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好难猜啊。
所以这案子决计不能交到郑秉烛手上,不然别说妙音阁上下了,就是妙音阁後厨的邻居的祖宗十八代都得被翻个底朝天然後锒铛下狱。
可是人家刚才巴拉巴拉说了那麽一大堆,应天棋一时还真找不到理由拒绝他另找人选。
除非……
“可恶啊!!”
应天棋没回应郑秉烛的请求,只一甩袖子,大跨步上了楼梯,回到龙椅前,叉着腰望着下边:
“国师此番受了极大的委屈,你放心,朕必然还你一个公道!可你痛失亲人,本就悲痛,若要再打起精神奔波查案,岂不是雪上加霜?朕不忍心看你如此劳心劳力,也不会让你为此伤神,所以此案,你不必牵扯入内!”
下面的郑秉烛微微一愣,不知皇帝葫芦里卖的什麽药,还欲继续争取:
“可是……”
“朕让你放心你就放心!欺负了国师的人都该死,朕一个也不会放过,必然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朕知此案关系重大,你不放心交予旁人,所以此案,朕会亲自负责查办!”
郑秉烛的脾气秉性,大家都清楚,因此方才无关人员皆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绝不掺和,生怕被郑秉烛记恨上事後报复。
但应天棋现在说了这麽一句,底下立马冒出窃窃私语声,都觉此事颇为不妥。
堂堂天子,一朝皇帝,为了臣子去亲自查一个纨绔子弟惨死青楼的案子,哪里使得?
这不是胡闹吗?
应天棋这话显然也不在郑秉烛的计划之内,他立马行礼:
“陛下,这……”
“不必再说,朕意已决!”
应天棋打断郑秉烛的话。
案子交给郑秉烛要坏事儿,交给别人又不保险,难免会像河东旱灾那样用各种理由被抢走,所以只有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才令人安心,顺便还能好好推一推支线任务三,好歹也算是有点指望。
虽然皇帝亲自查这种案子确实有失分寸,但没关系,应天棋都说累了,反正应弈原本就是这麽个荒唐的小皇帝,怎麽着也不会ooc,那自然是怎麽爽怎麽来。
“朕倒要看看,谁敢对国师不利?朕要让这天下人都知道,给国师不痛快,便是给朕不痛快,让国师为难,便是让朕为难!国师得朕爱重为朕的江山社稷操劳多年,如今也换朕为你分忧,朕与国师,不分你我,你只需记得,无论国师遇到何事,自有朕为你出头。”
“……”
应天棋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郑秉烛再辩就有点不知好歹了。
于是他缓缓跪倒在地,向应天棋行个大礼:
“臣,谢主隆恩!”
-
应天棋觉得,自己比起当皇帝,更像是在当演员。
每天早朝演昏庸,遇见方南巳演隐忍,遇到事儿还得演一演义愤填膺君臣情深。
再这样下去,迟早得得个精神分裂。
堵完郑秉烛的嘴,下了朝,应天棋用完早膳没事干,便在御花园里寻了一处阴凉地,转转圈散散步,顺便想想之後的路要怎样下丶棋要怎样走。
“陛下……要亲自替国师查他幼弟被害的案子?”
如今应天棋近身的事都是由白家兄妹服侍,太後塞进来的那些人在他二人手下,虽然为了不引起太後警觉没法打发得太远,但偶尔也能得一两刻清净。
比如现下散步的时候,其馀人都不远不近在身後缀着,只有白小卓行在近处丶白小荷于身侧伴驾,这才能低声说些小话。
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应天棋与白家兄妹互相信任不少,自然也亲近不少。
比如白小荷就比刚来时放松许多,虽然心里还念着主仆有别,但偶尔也能在应天棋的大小谋划里主动开口问两句。
“自然。”
应天棋立在池边,漫不经心地往水里洒着鱼食,瞧着那一池红鲤争先恐後争夺食物的模样,紧绷的心情竟也松快不少。
可他答了这二字後,白小荷却没後话了。
应天棋等了一会儿,没听她出声,便多问一句:
“怎麽?”
白小荷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纠结片刻才道:
“奴婢未进宫时,曾听过些有关这位郑小公子的流言。”
“哦?”
闻到关键信息的味道,应天棋也没有闲情逸致继续喂鱼了。
他把手中馀下的鱼食一股脑撒进池里,拍干净手,双手抱臂:
“说来听听。”
京城人人皆知,皇帝宠信国师,任由郑家愈发嚣张跋扈,横行于京城,欺压贫苦百姓,各处叫苦不叠。
郑家惹出来的大小祸事并不少,传来传去,也早就不是秘密了。
白小荷未入宫时经常能见识到郑家人在京里那土皇帝一般的架势,也经常能看到或听到他们欺压良民的暴行。
曾经她觉得这都怪皇帝猪油蒙了心纵鼠辈横行,因此入宫後对皇帝多少有过偏见和芥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