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药葫芦“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景阳冈一带,东有金堤河蜿蜒,南有徒骇河潺潺,北有京杭大运河悠悠流过。
尤明姜独自来到金堤河河堤。眼前的景象,让她神色异常凝重。
洪水过後,木桥没了踪影,被冲得不知去向。河床擡高,深褐色的湿滑淤泥在河岸肆意堆积,把原本丰茸青嫩的草芽完全掩埋。
七八十丈宽的河面,漂浮着鸡鸭猪牛骡马的尸体,在烈日暴晒下,已然开始腐烂生蛆。
刺鼻的腐臭味一阵接着一阵,熏得尤明姜几乎睁不开眼,脚下一滑,差点就掉进了污浊的河道。
尤明姜脸色十分难看。
堆满腐烂浮尸丶污水横流的河道,时间一长,肯定会成为滋生时疫的温床。
想到这儿,她当机立断,连夜安排海红珠一行人北上,自己留在山神庙殿後收尾。
果然。
烈性传染病“瘪螺痧”爆发了!
。
蒙脸的葛布面巾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脸上,又闷又热,难受极了。
尤明姜热得受不了,俯身捧起一捧井水,双手用力一扬,把清凉的井水泼在滚烫的脸颊上,想借此降降温。
“瘪螺痧”的主要症状是频繁腹泻和呕吐。前些时日,见洪水退去,村民们拖着疲惫虚弱的身子,三三两两结伴下山。他们要清理厚厚的淤泥丶残破的废墟,还要埋葬遇难的亲朋好友,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被污染的物品,然後就把传染病带回了山神庙。
再加上天气酷热,一些村民渴得嗓子冒烟,等不及尤明姜把沉淀杂质後的井水煮沸放凉,看到井水清澈,就忍不住贪凉喝了下去,结果陆续有人染病。
这些村民本就因洪水灾害身体虚弱,没过几天,整个山神庙的人都被疫病传染了。
高寄萍皱着眉头,手里拿着一根碳条,在暗黄色的麻纸上写写画画。
看到尤明姜,赶忙上前,“尤大夫,我带了几个小的去山里采草药,采到了不少连翘丶黄芩丶白芷和紫苏。不过,鲜竹叶丶栀子丶黄连这几样药材,在景阳冈上太难找了。”
。
高寄萍是自愿留下来的。
尤明姜曾在海红珠丶铁萍姑丶海四爹三人的衣衫里各缝了个补丁,每个补丁里都藏着一万钱引。尽管她好言劝说三人先行北上,相约在平定州碰面,可三人坚决不肯答应。无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叫三人先去山脚下“隔离”居住,等疫情一过,再一起上路。
至于高寄萍和她收养的四个弟弟,几人说什麽都不愿一起走。
她打算留在景阳冈,开一家小酒馆。
景阳冈是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商旅丶公差,还有草莽豪杰,都需要在这里歇脚。
这地方三教九流的人往来频繁,消息特别灵通。
而且,山神庙里幸存的村民,也得想办法谋生。到时候,高寄萍的小酒馆可以用厚道的价格从村民手里收购粮食和蔬菜,这样既能帮村民渡过难关,又能帮尤明姜拉拢人心。
要是尤明姜以後有需要,高寄萍和弟弟们随时都能帮忙。
尤明姜见高寄萍心意已决,也没多问她留下的原因,大方地给了她三万钱引当开店经费。
高寄萍很感动,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景阳冈的这家酒馆,打造成最得力的情报站。
。
言归正传。
高寄萍转动着碳条,一项一项向尤明姜汇报:“藿香丶石膏丶白术丶厚朴,这是您剩下的几味药材。还有大枣丶生姜丶陈皮,洪水前这些不难找,可现在这情况,恐怕……”
尤明姜忙了一整晚,早已疲惫不堪,听她这麽说,垂眸看了一眼,轻声说道:“够了。”
这些药材里,石膏丶连翘丶黄芩能清热泻火,专门对付热毒;藿香丶厚朴丶白术可以健脾祛湿,针对湿阻脾胃;白芷和紫苏能解表和中,驱散表邪……
不过,药材的配伍和剂量,还得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仔细进行调整。
高寄萍接着有条不紊地说:“三个草棚已经搭好了,今晚就能把病情轻的患者转移过去。那几个病情轻的村民,还从废墟里找来了几口大锅,可以用来煮水。”
尤明姜要求感染瘟疫的患者,一律饮用煮沸过的水;那些个临时搭建的草棚,则按照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分批隔离。
景阳冈上的瘟疫,就止步于山神庙吧。
她不希望看到疫疬再继续扩散。
这片大地上的苦难已经够多了。
。