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清川是什么 > 第 33 章(第1页)

第 33 章(第1页)

第33章

番薯的丰收像一阵风,刮遍了清川县。县衙贴出告示,凡登记在册的贫苦农户,可按丁口领取番薯种苗,收获後官府只取一成。消息一出,县衙门口差点被挤破了门槛。人们脸上带着将信将疑,更多的是绝处逢生的期盼。

孟寰海忙得脚不沾地,组织胥吏登记造册,清点崔家源源不断送来的种苗,还要应付闻风而来丶打听消息的其他乡绅。他累得眼皮打架,嗓子再次哑得说不出话,可看着那些领到种苗的农户千恩万谢地离开,心里那点因为清丈田亩妥协而生的疙瘩,似乎也被这实实在在的希望磨平了些。

这日傍晚,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从户房出来,想到後院透透气。路过墙角,看见那篮子崔家送的枇杷还在,果子已经有些干瘪。他顿了顿,走过去,捡起一个相对好点的,在旧官袍上蹭了蹭,咬了一口。果肉失了水分,有些韧,甜味也淡了,带着股陈腐气。他皱了皱眉,还是慢慢嚼着咽了下去。

夜里,他又梦见了那个雨夜的破庙。只是这次,庙里不再寒冷,中间生着一堆旺火,火上架着个瓦罐,里面咕嘟咕嘟煮着喷香的番薯粥。他和崔敬祜相对而坐,没有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那跳跃的火苗。醒来时,嘴里似乎还残留着那暖融融的甜香。他躺在黑暗中,睁着眼,许久没有动弹。

番薯种苗分发下去後,崔家的粥棚又支了起来。这次不光有粥,还添了一样新花样——大锅蒸熟的丶切块的番薯,黄澄澄,热腾腾,冒着诱人的甜气。领到的百姓先是好奇,尝过之後,脸上都露出满足的神色。这东西顶饿,味道也不差。

孟寰海有时会远远站在街角,看着那排着长队丶秩序井然的粥棚。他看到崔敬祜偶尔会出现在棚子附近,并不上前,只是静静地看一会儿。月白色的身影在灰扑扑的人群中格外显眼,却又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

有一次,孟寰海看见一个半大孩子领了块番薯,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大口,烫得直抽气,却又舍不得吐,龇牙咧嘴地吞下去,脸上是纯粹的快乐。崔敬祜的目光似乎也落在那孩子身上,停留了片刻,淡漠的眉眼间,极快地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柔和。

就那麽一瞬间,孟寰海心里某个地方,像是被什麽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他忽然想起崔家庄子那间传来读书声的旧屋,想起崔敬祜说起“识字明理”时平淡的语气。这个人,似乎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全然冰冷,只知算计。

“看什麽呢,大人?”赵铁柱在一旁问道。

孟寰海回过神,收回目光,掩饰性地咳了一声:“没什麽。回衙。”

他转身走了,步子有些匆忙。脑海里却反复浮现粥棚下那个孤峭的身影,和那瞬间流露的丶与他平日气质迥异的柔和。像坚冰裂开一道细缝,透出里面些许温润的光。

而崔敬祜在孟寰海转身离开後,目光才从那个吃番薯的孩子身上移开,若有似无地扫过街角那个刚刚消失的青衫背影。他垂下眼帘,指尖在袖中轻轻拈了拈。

那人远远站在那里的样子,他早就看到了。像一只警惕又好奇的野猫,打量着不属于自已领地的事物。

他吩咐身旁的老仆:“明日粥棚,再多加一锅番薯。和下面人说,对待领食物的老人和孩子,耐心些。”

“是,家主。”

崔敬祜擡眼,望向县衙的方向。他知道,孟寰海此刻定然又在为清川县的大小事务焦头烂额。那人是属犟驴的,拉着磨,明知前路艰难,也不会轻易松套。

他忽然觉得,这清川县,因为多了这麽一头“犟驴”,似乎也不再像过去那般死气沉沉,令人窒息了。

风里传来粥棚那边隐约的喧闹和番薯的甜香。这烟火人气,似乎也悄悄浸润着他这座常年冰冷的别院。

两人之间,仿佛隔着人海,各自忙碌,却又被这新生的“绿意”和袅袅的炊烟,无形地牵连着。影子在夕阳下时而拉长,时而交叠,无声地诉说着比算盘和棋局更复杂难言的心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