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更是让她彻底折服。
那天,名唤小秀的十二岁小姑娘,被家人搀扶着前来求诊,她背上不知怎麽的,竟长了个严重的疮,腐肉外翻,散发着阵阵恶臭,旁人见了都忍不住皱眉掩鼻。
尤明姜快刀在疮口游走,精准地割除烂肉,又仔细地为小秀敷药包扎。
才过去没几天,小秀前来复诊。
她背上原本溃烂得不成样子的疮口,竟然已经开始慢慢愈合了。
殷动儿看着眼前的一幕,惊得合不拢嘴。
从那以後,她对尤明姜是神使的说法,信了个十足十。
痨病丶痹症丶水肿……就没有尤大夫解决不了的,真可谓医术通神!
而後,尤明姜得知,小秀家人打算把这孩子送进大将军府当小丫鬟,赶忙劝阻。
她严厉告诫小秀家人,一旦进了将军府,血光之灾恐怕难以避免。
眼下最要紧的,是让小秀安心调养身体,好好静养个一两年才行。
一番劝说之下,终于是打消了小秀家人的念头。
。
殷动儿望向尤明姜,眼神里不自觉添了几分敬畏,像在打量一个神祇。
这些日子,她总会悄悄跟在尤明姜身後,趁人不注意,便双掌合十,对着尤明姜的背影拜上几拜。
她嘴唇轻啓,一遍又一遍,无比虔诚地许愿:
“十方救苦天尊在上,神使在侧,恳请您大发慈悲,保佑萧剑僧能脱离惊怖大将军,莫要再为那恶人做事了。让他能寻得良善之路,平安顺遂……”
听着殷动儿的祈愿,尤明姜心里一动,决定再给萧剑僧一次弃暗投明的机会。
。
。
尤明姜妙手回春,声名不胫而走。
只要是来过老庙的乡民,无一不对她赞不绝口,张口闭口都称她为“神使”。
在大家眼中,尤明姜不仅可以治病,还拥有一大堆闻所未闻的“神器”。
花花绿绿的胶囊药效惊人,透明罐子丶管子也让人啧啧称奇。
尤明姜义诊不收费,还免费匀一些膏药给乡民。
虽说有少部分人爱占小便宜,但大多数人都心存感激,想着帮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尤明姜笑意盈盈,诚恳地说道:“我打算建救苦殿,还得仰仗大夥搭把手。”
乡民们一听,忙不叠点头答应,谁不想跟神使交好结缘呢?
尤明姜接着又说:“等农忙过了,大夥儿再来。要是家里妻儿有空,也都一起来帮忙。我管饭,就是顿顿吃豆腐,你们可别嫌弃。”
她那竹编药篓,别的不敢说,豆腐可多得很。
乡民们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个个摩拳擦掌,就盼着尤大夫招呼开工。
心里想着,到时候把全家老小都带来,洗涮这些杂活也能分担分担。
消息悄然传开。
连那个犟牛脾气的人也晓得了。
。
。
这一天,尤明姜又像往常一样,在老庙前开始了义诊。
她的面前早早排起了长队。
尤明姜正将一张张义诊记录小心黏贴好,记录上清晰写着方剂用药,她心里想着抽空得复盘总结。
这时,身前忽地投下一片阴影,她头也没擡,顺口问道:“是哪儿不舒服呀?”
“……”
“坐吧。”见对方半天没吱声,尤明姜以为又是哪个来看难言之症的妇人,下意识放柔了声音。她连头都没擡,轻轻敲了敲脉枕,接着说道:“把手伸过来。”
“……”
“怎麽,走神啦?我在跟你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