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假千金回山村后山早早 > 第172章(第1页)

第172章(第1页)

眼瞅着林多仓那个白养的问别人要了个竹筒去领姜汤,张腊梅生怕林多仓领了她就领不了了,赶紧从背篓里取了个大陶碗出来。

她走的时候舍不下锅碗瓢盆这些,陶锅和陶碗都带了,只是陶碗重,带的不多,拢共就拿了四个。一个大陶碗,三个小陶碗。

张腊梅把那大陶碗往林多谷手里一塞,“老二你人机灵,赶紧抢在你大哥前头去舀姜汤,多舀些回来。”

林多谷接过大陶碗就跑,排在了林多仓的前头。

林多仓张了张嘴,想说啥,最终还是咽了回去。

媳妇昨晚虽有被褥可睡,但晨起后还是咳了起来,他的确是想单独给媳妇舀一份姜汤。可二弟端着那么大一个陶碗排在他前头,林姝堂妹给二弟姜汤之后还给他舀不?

林小蒲熟悉村里人口,林姝给人舀汤的时候她就在一旁小声说对方家里几口人,家里人口多的,林姝便主动喊对方喝完了再来盛一碗,家里人口少的,一碗盛满便算。

结果林姝盛着盛着,就看到了林多谷手中捧着的那大陶碗。

林姝:……

林多谷脸上笑呵呵的,仿佛压根不记得先前两家闹了不痛快。

身旁林小蒲偷偷翻了个白眼,林姝却还是按照规矩给舀了大半碗,大伯娘家人口不少,这陶碗大,大半碗差不多了。

哪料林多谷却嫌不够,觍着脸问:“阿姝妹妹,能不能再舀两勺,这碗还没满咧?”

林姝目光扫了眼排他后头的林多仓,皮笑肉不笑地道:“我这是没算你大哥大嫂的,你大嫂瞧着不舒服,我一会儿单独给她舀一碗,这些够你家剩下人喝了。”

林多谷听到这话只能作罢。身后有人嘀咕他脸皮厚,他也当没听见。

轮到林多仓舀姜汤,他羞得抬不起头,但林姝不仅将他手里的竹筒舀满,还叮嘱了几句,“方才听嫂子咳了几声,若是喝了姜汤还不顶事儿,你便去山里寻些艾草煮汤给她喝。”

林姝顺势同其他村民道:“这姜汤也就是驱寒暖身,能一定程度地缓解初期风寒,叔伯婶子们若是身子还有其他不适,咳嗽的可多喝些艾草汤,身上热的便挖些葛根煮汤。还有其他能止咳散热的草汤,村里的阿公阿婆知道的肯定比我多。”

一个年迈的阿婆笑应道:“是咧是咧,阿姝丫头说的这些没错,还有折耳根,咱们村里哪家有个咳嗽的,都是去挖了折耳根煮水煎汤。昨儿个不是太晚了么,今儿一早我家老大老二便出去了,一个去找干柴,另一个便是去挖折耳根。一会儿熬水后,有多的也给你们盛一碗。”

去镇上药铺看病抓药太费钱,村里人病了都是自己扛,但也不是啥都不干硬抗,老人们一辈辈传下来不少偏方,头痛脑热咳嗽烧这些其实都有对症的草汤。

有妇人笑应,“不用大娘的,这折耳根哪里都有,咱们自己挖来自己熬。还有阿姝丫头口中的葛根应该就是咱说的甘葛?我不晓得这东西能退热,但小时候阿公跟我说过,甘葛挖来泡水喝好得很,饥荒的时候还能用来吃咧!”

一个家贫的半大小子突然插嘴道:“我家挖过甘葛吃,吃了真能顶饱,就是里头须须多,不咋好吃,嘿嘿。”

旁边他老娘立马冲他脑门敲了一记,“同别人说这些做啥子,也不嫌丢人!”

村民们善意地哄笑出声,“打娃儿做啥,这次村里大水,家里的粮都撑不了多久,咱们日后怕是家家户户都要去山上刨这甘葛吃喽!”

“不吃甘葛还有别的嘛,再过一个月山里的板栗就要熟了,咱们一起进山捡板栗去!”

“山上菌子也多,日日采菌子咱也能吃上好久咧!”

村民们你一句我一句,突然就觉得后头的日子没那么苦了。

第2o1章换粮

家家户户但凡有锅的都寻了个地方起石灶,等派出去的汉子带了柴回来,木柴和引火的枯叶干草这些准备齐全,家里的女主人便赶忙问何桂香这边借火。

李春苗家东西带得多,家里的火罐也带出来了。火罐是一种带盖的陶罐,她问何桂香取了一块阴燃着的木炭后放到那火罐里,盖上盖子后木炭慢慢地闷烧,能保存许久。到时候等灶里要熄火了,她再将火种放到火罐里,留到下次生火完全没问题。

那些没带火罐的也有别的法子保留火种,灶膛没有燃尽的木炭用烧过的热灰给埋起来,埋得越深越好,这样木炭也能闷烧许久,等到需要生火的时候,便扒开上头的灰烬,放些引火的枯叶草叶,轻轻吹燃即可。

等各家借了火后,接连的炊烟升起,各家围坐在石灶边小声说着话,竟成了洪涝过后难得的温馨画面。

这头何桂香淘洗了糙米正要熬粥,廖墩子突然抱着半罐子糙米过来,“婶子,我家的粮都存到山洞里去了,我手里只留了小半罐子的糙米,阿爹在的话够我俩吃个三日,可他还不晓得啥时候回来,这些我一个人吃的话能吃□□日。我把糙米给婶子,婶子能不能把我那一份也做了?”

“说啥见外话,你便是不给这小半罐子糙米,婶子也给你一口吃的!”

廖墩子闻言,笑了起来,“粮还是要给的,我阿爹回来前,林二叔和何婶子有啥需要跑腿的地方,只管喊我去!阿姝姐和阿野大兄这边也是,需要我帮忙只管说!”

林小蒲叉腰问:“我呢,怎么把我给落下了?”

廖墩子赶忙补上一句:“对对,还有小蒲妹妹。”

林小蒲这才笑起来,“放心,有我在,我罩着你。”

廖墩子长得瘦小,瞧着还没有小他两岁的王银根壮实,王银根她都能罩着,廖墩子她自然也能罩着。

廖墩子挠头笑,“成,你罩我。”

林姝怕他不自在,当即交给他一个任务,“墩子,我这正好有事需要你和小蒲去做,雨后竹林那边有许多竹荪冒了头,你和小蒲一起,帮我采一篮子回来。”

“阿姝姐,竹荪是啥啊?”廖墩子赧然问道。

“是一种能吃的菌子,很好认,你跟着小蒲去,她指给你看,你看一眼就晓得了。”

说着,又扭头问李春苗和张巧花,“三婶,李婶子,你们要竹荪不?这竹荪切成段放到粥里一起熬,撒少许盐做成咸鲜口味的竹荪粥,美味又滋补。”

李春苗连忙应道:“要得要得,让我家王银根跟着一起去!”

如今大家伙都住草棚里,每家吃个什么大家都瞧得一清二楚,李春苗原本有什么好吃的都是藏着掖着不想叫别人知道,譬如这竹荪,生怕村民都去采,但这会儿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

阿姝大气,有什么好吃的愿意分享给村民,她做婶子的也不能太小气了。

张巧花知道她这侄女懂得多,自然也是跟着林姝走。

等林小蒲三人采了一篮子新鲜竹荪回来,村民们纷纷问:“这不就是竹菌子么,阿姝,这竹菌子真能吃?”

林姝笑着解释道:“叔伯婶子们应当吃过了。我和阿野成亲的喜宴上也做了这竹荪,不过是凉拌的,切了丝你们没认出来。竹荪是山珍,不仅能吃还滋补得很。另外还有鸡枞菌青头菌等等,这些菌子山间都多,婶子和嫂子们若是信我,到时候可以跟我一起去挖这些菌子,我教你们怎么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