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先生,父亲,”
荀衍开门见山,
“天下大乱,非独兵祸,亦因礼崩乐坏,道统不存。衍欲在颍川创办一座书院,不拘一格,广纳天下才士,传授经史子集,亦研讨兵法、政略、格物乃至修行之道!为这乱世,留存文脉,培养英才!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蔡邕闻言,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
“创办书院?留存文脉?善!大善!文渊此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老夫愿倾尽所能,助文渊成此盛事!”
他一生致力于学问,最担心的便是战火焚毁典籍,学问断绝。
荀爽也抚须赞同:“我荀氏本就是经学传家,此事义不容辞!族中藏书,可尽数开放!”
“如此甚好!”荀衍大喜,
“那便请伯喈先生,出任这颍川书院第一任院长!总领院务,制定学规,招募名师!父亲可为我荀家代表,协理院务。”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蔡邕激动应下,仿佛找到了人生全新的意义。
【叮!成功创立“颍川书院”,蔡邕出任院长。获得人道气运点+oo。获得特殊效果:文气汇聚(颍川地区人才吸引力大幅提升,文臣谋士出现概率增加)。】
说干就干!
荀衍立刻划出阳翟城东大片风景秀美的土地,调拨大量钱粮物资,征召能工巧匠,以《青帝长生经》的生机之力辅助,大兴土木!
一座座融合了古典雅致与实用功能的学舍、藏书楼、论道堂、静修室拔地而起,规模宏大,气象万千!
颍川书院创办的消息一经传出,天下震动!
无数寒门士子、乃至一些厌烦了战乱和朝争的隐士学者,纷纷慕名而来,欲要一探究竟。
书院尚未完全建成,门前已是车马络绎不绝。
处理完公务与书院大事,荀衍终于得以稍稍放松,关注一下自己的“后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特意在将军府旁,依山傍水处,修建了三处风格迥异却又比邻而居的精致别院。
一处清幽典雅,种满了翠竹兰花,命名为“静思苑”,安排伏寿居住。
伏寿性情温婉,不喜喧闹,对此处十分满意。
荀衍时常前来探望,与她品茶下棋,谈论些经史文章。
伏寿经过调理,气色愈好,“凤格”命体的贵气隐隐显露,对荀衍的依赖与情意也日益深厚。
荀衍也将一些简单的养生导引术教给她,让她强身健体。
【伏寿好感度:(倾心,依赖,视为主心骨)】
一处临水而建,推开窗户便可见洛水支流潺潺流过,院内引活水为池,种植奇花异草,命名为“洛神居”,安排甄宓居住。
此院最合甄宓心意,她似乎天生亲水,在此处修行那莫名觉醒的水系天赋事半功倍,气质愈空灵出尘。
荀衍来看她时,常带些新奇的水生植物或与她探讨修行心得,关系融洽而微妙。甄宓对荀衍的感激中,也渐渐掺杂了少女的情愫。
【甄宓好感度:(感激,信赖,朦胧好感)】
最后一处则充满了书香琴韵,紧邻正在建设的书院,命名为“文心阁”,安排蔡琰居住。
蔡琰在此如鱼得水,不仅琴技因《清音普善咒》而突飞猛进,精神力日益强大,更时常去书院协助父亲整理典籍,与来访的文人学者交流,才女之名远播。
荀衍与她最为谈得来,从音律到诗词,从经史到天下大势,往往能聊至深夜。
蔡琰对荀衍的才华见识钦佩不已,那“知音”之情,早已化为深深倾慕。
【蔡琰好感度:(倾心,引为灵魂知己,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