近一步,垂眼,目光从护齿上方射出,带着卫冕冠军特有的丶被胜利腌入味的咸腥:“转学生?别撑不过第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