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在书房中拆开密令,上面详细列明了朱由校的部署,包括出关时间、随行兵力等一应安排,并叮嘱他密切关注辽东三卫与察哈尔部的动向。
“朕一旦出兵,努尔哈赤必定趁虚而入,极可能倾力建州大举南侵,若难敌,可退守要地,放弃次要堡垒,集中兵力守住重城,等待支援!”
“军务整顿暂缓,集中力量应对建州南侵。”
“务必保住辽沈,手谕到即刻启动战备,辽东一切事务可相机决断,不可让奴酋坐大!”
“如若敌军驱使百姓或降卒前来,切勿因小失大,以全局为重!”
看完手谕,熊廷弼心服口服,皇上果真远见卓识。若努尔哈赤得知皇上亲征,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也觉得应对之策合情合理,努尔哈赤绝非等闲之辈,熊廷弼从未敢有半分轻视。
他立刻下令亲卫击鼓召集将领,命辽阳文武官员来府衙听令。
“传我命令,告示通告辽沈百姓,立即收拾离开,毁掉所有房舍,全部迁往复州、盖州。”
“李怀信,本官拨给你一万骑兵,分成十队,对辽阳五十里内彻底清野,不留一粒粮食给建奴。”
“征集粮草、木石及火药等物资,召集城中工匠加紧制作守城器械,火炮全面检查,准备迎敌!”
一名参将上前拱手问道:
“大人,建州尚无动静,为何如此紧张?”
“你带兵多年,难道不知未雨绸缪?以前吃过的亏还少吗?”
熊廷弼对这些本地出身的辽将向来无感,言语间夹枪带棒。那参将也不敢多言,只能退下。
“诸位切记,谁若阳奉阴违、抗命不遵,休怪本官军法从事!”
散会后,众人走出府衙,不约而同奔向一个地方,各自心知肚明,没人多言,脚步却异常熟练。
进了院子,一名领头的将领开口:
“熊廷弼插手军务未果,如今又换了个方式,我看他是不查个底朝天不罢休。”
之前那参将附和道:
“没错,什么备战奴酋,全是幌子,目的就是冲我们来的。大家得赶紧想个办法,绝不能让他得逞。”
田产无数、房屋成片,这些人哪个不是家大业大?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大多归他们所有,若无人耕种,损失自然不小。
但这还不是重点。真正致命的是他们私藏的家奴、兵甲和盔甲,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年来,正是这些东西支撑着他们家族在辽东立足,延续几十甚至上百年。若失去这些根基,他们在辽东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回去后立刻通知各自族人,动员佃户与家奴,联合商贾士绅一起对抗熊廷弼的命令,到时候看他敢不敢轻举妄动!”
“必要时可以派人焚烧告示,煽动百姓反对熊廷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