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毛骨悚然的故事汉化版 > 第6章 绣鞋怨(第5页)

第6章 绣鞋怨(第5页)

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祖父的遗愿,为张玉环平反昭雪,化解她的怨气。

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知府的儿子想必也已经不在人世了,她该怎么为张玉环平反呢?沈清辞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她突然想起了祖父在日记里提到的张家遗物,里面还有一本张玉环的日记。或许,在那本日记里,能找到一些关于知府儿子害死张玉环的证据?

沈清辞立刻决定,再次回到青石镇,去老宅的地窖里寻找张玉环的日记。

第六章地窖惊魂

第三天一早,沈清辞再次踏上了前往青石镇的路。这一次,她的心里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不再像前两次那样恐惧和犹豫。她知道,自己肩负着为张玉环平反昭雪的使命。

来到沈家老宅,沈清辞深吸一口气,推开了大门。院子里依旧静悄悄的,阳光洒在青石板上,暖洋洋的,让人感觉不到一丝阴森。

她按照祖父日记里的记载,找到了地窖的入口。地窖的入口在正厅的角落里,用一块厚厚的石板盖着。沈清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石板挪开。

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从地窖里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浓重的霉味。沈清辞打开手电筒,照亮了通往地窖的楼梯。楼梯很陡峭,长满了青苔,看起来很滑。

她小心翼翼地走下楼梯,来到了地窖里。地窖不大,里面堆放着一些破旧的家具和箱子,角落里结满了蜘蛛网。手电筒的光线在黑暗中晃动,照亮了周围的景象,让人感觉有些诡异。

沈清辞按照祖父日记里的描述,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她打开木箱,里面果然放着一些张家的遗物,有几件旧衣服,一些饰,还有一本泛黄的日记。

沈清辞激动地拿起日记,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日记的纸张已经很脆了,上面的字迹娟秀而清丽,应该是张玉环的笔迹。

她仔细地读着,日记里详细地记载了她和李公子从相识到相恋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看到这里,沈清辞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为这对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感到惋惜。

她继续往下读,读到了张玉环被父母逼迫嫁给知府儿子的内容。日记里充满了她的痛苦和绝望,她写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吾虽心有所属,却无力反抗。若不能与君相守,吾生不如死。

沈清辞的心揪紧了,她仿佛能感受到张玉环写下这些文字时的绝望。她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翻,手指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日记的最后几页字迹潦草,墨水晕染开来,像是写的时候手在剧烈抖。里面提到知府儿子几次三番托人送礼物,甚至在她窗外徘徊,让她“夜夜难眠,如坠冰窟”。最后一篇日记只有寥寥数语:“他今夜必来,我已备好剪刀,宁死不从。若我身死,望君珍重,勿为我念。”

最后一个字的墨迹重重划过纸面,留下一道深深的划痕,仿佛是她生命最后的呐喊。

沈清辞合上书页,眼眶早已湿润。原来祖父说的都是真的,张玉环根本不是自杀,而是被那个畜生害死的!她的怨气,不仅仅是因为爱情被拆散,更是因为清白被污、含冤而死。

就在这时,地窖里的温度突然骤降。手电筒的光线开始疯狂闪烁,出“滋滋”的电流声。沈清辞心里一紧,下意识地摸出王道长给的符纸攥在手心。

“你看到了……”一个阴冷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不是之前的啜泣,而是带着彻骨的恨意,“你看到他是怎么害我的了……”

沈清辞猛地抬头,手电筒的光束扫过地窖角落,只见一个红色的身影正从墙壁里慢慢渗出来。这次她看得格外清楚,张玉环的脖颈上有一圈深深的紫黑色勒痕,嫁衣前襟的血迹已经黑,那双空洞的眼睛死死盯着她手里的日记。

“我没有自杀……我没有……”张玉环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声音也越来越尖利,“他们都骗你!张家骗你!知府骗你!整个青石镇都在骗你!”

她猛地朝沈清辞扑来,带起的阴风将手电筒吹落在地,光线在地上滚动几圈后彻底熄灭。地窖陷入一片漆黑,只有那抹红色的身影在黑暗中飘忽不定。

沈清辞吓得连连后退,后背重重撞在木箱上。她死死攥着日记和符纸,大声喊道:“我知道!我知道你是被害死的!我会帮你!我会为你报仇!”

这句话似乎起了作用,张玉环的动作停住了。黑暗中,沈清辞能感觉到那双眼睛在打量她,冰冷的怨气环绕在周身,却没有再靠近。

“帮我……”张玉环的声音恢复了些许呜咽,“帮我找到证据……让他偿命……”

“我会的!”沈清辞坚定地说,“你先让我出去,我会找到证据,还你清白!”

沉默在黑暗中蔓延了许久,那股阴冷的气息渐渐散去。沈清辞摸索着捡起地上的手电筒,按下开关,光束重新亮起时,地窖里已经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但空气中残留的腐朽气味,和脖颈间冰凉的触感,都在提醒她刚才生的是事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抱着日记和木箱里的遗物,跌跌撞撞地爬上楼梯,连石板都顾不上盖好就冲出了地窖。回到院子里,阳光洒在身上,她才感觉自己活了过来,双腿一软瘫坐在青石板上。

第七章百年旧案

沈清辞在院子里坐了很久,直到心跳平复才敢再次进屋。她把张玉环的日记和祖父的笔记本放在一起,仔细比对里面的内容。祖父在日记里提到,当年知府儿子害死张玉环后,没过几年就突然暴毙,死时脖子上也有一圈紫黑色的痕迹,像是被人勒死的。而张家在那之后接连遭遇横祸,男丁病死,家产被抄,最终彻底败落。

“这难道是张玉环的报复?”沈清辞喃喃自语。可如果凶手已经死了,她的怨气为什么还没消散?

她突然想起木箱里还有几件饰,其中一支银簪上刻着“李”字,应该是李公子送给张玉环的定情信物。簪子的末端刻着一行小字:“光绪廿三年,赠玉环。”沈清辞翻开张玉环的日记,现里面确实提到过这支簪子,说这是李公子用第一次科举的奖金给她买的。

“李公子……”沈清辞突然意识到,所有人都在说张玉环的悲剧,却没人知道李公子的结局。祖父的日记里也只字未提,他当年是不是也没找到李公子的下落?

她立刻决定去找王道长。既然王道长知道老宅的事,或许也知道李公子的去向。

再次来到清风观,王道长似乎早已料到她会来,正坐在院子里煮茶。看到沈清辞手里的日记和银簪,他叹了口气:“冤孽啊,百年前的债,终究要有人来还。”

“道长,您知道李公子的下落?”沈清辞急切地问。

王道长给她倒了杯茶:“你祖父当年也问过我同样的问题。那李公子当年并未离开青石镇,而是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沈清辞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他没走?那他为什么不为张玉环报仇?”

“他想报,却没机会。”王道长缓缓道来,“李公子当年家境贫寒,无权无势,根本斗不过知府。他知道张玉环死得蹊跷,却拿不到证据。后来知府儿子暴毙,他怀疑是玉环的冤魂索命,就跑到后山出家了,法号了尘,就在这清风观修行。”

“他……他成了道士?”沈清辞震惊不已。

王道长点了点头:“了尘道长圆寂前,把这件事的真相告诉了我。他说自己一生都在忏悔,没能保护好玉环,也没能为她昭雪。他还留下一件东西,说如果将来有人能揭开真相,就把这个交给她。”

王道长转身走进里屋,拿出一个陈旧的布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本账簿和几张药方。账簿上记录着知府家的收支,而药方上的字迹,和张玉环日记里的笔迹惊人地相似。

“这是……”沈清辞不解地看着王道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