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材料实验室的恒温层里,氩气保护罩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陆研新半蹲在操作台旁,镊子夹着薄如蝉翼的纳米陶瓷基片,目光紧锁在原子力显微镜下——那是珠峰计划第三阶段的核心载体,低温抗压强度始终差ogpa,连换三批烧结工艺都没能突破阈值。
“滴——”腕间表带突然传来极轻的震动,是元宝狗独有的加密传音。她不动声色地将基片放回惰性气体盒,指腹贴着表带纹路摩挲,耳中钻入小家伙混着机械运转的电子音:“姐,别死磕烧结温度,今早给你送样的氧化锆粉末,批号尾号,我查了质谱仪后台,杂质硅含量比标准高oo,刚好卡你要的晶界结合力。”
陆研新指尖微顿,立刻划开实验台的触控屏调取原料检测报告。果然,三天前入库的那批氧化锆,硅元素的检测值临界合格线,而她竟因急于推进进度,跳过了二次复检,把所有精力耗在了烧结曲线的调整上。
“还有你昨晚标‘废弃’的号基片,”元宝的声音压低,像是在躲实验室的移动巡检仪,“我趁清洁机器人充电时蹭了权限,把退火时间从小时拉到小时分,用激光测了下,表层显微裂纹直接少了一半,强度能冲上去!”
她猛地转头看向角落的废料箱,晨光透过防辐射玻璃斜进来,刚好照在贴着红色标签的号基片上。陆研新迅戴上防静电手套,指尖悬在烧结炉的参数面板前,又想起什么,对着腕表轻问:“你怎么绕开的原料库红外——”
“嘘!尾巴毛都被扫描仪燎了两根!”元宝急声打断,“张教授的车刚进园区,手里攥着总指挥部的进度表,赶紧调参数!”
传音戛然而止,实验室门口已传来脚步声。陆研新指尖落定,将退火时间设为分钟,又换了另一批低硅氧化锆粉末,重新铺展在陶瓷基片表面。镊子划过金属托盘时,腕间又飘来句小声嘀咕:“成了的话,给我换罐深海鱼油,特供款,别拿普通的糊弄!”
烧结炉的嗡鸣渐起,陆研新看着显微镜下逐渐致密的晶界结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扬。窗外的风卷着梧桐叶划过玻璃,她仿佛能看见元宝蹲在走廊监控死角,爪子扒着平板电脑,尾巴尖儿因紧张而绷紧的模样——这只特工狗,总能在她困在材料性能瓶颈时,从最不起眼的检测数据里,撬开通往突破的缝隙。
烧结炉的升温指示灯跳成稳定的绿色时,实验室门口的脚步声也近了。陆研新刚将重新制备的号基片固定在检测台上,张教授的声音就跟着推门进来的风飘了进来:“研新,总指挥部那边催得紧,低温抗压的数据——”
话音未落,原子力显微镜的检测界面突然弹出一行亮绿色数据:ogpa,出预设阈值oogpa。陆研新指尖顿在触控屏上,余光瞥见张教授快步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指着屏幕上的晶界图像直点头:“成了!这晶界致密性,比上批好太多!”
“滴——”腕间表带又轻震了下,元宝的传音带着点邀功的得意:“姐,我就说吧!那oo的硅杂质最坑人,现在换了料,再加上我算的退火时间,保准稳!”
陆研新忍着笑,对着腕表极轻地“嗯”了声,转身向张教授解释:“是原料里的硅含量标影响了烧结,还有退火时间延长分钟,能有效减少显微裂纹。”她刻意略过元宝的功劳——总不能说基地的科研突破,靠的是一只会钻质谱仪后台的特工狗。
张教授却没追问细节,翻着检测报告突然抬头:“对了,今早原料库报了个小异常,说昨晚有台清洁机器人在氧化锆存储区停留时,你碰见了?”
陆研新心头一跳,刚要开口,腕间传来元宝急慌慌的传音:“甩锅给我!就说我帮你取样本时碰了机器人开关!”她清了清嗓子,顺着话头道:“是元宝,昨晚帮我取废弃样本,可能不小心碰到了机器人的巡检程序。”
“那小家伙,倒比人还机灵。”张教授笑着摇头,忽然指向检测台角落的号基片,“这废弃样本怎么回事?表面光泽度看着比新的还好。”
陆研新刚要解释,腕表里元宝的声音又冒出来:“别说是我测的!就说你昨晚加班时随手调了参数!”他压下笑意,把号基片推到显微镜下:“昨晚试了下调退火时间,没想到效果不错,打算后续做组对照实验。”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广播突然响起:“各实验组注意,珠峰计划总指挥部将于两小时后召开线上会议,汇报第三阶段突破进展,请陆研新团队准备核心数据演示。”
张教授立刻站直身子:“赶紧整理数据,我去联系技术部做ppt!”他快步走出门,刚带上门,陆研新就对着腕表轻问:“你刚才说尾巴毛被燎了?没事吧?”
“没事没事,”元宝的声音立刻软下来,“就是有点焦味儿,你要是汇报完能早点回来,帮我梳梳毛呗?还有那深海鱼油,可别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知道了,特供款。”陆研新笑着切断传音,指尖划过检测屏,将号基片的各项数据导出。窗外的阳光刚好落在屏幕上,映得那些代表着突破的数据格外清晰——这一次,珠峰计划的脚步,又往前迈了扎实的一步。
寒温破界声
低温模拟系统的显示屏上,数字稳稳停在-oc,红色的应力监测曲线像被拉平的弓弦,始终没越过预警阈值。陆研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持续载荷小时”倒计时,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腕间表带——还有最后半小时,只要撑过去,珠峰计划第三阶段就算真正落地。
“滴——”传音突然响起,元宝的电子音里带着点急促:“陆哥,不对劲!总指挥部的实时监测后台,刚才有个ip地址蹭了咱们的测试数据,我查了下,是隔壁‘极光计划’的实验组,他们上周刚卡在-oc的低温应力上!”
陆研新瞳孔微缩,立刻点开系统的权限日志。果然,三分钟前有个临时授权账号访问了测试数据,备注栏写着“技术交流”,但签人竟是极光计划的负责人李教授——对方和他们一样,都是冲着珠峰北坡的装备研名额来的。
“他们要抄参数?”陆研新压低声音问,目光扫过实验台上的聚四氟乙烯垫片,这是元宝提醒的关键缓冲方案,也是这次测试能稳定的核心。
“不光抄,我刚截了他们的内部消息,说要改改垫片材质,抢先给总指挥部报‘突破-oc’的成果!”元宝的声音透着气鼓鼓的电流杂音,“我已经把咱们的核心参数加密了,但他们要是用了相似的方案,到时候评审会说不清楚!”
陆研新指尖敲了敲实验台,脑子飞快转着。极光计划比他们早启动半个月,要是被抢了先,后续的装备实地测试名额很可能被截胡。他抬头看向低温系统的取样口,突然想起什么,对腕表说:“元宝,帮我查极光计划上次提交的材料报告,他们用的低温垫片是什么材质?”
“查了!是玻璃纤维的,耐低温上限就-c,根本扛不住-oc的持续载荷!”元宝的声音顿了顿,“哦对了,他们实验室的液氮罐今早空了,正从咱们基地调货,批号就是你上次淘汰的尾号那批!”
陆研新眼底亮了亮,转身对守在一旁的张教授说:“张教授,极光计划那边可能要借用咱们的测试方案,但他们的垫片材质和液氮纯度都不达标,我想提前做组对比实验,把咱们的核心优势标出来。”
张教授刚要开口,低温系统突然“嘀嘀”响了两声,屏幕上弹出“测试完成”的绿色提示——小时持续载荷,应力值稳定在安全范围,基片无任何微裂纹!
“成了!”张教授猛地拍了下桌子,拿起手机就想给总指挥部打电话,却被陆研新拦了下来。
“张教授,等两分钟。”陆研新迅从耗材柜里翻出玻璃纤维垫片,又找了个空的反应瓶,倒了点批号的液氮,“咱们做组对照,同一批基片,换他们的垫片和液氮,让数据说话,比光报结果更有说服力。”
张教授眼睛一眯,立刻懂了:“好小子,考虑得周全!赶紧测,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