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赶着去彭城呢。”
“也不见你去送送。”
“他不让我送。”
他的理直气壮让文薰没来由地感慨,“你们这些在家里做小的的,可真好,是不是?”
哪像她,她一直是姐姐,姐姐怎麽样都得让着弟妹。
不过文薰也不会真正烦恼,礼让弟妹是因,她教训起弟妹来,那可就是果了?
朗家的除夕走南边的礼,同时也夹杂了北方的规矩。
年夜饭,年夜饭,朗家那一天人口齐聚,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
大年初一不出门,拿红包,而後就得到处去拜年。
初三舅家上门,见了文薰和霞章也不惊讶,大约是谁提前说过。
初三本来也是文薰回娘家的日子,可文薰今年已经在娘家了,便不需要再循这个礼。
初四他们前往沪市,给舅舅家拜年,住了一夜後,初五再去拜访胥载先生和孟老师。
文薰终于见到了巧珍。
巧珍一大早就在门口候着,就是为了能让姐姐姐夫来了,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她的成长。
她头上的齐耳短发侧边处别了一个文薰送的水晶发夹,身上穿着暗红色的棉布上袄,棕色褶子长裙,脚上是长筒袜和一双黑色的平底皮鞋,已经是沪市常见的女学生模样了。
她的这种变化让文薰和霞章无比高兴。
正月里就应该高高兴兴的。文薰虽说不想在这个时候询问巧珍的课业,可在她的坚持在,还是配合地进行检查,而後给学业精进了许多的小丫头发了一个大红包。
初五还有时间,霞章便带着文薰去了临安。
“文薰,你说过的,家。”
家。
临安的家。
因为文薰送兰花时说的那些话,临安的那栋宅子成了莫霞章的家。
那里有他,有孩子似的兰花,还有他们的新婚照片。
比起莫府,或许这里才是更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
在对家庭生活的期盼下,二人商量好,决定短暂地在临安的洋楼住下。
修改过假期後,今年学校在农历十二开学,满打满算,他们还能住上好些天。
没有仆人,他们自己生火,烧水,洗衣,做饭。二人都有独自生活的经验,哪怕是靠自己的双手,他们也在这个新年早春中,将自己和伴侣照顾得很好。
看,只靠自己,他们真的能过得很好。
除开财米油盐,这些天的闲暇时刻霞章都带着文薰在临安四处转悠。他特意带文薰去逛了早春西湖。岸堤边的柳树和桃树均已抽芽,用不了多久,便能得见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虽说有些遗憾文薰今年看不上这场美景,但二人仍是遇到了另一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趣景。
除了访友赏景外,文薰还见到郭瑞郭师傅一家。
小姑娘宝淑果然是如想象中一般可爱。她跟着父母来拜年,文薰还给了她一个大红包。
事後文薰还跟霞章提到,她很喜欢宝淑的眼睛,因为里头布满星辰。
那是对未来的希望。
如果中国所有的小孩都能对未来生活怀抱憧憬,家国何愁不兴?
节日的气息越到後头越淡,在他们安心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时候,大哥又找上了门。
不为别的,自然是看他现在还没回家,家里急了。
怀章也同宜章一样苦口婆心,“不论如何,你去学校之前,好歹要回家一趟,不然也太不像话。”
他当着文薰的面,毫不掩饰,“因为你的事,母亲现在还在祠堂里关着。”
文薰惊得嘴唇微张,没想到事情发展到最後竟然是这个後果。
莫太太确实是做错了,可,关祠堂又是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