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司马,我们算是旗开得胜了!”李兴满脸兴奋,这一战打得痛快,尤其看到那些蒙古人绝望的眼神,让他心满意足。
“此战获胜,你功不可没,应列功。我会如实向陛下奏报,为你请功。”杨嗣昌点头道。
“多谢少司马抬爱!”
杨嗣昌又对众军士说道:“今日之胜,仰仗诸位奋勇杀敌,望大家继续保有此心,建功立业。但也切不可轻敌,这只是敌军的一路偏师。”
“传我军令,将所俘牛羊尽数宰杀,今晚加餐。但若有敢饮酒者,立斩不赦!”
“是!”
安排好诸事后,杨嗣昌回到营帐开始撰写捷报。这份捷报并非呈给皇帝,而是送往京城,让朝中百官知晓战果。
出征半月有余,这一份捷报,足以让京师的文武官员稍安其心。
“来人!”
帐外两名亲兵应声而入。
杨嗣昌将两份文书交予他们:“将此奏报送往密云,另一份送至辅臣手中,并取回信回来复命。”
“是!”
此时的杨嗣昌难掩笑意。这是他次领兵出征,便取得如此战功,回京之后,看还有谁敢质疑他杨某人有名无实。
他在帐中大笑两声,随即起身出帐,去参加这场值得纪念的庆功宴。
……
朱由校一觉睡到了傍晚。他太疲惫了,长途奔袭实在消耗巨大。
走出营帐,他现多数将士围在火堆旁沉睡,比他更累。马祥麟见皇帝醒来,立刻上前禀报:
“陛下,战损统计已完成,此战……”
马祥麟刚要开口报告,朱由校抬手打断了他,只说了一句:
“出去说。”
“把将军们都带过来。”
“遵命。”
朱由校缓步穿过营地。士兵们只能睡在地上,因为没时间搭建营帐。
喀喇沁部原本的蒙古包大多被烧毁,火势还在蔓延。
只能选一个地势最佳的位置,给皇上搭好帐篷,士兵们自然围绕着这里安顿下来。
“陛下,此战我军斩获颇丰,斩敌不下两三万,缴获牛羊无数,优质战马三千余匹,还有马驹和母马数千头。”
“我军伤亡不到五百人,其中多数为伤员,阵亡者不足百人。”
这场伤亡比例,朱由校是满意的。毕竟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自己这边,胜局已定。
如果精锐部队偷袭一群老弱病残还损失几千人,那他就该回京城种地去了,别再谈打仗。
“阵亡将士全部火化,骨灰收好,带回京城。不能让他们客死他乡。”
众将无不感动。陛下如此重视普通士兵,自古以来还真少见。
马祥麟躬身回应:
“臣立刻去办。”
朱由校背手而立,继续说道:
“我们现在不再是偷袭,而是明着打了。这一战传出去,不出三日,方圆几百里都会知道。”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一路扫荡北上,下一站目标,是距此不到二百里的赤峰。”
“所有缴获的优质战马优先配给骑兵,其余可用马匹补充给神机营和泰山营。”
这下子,马匹充足了。一万多人,几乎可以做到一人双马,行军度会大大提升。
“物资带上够用的就行,其余牛羊马匹全部击杀,剩下的营帐、武器、粮食统统烧光!”
“所有牲畜尸体扔进河流水源,朕只说一遍……不能给敌人留下一点资源!”
众将齐声应道:
“是!”
朱由校这么做,是因为牲畜尸体在水中腐烂后会污染水源,一旦有人饮用了,极有可能引疫病。
他不是嗜杀之人,但对敌人,他从不手软。只要能削弱对方,什么手段都值得用。
“你们回去后立即着手准备,明日清晨大军开拔,务必在后日子时前兵临赤峰,踏平敌营!”
林丹汗若得知老巢被端,定会火回援。
朱由校必须抢在他回防之前,做更多事,而且要比他更快。
漠南平原战火正酣,辽东也暗流涌动。努尔哈赤听闻朱由校亲征蒙古,心中大喜,直呼良机已至。
他早有意图谋辽沈,眼下皇帝不在京城,正是天赐良机。辽东明军群龙无,形同孤军。只要击败熊廷弼,那座他日夜惦记的辽沈重镇,就将落入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