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废稿废稿
老庙慢慢有了人气,喧嚣声渐起。
日头晃晃悠悠,间或有面黄肌瘦的憔悴乡民,走到老庙的废墟前,逗留一会儿,又感恩戴德地转身离去。
这样的景象,前前後後,已经持续了好多天了。
爬满青苔的老庙台阶前,搁着一张杂木长方桌。桌上依次摆放着脉枕丶压舌板丶装着银针的小包,还有圣母系统奖励的急救箱。
蓉嫂和殷动儿二人,都身着短褐直裰,面上蒙着布巾,扮作医女的模样。殷动儿识文断字,便承担起记录的工作;而蓉嫂手脚伶俐敏捷,专门负责包扎药材。
尤明姜头戴傩面具,稳稳坐在桌案正中。
桌旁立着两面幌子招牌,一面写着“悬壶济世”,另一面写着“救苦救难”,左右对称,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
为患小儿疳积的孩童诊治完毕,尤明姜往後一仰,舒展着身躯。
擡手褪去医用□□手套,她站起身来,活动着久坐後有些发僵的筋骨。
唉,连续好几晚,她都在半夜三更跑到竹林候着,本以为能等来殷动儿的情郎,可到现在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也不知道是那家夥脑子太迟钝,没领会意思,还是出了什麽意外状况,横竖就是没来赴约。
本想着策反凌落石的爱将,没成想计划彻底黄了。
再这麽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不能白白浪费时间了。
尤明姜当机立断,决定即刻动工重修老庙。
她打算将此处改建成“救苦殿”,并参照龙虎寨的防御模式进行一番改造。
。
当然,这浩大的工程,单凭她一己之力根本难以完成。
况且周边村落衆多,想要在衆人眼皮子底下瞒天过海,根本是天方夜谭。
俗话说得好:“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不会带团队,只能干到死。”
于是,尤明姜手持虎撑,头戴傩面具,开始在老庙周边的几个村落间游走。
每走一步,虎撑便发出清脆声响。
在村民们既警惕又好奇的注视下,她扯着嗓子吆喝,说自己是十方救苦天尊派来的神使,明日会在老庙开展义诊活动,旨在救苦救难,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起初,压根儿没人相信她这番说辞。
直到与阿玉同村的农妇们,从她手里的虎撑和那身紫缬襦绯碧裙,认出了她。
当日她救治阿玉的场景,至今让这些人记忆犹新。
人群里,一个农妇猛地一拍大腿,扯着嗓子喊道:“欸,我认识她!她不就是那个……那个从阎王手里抢人的神医嘛!”
另一个农妇连忙点头,激动地补充:“对对对!就是给人缝手腕的那个!”
旁边有人满脸疑惑,皱着眉头追问:“这到底咋回事啊?你们快讲讲。”
“就是我们村里有个姑娘,前些日子不小心被刀割断了手腕,那血喷得跟小喷泉似的,可吓人了!就在大家都慌神的时候,这个大夫出现了。你们是没瞧见,她那双手稳得不像话,不光把血止住了,连断了的血管都给一针一线地缝上了!当时我们都看呆了。”
农妇说得唾沫横飞,下意识地夸大了尤明姜的医术,对阿玉相关的事儿含糊其辞,只是一个劲儿地强调这个神医有多厉害。
听到这话,乡民们都露出惊讶的神色,交头接耳起来。
一个老大爷摸了摸胡须,半信半疑地说:“真有这麽神?说得跟神话似的。不过,去试试倒也没啥坏处,反正不花钱。”
在这些偏远的小村落里,平日里能碰上一个会做膏药丶治风寒的大夫,或者会给妇孺叫魂的神婆子,就已经算是稀罕了,哪儿还敢奢望有名医上门?
衆人一听大爷这话,不少人都心动了,就算治不好病,去看看热闹也好。
更有一些妇女,想到自己平日里在男医面前难以啓齿的病症,眼神里闪烁着犹豫与期待,暗自下了决心,打算悄悄去找尤明姜瞧个病。
。
蓉嫂和殷动儿跟着尤明姜一道儿歇下。
起初,蓉嫂告诉殷动儿,尤明姜是神使,殷动儿只当是玩笑话,不以为意。
可接下来的日子,着实让殷动儿大开眼界。
每天,尤明姜都能凭空取出豆腐和各类药材。那豆腐白白嫩嫩,还带着新鲜的水汽;药材根根饱满丶片片完整,散发着特有的药香。
殷动儿眼睛瞪得滚圆,原本心底那一丝怀疑,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起初,她对尤明姜是神使的说法,只是半信半疑,可当看到尤明姜每日从虚空中轻松取出豆腐和药材时,已然信了七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