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嬴政获得系统的 > 第39章 骊山问鼎策(第2页)

第39章 骊山问鼎策(第2页)

“科技之利?守城器械?若内部人心离散,再坚之城池亦可从内攻破!”法家学者冷笑。

“那依你之见,严刑峻法就能让人心凝聚了?暴政之下,唯有反抗!”

……

争论瞬间爆。儒家、法家、墨家,甚至还有零星的道家、纵横家学者加入战团,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将领们大多听得头晕眼花,龙且甚至不耐烦地掏了掏耳朵。项羽眉头越皱越紧,在他看来,这些书生空谈,毫无用处。

刘邦却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又不时摇头,仿佛在菜市场挑选货物。

嬴政始终沉默地听着,没有打断,也没有表态。他目光扫过激辩的学者,又看向那些或茫然、或不耐的将领,最后与范增、张良等人目光短暂交汇。

直到争论声稍歇,他才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引导的力量:

“诸公之论,皆有道理。仁政、法治、科技、兼爱……皆为先贤智慧结晶。然,朕之所问,非择一术而弃其他。”他顿了顿,环视众人,“朕在想,是否有一种……制度?一种能够容纳仁政之怀,亦能行法治之严;既能鼓励科技之功,亦能倡导兼爱之义;既能汇聚力量以御外侮,又能平衡内部以防内耗的……一种全新的、越王朝更替的框架?”

“制度?框架?”众人愕然。

“譬如,”嬴政开始勾勒那朦胧的蓝图,“是否可有一个常设之机构,非属一家一姓,而是由各方、各族、乃至各学派贤能共同组成?遇外患,则可协调各方兵力、物资,统一应对,而非各自为战,甚至互相掣肘。遇内政纷争,则可在此机构之内,依共同认可之规则进行辩论、裁决,而非必然兵戎相见?”

张良眼中精光暴涨,他瞬间抓住了关键,接口道:“秦王之意,是欲将‘鸿门之约’常态化,将‘临时合作’变为‘长久机制’?以此……将争斗,从战场,引导至议事之堂?”

“正是!”嬴政颔,“战场决生死,代价太过惨重,且胜负难料,终非长治久安之策。若能将纷争控制在规则之内,以辩论代替刀剑,以投票代替厮杀,或许……或许能走出一条新路。”

范增捻着胡须,缓缓道:“此议……惊世骇俗。然,如何保证各方愿遵守规则?强者岂会甘受束缚?规则又由谁来定?由谁执行?”

项羽终于忍不住,冷哼一声:“说到底,还是要靠实力!没有霸王的刀,谁会听你啰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嬴政看向项羽,目光坦然:“霸王之神勇,自是基石。然,霸王可愿见,今日之敌,明日之友,后日又成仇雠,循环往复,永无宁日?可愿见,项氏子弟,亦陷入这无休止的征伐血海之中?一人之勇,可定一时胜负;万世之规,方可保长久太平。”

项羽怔住,重瞳闪烁,这句话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某种从未触及的东西。他想起叔父项梁,想起战死的无数楚军子弟……永恒的征战,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刘邦此刻猛地一拍大腿,眼中放着光:“妙啊!这主意妙!有个地方能吵架,总比动不动就砍强!起码……起码能多谈谈价码不是?”他这话虽糙,却道出了部分本质——提供一个低成本解决争端的平台。

嬴政趁热打铁,站起身,走到殿中,他的身影在透过高窗的光柱下,仿佛在光:

“胡虏之患,非仅边患,实为两种文明形态之冲突。若要永绝,非仅靠筑城戍边,更需改变我们自身!需变得更强大,更团结,更富庶,更有智慧!让我们的文明,如同参天巨木,根深叶茂,使胡风无法动摇分毫!而这一切的前提,便是内部不再无谓消耗!”

他指向殿外,指向广袤的华夏山河:“今日,我等齐聚骊山,非为分割天下,乃为共商如何经营这天下!如何让这华夏文明,不再一次次于鼎盛时崩塌,于废墟中重建!如何让今日之鲜血与牺牲,换来不再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而是一个……真正的、向上的开端!”

他的声音激昂起来,带着一种穿越千年的洞见与悲悯:

“王朝有尽,而文明无涯。朕今日问策于诸公,问的不仅是退敌安邦之术,问的更是……我华夏文明,该如何越这周而复始的兴亡循环,实现真正的——涅盘重生!”

“涅盘重生……”

这四个字,如同带着魔力,在空旷而略带残破的大殿中回荡,撞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无论是宿将、谋臣,还是学者,无不为之动容。

殿内再次陷入长久的沉默,但这次的沉默,不再是困惑与争执,而是一种被宏大愿景所震撼、所吸引的沉思。一颗名为“文明共同体”与“制度创新”的种子,伴随着骊山清冷的空气和秦王振聋聩的追问,深深植入了在场所有关键人物的心中。

未来的路依旧迷雾重重,旧有的利益、观念、仇恨如同磐石阻挡。

但至少,在此刻,在这骊山行宫,一个关于文明新生的、极其大胆的梦想,被正式点燃了。

喜欢我,嬴政,带领逆臣开创新世请大家收藏:dududu我,嬴政,带领逆臣开创新世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