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毛骨悚然的真实案例 > 第6章 绣鞋怨(第6页)

第6章 绣鞋怨(第6页)

“了尘道长当年在张府墙外守了三天三夜,无意中捡到了这个。”王道长解释道,“这是张玉环偷偷记的账,里面详细记录了知府儿子买通张家父母的银两,还有他几次调戏自己的经过。药方是她写给李公子的,说自己被关起来后身体越来越差,让他不用担心。”

沈清辞拿起账簿,上面的每一笔记录都清晰可见,甚至标注了日期和经手人。最后一页写着:“知府之子赠白银千两,求娶玉环,父已应允。”下面还有张家父亲的签名画押。

“这就是证据!”沈清辞激动地说,“有了这个,就能证明张玉环是被害死的!”

“是证据,却也是催命符。”王道长叹了口气,“当年了尘道长拿着这些东西想去告官,却被知府派人打了一顿,差点丢了性命。从那以后,他就知道官官相护,这世道容不下真相,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后人身上。”

沈清辞看着手里的账簿和日记,心里五味杂陈。原来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记得张玉环的冤屈,一直有人在为她寻找真相。

“道长,现在有了这些证据,能为玉环平反了吗?”沈清辞问道。

王道长摇了摇头:“百年已过,物是人非,当年的凶手和证人都已不在人世,官府不会再受理这桩旧案。但玉环的怨气,未必需要官府来化解。”

“那需要什么?”沈清辞追问。

“需要有人承认她的冤屈,让她的故事被世人知道。”王道长说,“她的执念不是要凶手偿命,而是要一个公道,一个真相。只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她不是自杀,而是被害死的,她的怨气自然会消散。”

沈清辞恍然大悟。她看着手里的证据,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青石镇的人都知道真相,还张玉环一个清白。

第八章真相大白

回到老宅,沈清辞立刻开始整理证据。她把祖父的日记、张玉环的日记、李公子留下的账簿和药方都整理在一起,还找到了几张当年的旧报纸,上面刊登了知府儿子暴毙和张家败落的消息。

她决定在青石镇的老茶馆公布真相。老茶馆是镇上最热闹的地方,每天都有很多老人在那里喝茶聊天,说书先生也在那里讲故事。只有在那里,才能让最多的人知道真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沈清辞带着所有证据来到老茶馆。此时茶馆里已经坐满了人,说书先生正准备开讲。看到沈清辞进来,所有人都停下了交谈,好奇地看着她。

“各位乡亲,”沈清辞走到台前,声音有些颤抖,但眼神却很坚定,“今天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听故事,而是为了讲一个被遗忘了百年的真相。”

台下的人议论纷纷,不知道这个城里来的姑娘要讲什么。刘婆婆也在人群中,担忧地看着她。

沈清辞深吸一口气,拿出张玉环的日记和账簿,开始讲述那段悲惨的往事。她从张玉环和李公子的爱情讲起,讲到张家父母的势利,知府儿子的霸道,最后讲到张玉环被害死的真相。

她把账簿上的记录一一念了出来,把日记里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当讲到张玉环在日记里写下“宁死不从”时,台下的人都沉默了,很多老人都露出了悲伤的表情。

“当年,张玉环不是自杀的,是被知府的儿子害死的!”沈清辞提高了声音,“张家父母为了钱财和权势,隐瞒了真相;知府为了包庇儿子,掩盖了罪行;而我们,都被蒙在鼓里,以为她是为情自杀!”

台下一片哗然,有人惊讶,有人愤怒,还有人开始小声议论。

“这不可能吧?老辈人都是这么说的……”

“那账簿看起来不像假的,还有签名呢……”

“怪不得沈家老宅一直不太平,原来是有冤情啊……”

就在这时,一个白苍苍的老人站了起来。他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台前,看着沈清辞手里的银簪,老泪纵横:“这簪子……我见过……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说过,当年有个姓李的道士,经常拿着这支簪子在张府墙外哭……”

老人的话证实了沈清辞的说法,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越来越多的老人想起了当年的往事,说张家当年确实收了知府很多钱,还说知府儿子死的时候样子很吓人,像是被鬼掐死的。

沈清辞看着台下的反应,知道大家已经相信了真相。她拿出王道长给的符纸,高高举起:“张玉环的冤魂一直在老宅徘徊,不是为了害人,是为了求一个公道!今天,我把真相告诉大家,就是要还她一个清白!”

说完,她点燃符纸,看着火苗慢慢升起,化作灰烬。

就在符纸燃尽的那一刻,茶馆外突然刮起一阵风,吹得窗户“吱呀”作响。但这风并不阴冷,反而带着一丝温暖。沈清辞仿佛看到一个穿着红衣的身影在窗外一闪而过,那个身影回过头,对她露出了一个释然的微笑,然后渐渐消散在阳光中。

她知道,张玉环的怨气终于消散了。

第九章尘埃落定

真相公布后,青石镇的人都对沈家老宅的态度生了改变。大家不再害怕那里的“鬼魂”,反而对张玉环的遭遇充满了同情。有人提议在老宅里立一块石碑,记录下这段往事,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个被冤枉的女子。

沈清辞同意了这个提议。她请人修缮了老宅,把西厢房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纪念馆,里面摆放着张玉环的红绣鞋、日记和李公子留下的遗物。她还在院子里种了很多桂花树,因为张玉环的日记里提到过,她最喜欢桂花的香味。

王道长也来帮忙,在纪念馆里开了一场法事,度张玉环的亡灵。法事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过,院子里的桂花香飘满了整个青石镇。沈清辞仿佛看到张玉环和李公子的身影在桂花树下相依相偎,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法事结束后,王道长对沈清辞说:“冤魂已散,怨气已消,这老宅以后不会再有怪事了。”

沈清辞看着焕然一新的老宅,心里感慨万千。她终于明白了祖父为什么要买下这座老宅,为什么要研究红绣鞋的秘密。他不是不怕鬼,而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段被遗忘的历史,等待一个能为张玉环平反的人。

刘婆婆也经常来老宅帮忙打扫,她看着院子里的桂花树,笑着对沈清辞说:“姑娘,你做了件好事啊。现在夜里再也听不到哭声了,这宅子终于太平了。”

沈清辞笑了笑:“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是祖父,是了尘道长,是王道长,还有所有相信真相的人,一起完成了这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沈清辞渐渐喜欢上了青石镇的生活。她把城里的工作辞了,留在老宅里打理纪念馆。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张玉环的故事,来到老宅参观,了解这段百年前的爱情悲剧和冤屈往事。

有人问沈清辞,会不会害怕老宅里的鬼魂。沈清辞总是笑着说:“这里没有鬼魂,只有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张玉环的故事告诉我们,真爱无价,公道自在人心。”

秋天到来的时候,老宅里的桂花树开满了金黄色的花朵,香气四溢。沈清辞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手里拿着张玉环的日记,静静地读着。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书页上,温暖而祥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