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明之铁血 > 第36章 明末最顶尖的人物来了(第1页)

第36章 明末最顶尖的人物来了(第1页)

“阿海来,朕要你依照你对草原各地的了解,对照地图做出一个沙盘。所有山川河流都得标注清楚,以宣府、大同两镇为核心,往北铺开。你能不能办到?”

“皇上放心,奴才一定尽全力完成。”

“好,那就交给你了。记住,哪怕是条小河,也得标出来!”

“张彧,这段时间你看了不少北方地图吧?你也去搭把手。”

“臣遵命。”

朱由校让几人在外殿忙活沙盘一事,自己则回到暖阁,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这次出关部队的装备。

大军出征,先得解决的是干粮、水源和药品。这三样缺一不可。草原气候多变,士兵容易生病,战马也可能染上瘟疫。这些隐患必须提前考虑周全。

一旦爆疾病,军队战力将迅削弱,甚至可能未战先溃。朱由校必须尽最大努力避免这种情况。

“传令太医院,所有御医即刻到乾清宫报到!”

药物方面,朱由校并不在行,只能依靠太医院的医生。但他对这些人并不完全信任。医术或许过得去,可忠诚度难以判断。先帝的教训就在眼前,不能不防。

他正好借此机会考察他们,看他们开出什么样的药方。

粮食方面,这是重中之重。数万大军几十天的口粮,必须精打细算。朱由校这次并不打算建立传统后勤线,因为没有足够的保障能力。既然不能保证,那就干脆不搞,直接带足物资出关作战。

蒙古骑兵机动性强,明军几千骑兵远不够看,其余全是步兵。若比度,根本不是对手。只能靠出其不意。

一旦步兵和后勤队伍遭遇敌军骑兵,几乎毫无胜算,物资反而会落入敌手,损失更大。

所以,朱由校决定以干粮为主。他让人屠宰牲畜,把肉晒干制成肉干,随军携带,士兵可以边行军边吃,不用生火,不容易暴露行踪。

这是当年蒙古人的做法,朱由校只是借鉴而已。

他还打算带上一批栗米,以备突状况。这种米保存时间长,不易受潮,人和马都能吃。万一到了绝境,还能当作最后的退路。

水的问题也不小。士兵虽有水袋,但远远不够。一人得背好几个,也只能维持两天用水。战马的需求更大。一旦在草原迷失方向,找不到水源,后果不堪设想。

朱由校这次参考的是大唐昔日军队的装备,重新设计了水囊。旧时唐军使用的水囊,是用猪、牛、羊三种动物的皮缝制而成,内部则以它们的膀胱拼接缝合,每制作一个都要杀掉一头牲畜。这样的制作方式,只有盛唐时期才有足够的资源去大规模配备。

唐军之所以能横扫四方,装备精良是关键因素之一。其他国家的军队,远远无法与之抗衡。

后来,蒙古军队也曾少量配备过类似的水囊,但仅限于精锐部队使用。原因无他,成本太高。一个水囊就要杀一头牲畜,普通人哪能承受得起?大多数人还是靠喝奶维持。

朱由校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良,设计出一种更大的水囊,用多只牲畜的皮和膀胱拼接缝合,这样能有效防止漏水和蒸。再配合一种支架,直接固定在马背上,携带方便。

战争就是一场烧钱烧资源的较量。光是一次出征前的准备就如此繁琐,不说别的,单是牲畜的消耗就难以估算。更何况,还有许多事情尚未开始筹备。

“臣等恭请圣安!”

“平身吧。你们都是我大明医术中的佼佼者,想必对普及药理知识得心应手。”

“朕命你们配制一些药方,针对头痛、呕吐、头晕、水土不服以及提神醒脑等方面。结合关外的气候,准备多种药方,务必周全。”

“陛下,敢问这些药方具体用途是?”

“这不是你们需要知道的。只管去办,务必在明日天黑前配齐。朕会派人来取。”

“是!”

看着他们离开,朱由校低声自语,希望你们不负所托。

“让魏忠贤盯紧点,有异动随时回报。”

“是!”

王朝辅恭敬应声,随后退下安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