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衍望向远处依旧冒着青烟的皇城废墟,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董卓倒行逆施,人神共愤,其罪罄竹难书。然,哭泣与愤怒,无法让死者复生,无法让废墟重建。”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曹操、孙坚、刘备等人:
“洛阳虽毁,然其名犹在,其位犹存!乃是大汉之心腹,天下之中心!岂能因贼寇之暴行,便弃之不顾?”
“文渊贤弟的意思是…”曹操目光微闪。
“留守洛阳,重整河山!”
荀衍斩钉截铁,“在此竖起讨董大旗,收拢流民,安抚百姓,恢复秩序,以此为大义根基,徐图西进,方可真正救驾,匡扶汉室!”
孙坚、刘备等人纷纷提出粮草、民心、防御等现实问题。
荀衍一一解答,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显然深思熟虑。最后道:
“…即便董卓来攻,我据城而守,又有诸位兄台可为奥援,何惧之有?”
他这番话条理清晰,考虑周全,但众人都听出了潜台词:
留守洛阳,以他荀文渊为主。
曹操、孙坚、公孙瓒乃至刘备,心中各自飞快盘算。
留守洛阳政治意义巨大,但风险也同样巨大,更意味着要屈居于荀衍之下。
而返回各自地盘,展势力,才是乱世之道。
很快,孙坚、公孙瓒率先表态欲归。
曹操沉默片刻,也苦笑道愿回兖州。
刘备则一脸诚恳地表示愿回豫州附近,继续为讨董大业尽力。
至此,意图已然明朗。
无人愿留守洛阳这个烂摊子,更不愿屈居人下。
荀衍心中了然,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脸上露出惋惜之色,慨然应允,并赠以粮草军械,收获一番感激。
当日午后,曹操、孙坚、公孙瓒、刘备便相继率领残部,告辞离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来时联军数十万,去时各自分飞,所谓的讨董联盟,在洛阳的废墟前,彻底烟消云散,宣告破产。
送走众人,荀衍身边,便只剩下了自己的嫡系文武。
他望着远去的烟尘,眼神变得深邃而坚定。
贾诩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侧,低声道:
“主公,蛟龙入海,猛虎归山矣。旧盟虽散,方是我等真正崛起之机。”
荀衍负手而立,神色平静: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和,传令下去,即日起,由我荀衍,正式接管洛阳及司隶周边区域,以‘匡扶汉室,安抚黎庶’之名,行便宜之事!”
“诺!”
众文武轰然应命。
荀衍的命令一条条下达,高效而有力:
安民:立即开仓放粮,设立大量粥棚、医舍,优先救助老弱妇孺。以工代赈,招募青壮参与清理废墟、掩埋尸体、防火防疫,放口粮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