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清川日常 > 第 42 章(第1页)

第 42 章(第1页)

第42章

调令风波过後,清川县衙恢复了运转,只是气氛有些微妙。王主簿等人对孟寰海愈发敬畏,背後却难免嘀咕这位县太爷背景深厚,连府城的调令都能拦下。孟寰海心知肚明,这“背景”就是崔行川,这让他浑身不自在,像穿了件借来的丶不合身的华服。

他憋着一股气,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政务中,清丈田亩的准备工作重新啓动,比以往更较真,更严苛,仿佛要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已留下靠的是能力,而非某人的“关照”。

他与崔敬祜,似乎又回到了那种隔空博弈的状态。一个在明处大刀阔斧,一个在暗处波澜不惊。只是,那筐炭,那碗腊八粥,那纸调令背後的手脚,像一根根细刺,扎在孟寰海心里,让他无法再像从前那样,纯粹地将崔敬祜视为一个需要打倒的对手。

这天,他带着赵铁柱去下面村子核查田亩,回来时已是傍晚,错过了饭点。两人又冷又饿,路过城西那片嘈杂的市集,一股浓郁辛辣的香气扑面而来,是路边摊子在卖牛杂汤。

“大人,要不……吃点热乎的再回去?”赵铁柱咽了口口水,试探着问。他知道自家大人节俭,平日绝不肯在这些地方花钱。

孟寰海看着那口翻滚着浓汤的大锅,热气腾腾,驱散着春寒。他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又想起那碗腊八粥的暖意,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嗯。”

两人在油腻的小桌旁坐下,要了两大碗牛杂汤,多放芫荽和辣子。汤端上来,汤汁奶白,牛杂软烂,红油汪汪,香气直往鼻子里钻。孟寰海吹了吹热气,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汤汁带着辛辣一路落到胃里,冻僵的身子瞬间暖和过来。他吃得额头冒汗,酣畅淋漓。

“老板,结账。”他抹了把嘴,掏出几个铜板。

“这位爷,您的账,刚才那位爷已经结过了。”摊主指了指旁边。

孟寰海一愣,顺着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一个熟悉的青衫身影正要转身离开,不是崔敬祜是谁?他身边依旧只跟着那个沉默的老仆。

他怎麽在这儿?这城西市集,可不是崔家主平日会踏足的地方。

孟寰海下意识站起身,想叫住他,可喉咙像被什麽东西堵住了。他看着崔敬祜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青衫一角一闪而没。

他重新坐下,看着面前空了的汤碗,碗底还残留着一点红油和芫荽末。心里那股别扭劲儿又上来了。这算什麽?无处不在的“关照”?连他偶尔吃碗路边摊,都在那人的眼皮子底下?

“大人,崔家主他……”赵铁柱也看到了,小声说道。

“吃你的!”孟寰海没好气地打断他,心里却乱糟糟的。他忽然发现,自已对崔行川的关注,似乎也早已超出了对普通“对手”的范畴。他会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那个身影,会琢磨他每一个举动背後的含义,会因为他的“关照”而烦躁,却又无法真正硬起心肠拒绝。

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让他有些恐慌。

回县衙的路上,他一路沉默。经过崔家别院那条街口时,他脚步顿了顿,朝里面望了一眼。高墙深院,静悄悄的,与他刚才所处的喧嚣市集,仿佛是两个世界。

那天夜里,孟寰海做了一个决定。

第二天,他让赵铁柱去库房领了些今年新收的丶品相最好的番薯,又去市集买了两只肥嫩的母鸡,用个朴素的竹篮装了,亲自提着,去了崔家别院。

门房见是他,吓了一跳,慌忙进去通报。

崔敬祜在静逸堂见他。见他提着竹篮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

“孟大人这是?”

孟寰海将竹篮放在桌上,动作有些生硬:“番薯,是今年县里收成最好的。鸡,是感谢崔家主年前的炭火和……那碗腊八粥。”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还有……府城之事。”

後面几个字,他说得含糊,却足够清晰。

崔敬祜看着竹篮里那些沾着泥土的番薯和捆着脚的老母鸡,又看向孟寰海那副明明不自在却强作镇定的样子,心头像是被什麽东西轻轻挠了一下。他没想到,这人会用这种方式来“还人情”。

“孟大人客气了。”崔敬祜语气平和,“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对你或许是小事,”孟寰海擡起头,目光直视着他,带着他特有的执拗,“对我,不是。”

四目相对。静逸堂里一时寂静无声。

孟寰海看到崔敬祜平静的眸子里,似乎有什麽东西微微动了一下,像投入深潭的石子,漾开极细微的涟漪。

他不再多言,拱了拱手:“东西送到,告辞。”

说完,转身就走,步伐比来时坚定了许多。

崔敬祜没有留他,只是看着他那挺得笔直丶却隐隐透着些慌乱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那篮格格不入的“谢礼”,嘴角缓缓勾起一个极浅丶极真实的弧度。

这人,还真是……一点不肯欠着。

他伸手,拿起一个番薯,在掌心掂了掂。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那人身上带来的丶市井的烟火气,似乎将这过于雅致的静逸堂,都染上了几分生动的色彩。

这碗牛杂汤引出的“回礼”,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终于激起了来自另一方向的丶笨拙却真实的涟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