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山清川秀 > 第 51 章(第1页)

第 51 章(第1页)

第51章

入了秋,天该凉了,日头却依旧毒辣。清川县有两个月没见着像样的雨水,刚修缮好的小王庄水渠,水源也渐渐见了底。田里的土坷垃硬得硌脚,晚种的庄稼蔫头耷脑,连那生命力顽强的番薯藤,也有些卷边。

孟寰海正为这旱情发愁,一纸来自府城的公文,又像一块冰,砸进了他怀里。不是嘉奖他推广番薯丶初步整饬田亩的政绩,而是一封措辞严厉的质询函。

函中称,接到匿名举告,清川县令孟寰海在清丈田亩丶推广新粮过程中,“操切鲁莽,苛扰乡绅”丶“账目不清,有贪墨之嫌”,责令其“停职待参”,府衙不日将派员下来核查。

“放他娘的狗屁!”孟寰海气得当场就把公文拍在了桌上,震得笔筒乱跳。操切鲁莽他认,可苛扰乡绅?账目不清?贪墨?这简直是往他这穷得叮当响的知县头上扣屎盆子!

王主簿吓得脸都白了:“大人,这丶这定然是钱家那起子人,挟私报复!上次清丈,他们吃了亏……”

孟寰海脸色铁青。他当然知道是谁在背後搞鬼。钱家,还有那些在清丈中利益受损的乡绅,怕是联合起来,上下打点,要把他这“不懂规矩”的县令搞下去。

停职待参……这意味着他暂时无权处理政务,连组织抗旱都不行。眼看旱情加剧,百姓刚燃起的希望又要破灭,他却只能干看着?

一种比上次调令更深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清川县。有人暗中拍手称快,有人为他抱不平,更多的是惶惑不安——孟大人要是倒了,这刚有点起色的清川县,会不会又回到从前?

赵铁柱急得眼睛通红,握着腰刀的手青筋暴起:“大人!咱们不能就这麽认了!”

“不认又能怎样?”孟寰海颓然坐下,看着那纸公文,嘴角扯起一个苦涩的弧度,“府衙要来查,老子还能拦着不成?”

他忽然想起崔敬祜。那人消息灵通,怕是早就知道了。他会怎麽做?像上次一样,暗中周旋?还是……这次选择明哲保身?毕竟,与一个“停职待参”丶可能就此倒台的县令牵扯太深,对崔家并无好处。

这个念头让孟寰海心里一阵刺痛。他发现自己竟然……有些害怕崔敬祜会选择後者。

而崔家别院里,气氛同样凝重。

管家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一禀报:“……举告信罗列了数条,多是捕风捉影,但‘苛扰乡绅’丶‘账目不清’这两条,咬得很死。府衙派来的,是钱家那位亲戚周通判的门生,姓吴,是个厉害角色。”

崔敬祜坐在窗前,指尖的核桃许久未动。他料到钱家会反扑,却没想到来得这麽快,这麽狠。直接动用关系停职待参,这是要彻底将孟寰海按死。

“家主,此事……牵连甚大。那吴巡检手段酷烈,若我们此时与孟大人走得太近,恐被牵连,落人口实。”管家小心提醒。明哲保身,才是世家生存之道。

崔敬祜沉默着。窗外,天色阴沉,似有山雨欲来。他想起孟寰海蹲在田埂上啃生番薯的样子,想起他在雨夜仓房指挥若定的身影,想起他面对不公时那混不吝却执拗的眼神……

那人像一团野火,烧尽了清川县的部分腐草,也灼伤了他自已。

如今,这团火要被泼灭了。

他能眼睁睁看着吗?

“去,”崔敬祜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把我们与县衙所有关于番薯推广丶赋税抵充丶水利修缮的往来账目,全部整理出来,一笔一笔,核算清楚,备好抄本。”

管家一愣:“家主,您这是……”

“他要查账,就让他查个明白。”崔敬祜站起身,目光锐利,“清川县的账,别人可以糊涂,我崔家,不能糊涂。”

他走到书案前,铺开纸,磨墨。“另外,以我的名义,给省城学政大人和按察司的几位老大人各写一封信,不必提孟大人之事,只详述番薯推广之成效,于民生之大利,附上庄子上最新的收成数据与百姓联名请愿的万民伞……就说,清川县百姓,感念朝廷德政,盼能延续此利民之策。”

他下笔很快,字迹沉稳有力。这不是求情,而是陈情。用实实在在的政绩和民意,去对抗那些阴私的构陷

管家看着家主,心中震动。此举风险不小,等于将崔家与孟寰海彻底绑在了一条船上,共同面对府衙的审查。

“家主,三思啊……”管家忍不住再次劝谏。

崔敬祜笔锋未停,头也不擡:“我意已决。”

他不能让他一个人面对这些。哪怕前路风雨如晦,他也要为他,撑起一把伞。

当孟寰海在县衙二堂,对着那纸停职令心烦意乱时,崔家别院的管家亲自来了,送来的不是问候,而是厚厚几大本账册抄本,以及崔敬祜那几句平静却分量千斤的话。

孟寰海看着那摞账册,听着管家转述崔敬祜的安排,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没想到,崔行川会如此毫不犹豫地站出来,用这种近乎赌上家族声誉的方式,来维护他。

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他的眼眶,他赶紧低下头,掩饰性地咳了一声。

“回去告诉你家家主,”孟寰海的声音有些沙哑,“他的情,我记下了。”

管家躬身退下。

孟寰海独自站在空荡荡的二堂里,看着那摞账册,又看了看窗外阴沉的天。

风雨,真的要来了。

但这一次,他似乎……不再是孤身一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