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青禾的家庭条件其实并不好,甚至有些差。
她从小和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父母在城里打工,之後父母离婚了,其中的原因他们没有和孟青禾提过,她不想知道,妈妈在城里又找了个叔叔,把孟青禾接到城里来上学。
当时,孟青禾刚转学过来,面对城市里的霓虹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过,好在她成绩很好,不管在那个学校都是第一名。
最後也是考上了省重点,上高中有些女孩子已经开始涂个素颜霜和小口红了,孟青禾鲜少接触化妆品,又加上住宿,电子産品也不怎麽了解。
每次同学们再聊最近新出的电视剧和明星,孟青禾都在旁边,一个人埋头写作业。
在学校没有能说说话的人,倒是周济,时不时会过来问她题目还会让她去看他打篮球,但是她只去过一次,的确很厉害,扣篮,三步上篮等等都不在话下。
时间久了,两个人也会开玩笑,一起吃饭一起回家。
其实孟青禾也知道自己已经沉浸下去了。
所有人都知道周济的家里不一般,可是那个时候的孟青禾什麽也没有,连在城里读书都需要一个陌生男人的扶持,所以,她肯定不会一直这样下去。
她要走,有高处上去,只不过因为周济,她更加决心,她想要和周济走到一样的高度。
所以,她努力学习,高二那一年顺利申请到了国外的交换生的名额。
但是,另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就是,她要和周济分开了,分开多久孟青禾也不知道,甚至都不敢和周济提起这个事情。
可是当时光荣榜上赫然这个她的名字,整个学校没有人不知道。
那个时候周济体育课刚打完篮球,气喘吁吁的站在孟青禾面前,质问了她两句话,然後又笑着给她打气让她加油。
那个时候的孟青禾连擡头的勇气都没有,直到周济走了,孟青禾才擡头,看着周济站着的时候被挡住的太阳。
孟青禾有直视太阳的勇气,却不敢直视他。
是因为他比太阳刺眼吗?或许是的。
美国和这边有十多个小时的时差,孟青禾又忙于学习以及各种申请奖学金的活动,两人很少再有联系。
在美国的某个深夜,孟青禾突然想起同桌在草稿纸上问她还会回来麽,孟青禾说自己不知道。
她是真的不知道,她想回来,因为这里有她牵挂的人,但是如果她要往高处走,能在国外发展对于她来说是更捷径的选择。
当初分别的时候,她没有说让他等一等,等这样一个要求太不负责,也给自己太大压力,以後的事情谁都说不准,她不确定自己在国外能过能生活得好,也不确定周济会不会变……
所以,那个时候的她想着,就是顺其自然。
但是,孟青禾最後还是回国参加了高考,她其实是想见一面周济的,只不过却没有见到。
从同学们的口中得知,他不会继续读书了,他家里人已经给他安排好了。
似乎,两个人已经的缘分也就只能到这了。
孟青禾又开始着手出国留学的事宜,各种考试和申请资料让人晕头转向。
高考如约而至,等成绩出来後,孟青禾就踏上了飞去国外的航班。
下了飞机,孟青禾看着手机里二十多条未接来电有些惊讶。
但其实孟青禾心里猜到了什麽,电话很快接通,周济的声音她很久没听到过了。
“孟青禾你怎麽回事?回来怎麽也不说一声?到底怎麽想的?你现在又去哪里?什麽也不讲你到底要干什麽?”
这是周济第一次在孟青禾面前发脾气,周济不止一次说过她脾气好,其实在她眼里,周济也没有发过脾气。
但是这次周济但是真的气到了。
“我刚下飞机。”
“……哪里?”
“瑞士。”
“留学麽?哪个学校?确定了麽?各种手续都准备好了麽?”
问出这麽多好像没那麽重要了,安静了一会儿,周济又问:“……这次为什麽回国?”
“没什麽,就想回来看看,毕竟生活了这麽久。听说你不打算继续读书了,挺好的,人也不一定有读书这一条路。”
“为什麽回来不和我说?现在又一定要去国外吗?国内你也能读个好大学——”
“人不一定要走读书这一条路,但是我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国外对我的发展肯定更有帮助。”
……
两人就此分离。
这通电话并没有改变什麽,两个人按照着自己原来的计划学习工作。
四年的时间里,她的大学和中国相隔了广袤的亚欧大陆,相当于地球赤道的五分之一,有七个小时的时差,来回航班需要花费将近一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