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天时间,为了安置向家村和这次医院行,就已经花去了五万块。原本还有五十万的馀额,现在只剩下四十五万了。
黄四娘忐忑地凑上来,低声说:“路小姐,看大夫的钱,奴一定会还给您的。”
路晓琪一愣,原来是在担心这个吗?
她提起手里的药:“不着急,等你们有工资收入了再说。”
她不打算完全把这群人的吃穿住行给背在自己身上,也背不过来,但他们现在还没有立足,只能先垫着。後续再从对方的工资里扣吧。
到时候一定要给他们把医保给买上!
黄四娘眼中一热,她重重点了点头。
看好病,路晓琪索性带着两人去手术室门口一起等,手术还没有结束。
有黄四娘在,巧娘明显轻松了不少,两人在低声的说着什麽。
宋五嫂显然在这儿观察了快两个小时後显然已经积攒了一肚子的疑问,看到路晓琪过来便有些忍不住:“这便是你们的医署?是随便一个平民都能来看病吗?”
她坐在这里看到很多来来往往的病人和家属,有的穿着光鲜,有的穿着朴素。但宋五嫂在这儿也待了有一段时间了,自然能分辨得出这些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这儿是县医院,不过也还不错,去年刚评上三甲。”路晓琪知道她想问什麽,回答得很详细,“不过如果有什麽大病,大家还是会更倾向于去市里面的医院看。如果再遇上点疑难杂症,那可能要去帝都和魔都的大医院找专家了。像这样的医院,好处就是人没那麽多,很快就能看上。口碑好的大医院是需要排队的,甚至有些专家的号还经常排不上,得找黄牛。
“至于看病,当然是谁都能来的。”
宋五嫂喃喃道:“谁都能付得起来看病的诊金吗?”
黄四娘也看了过来。
路晓琪这次却摇了摇头:“并不是全部,要看什麽病。如果是那种大病和少见病,那可能很多家庭也要搭上大半积蓄才能看得起。但如果只是普通的病,那大部分人都是没什麽问题的。反正,这些年比起以前是好太多了。”
她还很清楚地记得在自己小的时候,大人们是不敢生病的,身边也有因病返贫的例子。但如今这样的似乎越来越少了,而且大家也都会有闲钱支撑每年的体检,防范于未然。
对现在的生活,路晓琪很满意,并且充满乐观。
在宋五嫂和黄四娘这样的古人听来,却宛如天方夜谭一般,甚至比周边这些光怪陆离的机械和电子産品给她们的冲击还要更大。
良久,宋五嫂这才摇了摇头,情绪复杂:“却是让人想不到的了。”
谁能想到,千年後的世界会是如此的,如此的美好呢?
路晓琪好奇问:“宋朝不是有惠民药局吗?”
她做历史科普视频的时候查过相关资料。
宋五嫂轻笑一声:“确实是有。但惠民局只是卖药,比外面私人药铺子里要便宜几成。不过,早期还行,後期却不行了,以次充好,倒是让那些吏目们赚得盆满钵满。但凡讲究一点的都不再去那儿买了。
“除了药,最要紧的还是大夫。真正好的大夫很稀少的,而且人多粥少,价钱自然也水涨船高。即便是在京师之地,像我家这样略有盈财的,去看病也是肉疼得很。至于太医,那是达官贵人们才能上门去请的。”
黄四娘点了点头,在一旁补充一句,自嘲地弯了弯嘴角:“五嫂子是在京师,像我等住在乡下的匠户,生病了能去江湖郎中那儿买几贴草药吃一吃,便已经算是幸运了。还有那等更惨的,便单独在柴房里等死,死了後草席一裹便给扔到乱葬岗上去,也是常见的。”
她原本觉得这样的日子似乎是正常的。
他们生来便是如此不是吗?没有地位,也没有财産,出身低贱,那麽过着如此贫苦的生活便是天经地义。或许有那麽一天,其中一位幸运儿能靠着自己的手艺被某位老爷赏识,从此出人头地。但大部分人,往往从生到死都是循环往复。
可来了这儿不过短短一天,黄四娘的心里便生出了一丝小小的疑惑,像是在风中不断摇曳着的微弱火苗。
向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她有些茫然。正在这时,手术室门口的灯亮了起来,有医生从里面走了出来:“谁是向大柱的家人?”
路晓琪赶紧跑过去,巧娘紧随其後:“医生,他怎麽样了?”
“脾脏破裂,现在已经修复好了,没事了。他麻醉没过还没醒,你们在这儿再等会吧,到时候再一起去住院部病房。护士会和你们说术後护理的事项。”
“行,谢谢您。”路晓琪看得出那医生有些疲惫,真诚道谢。
医生摆了摆手,继续回手术室里了。
巧娘听到向大柱没事了,整个人都软在了地上,眼泪止不住的流。她来到这个时代,就只有向大柱一个亲人了。
路晓琪扶起她,心想还是得要找个护工才行,这笔钱不能省。
她让宋五嫂带黄四娘和阿狸先回去,自己则陪着巧娘等向大柱出手术室再去住院部了解一下情况。这两天下来,跌宕起伏的,一件事接一件事,路晓琪都觉得有些累,忍不住打了个呵欠。
宋五嫂关心地问:“累了吧?要不你送她们回去,然後眯一会儿,这里我来就行。”
她这段时间得出一个小诀窍,那就是有什麽不懂的凡事张嘴问。这里的人都很友善,很愿意帮助人,甚至还有那种专门帮助人的“志愿者”,宋五嫂不懂但是很佩服。所以,她有信心自己能搞定这一切,只要稍微谨慎一点就行,甚至对此还有些跃跃欲试。
可惜,路晓琪没察觉到她的心思,摇了摇头,决定还是自己先撑一撑。
临走的时候她忽然想起来,一拍掌有点懊悔:“哎呀,你是不是得要回去忙你那个小饭馆了?”
如果没有向家村的突发事件,宋五嫂原本是应该留在市里面等那对小夫妻回家後接手馆子然後筹备开业。
宋五嫂笑了一下:“没关系,我来之前就已经和他们说好了,他们还有四五天才走,没那麽急。”
路晓琪舒了一口气:“那就好。”
“我再陪你多留一天,明天再回市里面。”宋五嫂早就想好了,“正好先去准备一下,虽然只是接手几个月,但招牌和里面的一些东西最好也换一换。等你从这儿回来,正好能赶上开业。”
路晓琪被她的情绪感染,兴奋起来:“一定!到时候我来帮你。”
宋五嫂带着黄四娘和阿狸回了清河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