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厂卫监视又如何?九门有人把守又如何?”
“要办成这等事,根本不必偷偷摸摸。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做。”
一位官员问:“你有什么想法?”
何士晋冷声说道:
“我们虽是小官,不能参与朝中决策,但别忘了,军队的粮饷,是由户部统筹分配的。”
“难道你想在粮饷上动手脚?这个念头趁早放弃吧。粮饷都是羽林军押送,锦衣卫审核,就算你找到机会,也影响不了大局。”
何士晋一甩衣袖,说道:
“哼,你太短视了。谁说要动粮饷?”
“粮饷虽由羽林军和锦衣卫负责,但户部是不是得派人随行?兵部是不是也得派人监督?”
“我们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出城,到了边镇,找机会派一名心腹家丁带着书信去联系林丹汗,大事不就办成了吗?”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纷纷称妙,之前的忧虑顿时烟消云散。
陈所学接着问:
“假如真能成事,那新君该立谁?按老规矩,应该是先帝的五皇子。”
“对,我也觉得五皇子最合适。到时候他是先帝唯一在世的儿子,立他为帝,天下人也无法多说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士晋却想得更深,他已逐渐成为众人的核心,语气也更加坚定:
“立五皇子不难,关键是我们如何从中获取实际利益。京中大权全都落在四位总理大臣手里,等他们主持朝政,我们连言的资格都没有。”
“确实是这样。我们东林党不少人已经失势,朝中几乎没有我们的人。王象乾又是边将出身,与我们本就没什么交情。”
“徐光启与程国祥是皇上亲自选出来的人,忠于皇权,绝不会站在我们这边。”
“张维贤更不用提了,他是勋贵第一人,别人或许还有争取的余地,他绝不可能配合我们。若他得知我们的计划,第一个动手清剿的就是他。”
“说得对。如果到时候我们无法达成目的,岂不是白忙一场,白白替别人铺路?”
何士晋语气愤恨地开口:
“要是李公还在,我东林怎会落到这般进退维谷的地步?魏忠贤实在可恨,死不足惜!”
他口中的李公,是前翰林院讲官,朱由检的老师。朱由校出征前已下令灭其三族,动手的是锦衣卫,斩者正是魏忠贤。
“如今皇上不是任命孙承宗为新任讲官了吗?他毕竟是我东林出身,应该不至于冷眼旁观,我们不妨试探一下?”
陈所学则持保留意见。他虽是东林一脉,但与东林内部诸人并无深交,甚至多数人都未曾谋面,关系并不牢靠。
“我们应先入宫一趟,看看是否有机会见到殿下。能当面陈情,主动权就在我们手中,无需依赖他人。”
“殿下受过李公教导,已有明君气象,加之与李公的师徒关系,只要我能见到他,事情自然顺利。”
众人纷纷点头,认为这是眼下最稳妥的办法。只要能见上一面,一切好说。
最终他们决定先由陈所学前往皇宫一探。若无果,再由何士晋联络孙承宗。
“也只能这样了。若这两条路都行不通,我们就得另想办法。”
“大家切记,大事未成之前,千万不可泄露半句。哪怕是至亲之人,也不能透露一字。一旦走漏风声,便是灭顶之灾。”
他们又岂会不知?
这等大事,风险极高,一步踏错,万劫不复。但若真成,回报也难以估量。那可是从龙之功,一旦成功,前程无量。
会议结束后,陈所学不愿耽搁,当日便独自前往皇宫。
“皇上有令,无太妃懿旨与国公手令,任何人不得入宫!”
守门的军士高声回应。
“荒唐!本官是来为殿下答疑解惑的,耽误了殿下的课业,你们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不管你说什么都没用。再重复一次,没有太妃和国公的命令,谁也不能进。别说是你,就是几位总理大臣来了,也得守规矩。”
“你这说的什么答疑解惑,完全是借口。”
“若你再不退下,就别怪我们动刀子了。”
守门的军官话音未落,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陈所学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还不忘回头张望,生怕有人追来。
“此人行迹可疑,立刻去通报国公!”
“遵命!”
几名士兵站在一旁,冷眼旁观。他们的真实身份是锦衣卫,如今身份已变,是从羽林军调入皇宫当值的禁卫!
这个身份,连腾骧四卫的指挥使和英国公都不知情。这枚暗棋,朱由校从未向任何人透露。
喜欢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