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见到连叶向高都自身难保时,恐怕心里那点指望早就碎了。
待王朝辅将奏报放在案前,朱由校却未立即翻阅。他怕自己情绪失控,丢了皇爷的体面。
“大伴果然不负朕望,此事既已了结,还有更要紧的事需你去办。”
“老奴愿听皇爷差遣!”
“朕不久将亲征关外,唯恐京师空虚,那些文臣士子趁机生事。”
“你暗中监视百官,派出干练番役,控制京师九门,尤其注意那些行为可疑之人。”
“老奴遵旨!”
朱由校又向王朝辅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道:
“全部退下!”
宫中太监宫女一听,立刻小跑着退离。
待殿中只剩三人,朱由校才低声下令:
“从东厂挑选三百名精锐番子,十日后秘密带入宫中,务必隐秘行事!”
魏忠贤一脸疑惑,以往皇爷遇到事,都是直接下令羽林军入宫护驾,怎么这次却让自己去办?但他不敢多问,立刻跪地领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奴一定把事办妥!”
待魏忠贤退出殿外,朱由校转头看向王朝辅,低声吩咐:
“王伴伴,把你那些干儿子干孙子都安排好,后宫要加派人手,太妃和纯妃那边,绝不能出一点岔子!”
“要是真出了事,你先把人都料理干净,再来见朕。”
“去,把朕那个密盒拿来。”
虽已安排妥当,但朱由校心里清楚,天意难测。他必须留一手,以保大明江山安稳。
他亲自动手,写了一份诏书,内容简短,只有几行字。写完盖上玉玺,亲手放入一个特制的小铁盒中。
这盒子是双层精铁打造,极为坚固。朱由校亲自锁好,握在手中,独自走向暖阁。
整个过程,王朝辅都没能窥得诏书内容,他也不明白,皇爷为何突然去了暖阁。
朱由校走进暖阁书架深处,抽出一本厚重的典籍,打开后将钥匙藏入其中。接着,他走向御案,俯身将头探入案下,将铁盒稳妥地藏在御案底部。
那机关是朱由校亲手设计的。他自小痴迷木工,是当时少有的手艺大家,这类精巧机关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乾清宫本就宽大,暖阁更是隐秘。即便有人猜到东西藏在此处,也根本无从下手。更何况,没有皇命,谁敢踏入乾清宫一步?更别说靠近暖阁了。
“王伴伴,去慈宁宫。”
亲征这种大事,还是要提前告知太妃,让她有个心理准备,也给彼此一个缓冲。
“孙儿拜见太妃。”
“皇爷难得来慈宁宫,今天可是有什么要事?”
朱由校环顾四周,语气冷峻:
“全都退下。”
“王伴伴,守住门口。”
看朱由校如此谨慎,刘太妃也意识到,这次恐怕是非同寻常。
朱由校走近她,低声说道:
“太妃,朕决定亲征关外,就定在半月之后。”
一听“亲征”二字,刘太妃神色骤变,急忙握住朱由校的手:
“皇爷这是为何?难道大明已经到了非得您亲自出征的地步?”
大明有祖制,严禁后宫干政,这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铁律。
朱由校也深知其重要性。这条规矩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避免了如汉唐时期那般因后宫乱政而动摇国本的局面。
朱元璋在治国上或许并非最杰出,但在治学上,的确称得上是历代帝王中的楷模。他年近古稀,仍日夜翻阅史料,只为找出前朝弊病,一一规避。
他甚至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编撰《皇明祖训》。只可惜,他太过勤学,太较真。他看出了前朝制度的种种问题,也努力去规避,却忽略了自己统治期间最大的隐患,正是他耗费数十年心血写就的这部祖训。
成也靠它,败也因它。朱棣算是个狠角色,直接无视父亲立下的规矩,多次打破传统行事,反而干出一番成绩。然而在整个明朝,除了朱棣之外,其他十四位皇帝都被这套制度牢牢束缚。只要做一点不合祖制的事,文官们立刻搬出祖宗之法压人,关键是皇帝还不得不低头。
太祖啊太祖,您若能看到您的子孙被您的规矩压迫成什么样,不知会作何感想。
喜欢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