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明之铁血 > 第13章 召贤令(第2页)

第13章 召贤令(第2页)

皇宫里,朱由校听完孙云鹤的禀报,也不禁笑了。

看来这段时间的布局没有白费。

魏忠贤的事本就是他故意放出的烟雾。魏忠贤天生就是个背锅的料,不利用岂不可惜?

没想到那些文官如此轻易就中计。眼下局势完全在他掌控之中。那些人不过是一群睁眼瞎,跟朕斗,还差得远。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让魏忠贤去咬人,自己坐收渔利即可。正好也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别的事务。

他早已厌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人纠缠。在朱由校眼里,这些文官不过是个个会走路的银库,缺钱时派人去取就行。锅也让别人背,他只管坐等收钱。

“朕已经清楚了,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今后继续保持。朕需要随时掌握那些文官每天的一举一动。王伴伴,带他去内帑领取一千两赏银,你自己和手下分一分。”

“臣叩谢陛下!”

……

通州城外

一位身穿白衫的书生正要进城,忽然被城门口的人群吸引。

他走近一看,原来是张贴了新的告示。他费力地挤到最前排,目光落在墙上的三个大字:“召贤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方列着两个策题:

“辽东奴患,何以平之!”

“萨尔浒之战,大明为何惨败?”

再往下看,内容写道:

“凡有才之士,可在除夕前三日之内,前往京城将答卷交至北镇抚司。通过者可入宫觐见天子,获赐官职!”

书生双眼顿时亮起,望了望京城方向,紧了紧背上的包袱,心中已有决断。他加快脚步,迅进了城,一路朝着京城疾行而去。

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这次不容错过!

……

乾清宫内

朱由校正站在地图前,凝视着大明九边之外的漠南蒙古各部。他心中清楚,若要顺利出关与努尔哈赤决战,必须先肃清家门口的这些隐患。

如今的蒙古早已分裂,与大明接壤的主要有三大部:科尔沁、察哈尔与土默特,其余小部则在夹缝中求存,依附强者。

科尔沁部与建州关系密切,多次通婚,地理位置又离大明较远。

土默特部态度暧昧,既不亲近大明,也不亲近努尔哈赤,与其他几部也少有往来。

而察哈尔,则是名义上的蒙古共主。其领林丹八图尔,正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达延汗第七世孙。

他是蒙古第三十五任大汗,志向远大,一心要重振蒙古昔日辉煌,恢复成吉思汗时代的荣光。

理想虽好,实力却不足。他与崇祯帝一样,志大才疏,性情多疑,手段不足。

林丹汗后来被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接连击败,被迫离开漠南,逃往青海。而大明的皇帝同样也落得个无路可退的下场。

朱由校用红笔在地图上的察哈尔部落位置画了个圈。

他选择先对付察哈尔,原因很简单……他了解林丹汗,虽然此部目前最强,但以林丹汗的能力,自己仍有胜算。

朱由校此战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向天下宣告,大明依旧强盛,不容小觑。更是要一洗萨尔浒之战留下的阴霾,重树军威。

此战核心,在于震慑蒙古各部,尤其要让土默特部归顺,同时收回辽东三卫(朵颜、福余、泰宁)的军力,将其纳入大明麾下。

“王伴伴,你去传朕的手谕给孙云鹤,命他前往宣府、大同调集精锐夜不收,将察哈尔部的详细情报查明,绘制地图呈报。若宣大两地力量不足,就让他直接调辽东熊廷弼的人手,总之,朕要的是察哈尔的全部情报,不得遗漏。”

“再拟一道诏令,命九边十一镇各选派三十名经验丰富、办事稳重的夜不收入京。”

战争之中,情报就是生命线。一份情报,足以左右战局。历史早已证明,战争不仅拼的是国力与后勤,更是情报战的较量。

朱由校正盯着地图沉思,忽然有小太监跑进来禀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