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52章他看到了两千年後的成都……
张仲景回过头去。
李老一眼就认出来这位张大夫竟然就是中午他在手机视频里看过的那位,不由得愣了一下。不过,他也顾不得那麽多,热切地说:
“不知张大夫看过的是哪一版?”
“老李!”汪景德惊喜地站了起来。
老李这人可算得上是张仲景的粉丝,每次有什麽拜祭医圣的活动他都要去参加的。他可来得正是时候。
张仲景笑呵呵站起来,在汪景德和钱成海的介绍下和来人见了一个礼,听了他的问题後未免有些踟蹰。老版的《伤寒杂病论》他没有,原版的倒是有。
斟酌了一下,他回答:
“先前家中的确是保存了一版,不过後来不知遗失在哪儿了,已经找不到了。若是李大夫想要看,等有时间了我可以抄录下来。”
正好自己也再修订一版。
李老有些遗憾:“那就多谢张大夫了。”
他倒没有怀疑张仲景是自己乱编,刚刚那句话字字精妙,若是能编出来拿只能说他有医圣之姿!
有了这麽个小插曲,李老又认出了张仲景是昨天在车祸现场挺身而出的人之後,原先的一些顾忌和偏见就全然抛开了,对他生出了不少的好感。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拉着张仲景讨论医案和医书,十分热切。
待他发现,张仲景对医圣的理论和汤方有着十分深刻的见解之後,简直和他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那份热情的劲头看得汪景德忍不住嘴角抽了又抽。
这还是当时在电话里那个傲娇的对这件事不置可否的老李吗?
在走的时候,李老在举荐表上签了名。他总算是注意到了张仲景在这个时代所用的名字。
“张长沙?”李老有些惊讶,喃喃念出来,然後擡起头,眼里十分欢欣,“张大夫,看来您与医圣的确是有缘分。他老人家也有个别名是张长沙。”
张仲景本名叫张机,在长沙做过太守,也是在长沙他开始行医,规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打开官衙大门,容许百姓进来求医。他端坐于t堂上,为百姓看诊。坐堂大夫这一个称呼也是源于此。
也因此,他有一个名号就叫张长沙。
张仲景笑呵呵说:“。。。。。。都是凑巧,凑巧。”
苏隽在後面听着,嘴角微微扬起来。
有了老李的签名,举荐表很快就交到了有关部门。接下来,张仲景只需要通过专家组的考核就能够拿到省内名医的认证,然後顺理成章地获得行医执照。
高兴地回到酒店後,正好遇到路晓琪和李冰他们也回来了。
苏隽问:“今日博物馆之行可好?”
路晓琪清了清嗓子,神色有些微妙。苏隽了然,知道肯定事情有点超出了她原本的想象。
路晓琪带李冰和宋五嫂去博物馆,原本是想让他们看看历史。宋五嫂还好,看得还挺有兴趣,但李冰对于博物馆的形式显然有些不太理解。
“为何连以前做饭的炊具都能放在这儿?”李冰皱起眉,看着玻璃柜子里摆放着的青铜器,“又不是什麽大不了的玩意儿。。。。。。”
甚至还有他们以前用过的筷子丶笔架。。。。。。
这到底有啥好看的?
路晓琪当时就没忍住,偷偷笑了好久。
当天一起吃晚餐的时候,她便把今日的见闻和几人说了。
宋五嫂笑起来:“的确是稀奇,几个破了的瓷碗也能被摆上去。”
“不过是日常所用器皿,却偏偏放置得如同是稀世之珍。”李冰表示他不理解但他大受震撼,当然最让他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是,里面有好多墓葬品,“怎可做掘人坟墓之举?!”
秦国还保留着浓郁的巫文化,对于死後的世界很看重。盗墓在秦国是要被处以极刑的。
路晓琪连忙为考古工作者们辩护:“考古和盗墓可不是一样的。盗墓完全就是为了钱财,挖人祖坟。考古却是保护性发掘,而且发掘出来的东西其实是在补充我们对自己文明的认知。”
如果没有考古,他们这些後人根本不会知道原来自己的老祖宗们那麽牛逼,他们在那样蛮荒的年代就可以炼制如四羊方尊那样的青铜器,还能织出连现在都复原不了的纱衣。
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民族自信心和华夏的文化认同。
听了她的解释,李冰和苏隽等人若有所思。
宋五嫂笑道:“看到後面,我的确有如小路说的这般,觉得我们这些过去的人其实也还挺厉害的。”
李冰叹口气:“罢了罢了,总归现在知道了,人死後一场空。若是这些物件能如路小友所说在千年後还能有点用处,那便也值了。”
一行人吃完饭,照例逛了逛才回到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